云中吟系列·环保⑦


云中吟系列·环保⑦

道不过三代。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变化顺。”


王者之制:遵守法令,以身作则

“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至秦朝,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统一六国,故以法治国。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田律·二》载: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作为肥料,不准采刚发芽的植物,或捉取幼兽、卵,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阱和纲罟,到七月禁令解除。只有因死亡而需要伐木制造棺椁的才不受季节限制。……幼兽繁殖时不准带着狗去狩猎。百姓的狗进入禁苑和捕兽的,不准打死;如追兽和捕兽的要杀之。

至西汉,则已有对一年中的四季禁行及对幼鸟树木的保护的完备法令,即《四时月令》。其大意盖为:

禁止伐木,谓大小之木皆不得伐,尽八月草木令落乃能伐死枯及过密树木;

勿摘鸟巢,空巢过夏季才可摘,实巢一年四季都禁摘;

禁止杀害幼虫,谓幼少之虫不为人害者也,尽九月解禁;


云中吟系列·环保⑦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变化顺。


“毋杀孑台”,全年禁止杀害怀孕之动物。

“毋矢蜚鸟”,全年常禁。

“毋杀、捕捉麂鹿”等动物,尽九月解禁。

“毋卵”,禁止食取飞鸟与鸡禽等蛋卵,只有过了九月才解禁。

国家要求百姓遵守法令,帝王则会以身作则,皇帝出行也尽量不伤及树木,据文献载:东汉肃宗“章帝行幸,敕御史、司空,道桥所过历树木,今方春月,无得有所伐,辂可引避也。”

而后及宋代,则延续前代的做法,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各州县又设“农师”之职,并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之,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除此之外,对于环境之保护,则采用赏罚分明的办法。

所谓赏,《庆元条法事类》规定:“诸县丞任满,任内种植林木滋茂,依格推赏,即事功显著者,所属监司保奏,乞优与推恩”;

所谓罚,“任内种植林木亏三分,降半年名次,五分降一年,八分降一资”。而各级官府亦遵守法令,立法严禁盗伐林木,“违者置罪”。


云中吟系列·环保⑦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

总之,纵观中华数千年文明,从三皇五帝到清朝灭亡,数千年社会发展,虽朝代更迭,社会经济变化、历经诸多艰难和困厄,但“心物一元”、“众生平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因果循环”等思想却始终为历代主政者重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恒且久者,实赖于此。就环保思想而言,也是如此。

先贤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则奢泰骄佚、慢倨矜傲,进而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焚林而猎,然后“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天灾频繁,人祸多端。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虽百家弗能废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