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之围魏救赵(二王突围出奇兵,天京反击解困围)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革命军的力量。公元1860年,清军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清军依仗人马众多,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

为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但是对于如此险恶的形势,大家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这时,年轻的将领忠王李秀成献上一计。他说,如今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解救杭州。然后天王乘机突围,我也会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也带一队人马协同作战。

诸王众将都认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有两位王爷亲自率领精兵突围,胜利是有把握的。可是洪秀全生性喜欢猜疑,他因天京被围,形式险恶,怀疑二王是不是想乘机脱逃,所以迟疑不决,没有吭声。

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泪如泉涌,说道,天王,天国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吗?石达开也跪在天王面前,恳求洪秀全下令发兵。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照计实施。

这年正月初二,正值过年,清军仗着人多势众,已把天京团团围住,也就略有放松。这天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部人马,乘着黑夜,从敌人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是小股部队逃窜,也就没有追击。

二王突围后,分兵两路:李秀成直奔杭州,石达开奔湖州。

李秀成抵达杭州城下,见守备森严,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击退。原来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兵反攻。李秀成见三天三夜未能攻下杭州,心中焦急。突然天降大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功=攻不下,都很疲惫。天又降雨,就都躲进城内休息,因为几天下来都没有睡觉,倒在地上便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乘云梯偷偷爬上城墙,等守城士兵惊醒,城门已经大开,李秀成率部队冲入城内,攻下了杭州。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

和春闻讯,知道杭州已经失守,断了后勤供应,急令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

洪秀全见清军已分兵解救杭州,敌军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杭州放火烧了粮仓以后,火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回撤天京。两路人马汇合一处,机智地绕道而行,避开了张玉良回救杭州的部队,终于顺利赶回天京。

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始料不及,左冲右突,阵势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

清军惨败,天京之围已解。短时期内,清军已无力再打回天京了。

36计之围魏救赵(二王突围出奇兵,天京反击解困围)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他,就像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

孙子的比喻生动形象,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够紧握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与。对敌人,应该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收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