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生二胎系列 or 大型翻車現場,只因你做錯了一件事

坐在飄窗上發呆的我,被窗外的畫面吸引了:

一個年輕媽媽在跳跳繩,一邊跳著、還邊和旁邊的女兒說著什麼;女兒手裡也拿了一根跳繩,跳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媽媽很有耐心,從搖繩子到按節奏連續跳躍,一步步的指導練習,不過還是沒能成功。

媽媽好像看了什麼視頻,開始自己搖繩帶女兒雙人跳,練習了幾次,終於連跳了兩個,小姑娘興奮極了,還想要再次嘗試…

這時候,有一個小男孩騎著滑板車跑向了年輕媽媽,緊接著有一個微胖的中年男子氣喘吁吁追了過來。看上去應該是一家四口,媽媽教女兒練跳繩,爸爸陪兒子玩滑板車。

媽媽溫柔、女兒乖巧、爸爸慈愛、兒子活潑,他們掛著淺笑;滿樹的桃花、梨花,粉的、白的,在陽光下開的燦爛。

騙生二胎系列 or 大型翻車現場,只因你做錯了一件事

兒子撲向媽媽懷裡,女兒在旁邊著急的等待,不知發生了什麼,女兒崩潰的大哭要抱媽媽,兒子把媽媽的脖子摟的死死的不鬆手。爸爸嘗試抱姐姐,姐姐用力掙扎著推開…

“騙生二胎系列”到“大型翻車現場”,只發生在我一個晃神裡

作為有兩個孩子的老母親,對這樣的劇情反轉完全不意外。畢竟有老話說:小孩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兩個孩子前一秒還玩兒的親親熱熱,下一秒就打的不可開交,有時候因為一口零食、有時因為一個玩具、有時候可能只是地上撿的一個不起眼的小石子;當然還有很多時候是因為在爭奪媽媽。

看剛剛樓下的情形,應該就是弟弟想要媽媽抱、姐姐想要媽媽陪跳繩,我們都會說對兩個孩子不能偏心。可他們就只有一個媽媽,在同一個時刻,姐姐弟弟都想要自己的媽媽。

騙生二胎系列 or 大型翻車現場,只因你做錯了一件事

如果媽媽能分身,一個抱著弟弟一個陪姐姐跳繩就完美了。爸爸一定是這麼想的,也這麼做了,試圖替代媽媽陪姐姐。沒曾想,這個舉動會直接導致姐姐崩潰。

其實無論是媽媽既想要抱弟弟又想要陪姐姐玩兒,還是爸爸想要安撫姐姐,全都做錯了。

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看見孩子

有朋友會問了,我想要滿足他不就是看見他嗎?

那再追問一句,滿足他的需求具體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滿足他還是為了讓他們不再哭鬧?

答案很明顯,我們想要滿足他的需求,只是想要終止現在的戰況,而在衝突發生的那一刻,他們的需求已經不再是表面的擁抱和陪跳了,真正的看見是,看見他們此刻的情緒。

騙生二胎系列 or 大型翻車現場,只因你做錯了一件事

那在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具體該怎麼做呢?

  • 一句話

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 四個步驟

第一步,接納孩子:同時擁抱兩個孩子,不去否定他們對於另一方的排斥和推打,緊緊的擁抱,同時表達:媽媽很愛你們,看到你們都這麼需要媽媽,我好感動。

第二步複述事實:弟弟和爸爸玩兒滑板車那麼久,很想媽媽,太想要媽媽的擁抱了,姐姐剛剛學會和媽媽配合連跳,好想要再嘗試一下啊。

第三步情緒命名:弟弟很想媽媽,怕不能一直抱著媽媽,都傷心的哭了;姐姐喜歡的事情被打斷了,很不開心,還有點憤怒。媽媽一直在,弟弟可以和媽媽一起抱抱憤怒的姐姐嗎?弟弟玩了一圈回來不僅很想媽媽,也很想姐姐。

這一步是從感性共情到找回理性的過渡;經常會有反覆,如果情緒沒能平靜,請重複第一第二步。

第四步,開啟新活動:在第三步後不斷嘗試開啟新活動,通過引入新活動這個“第三者”的方式,打破雙方對立的局面,轉移注意力。

例如,弟弟和爸爸想不想看姐姐表演跳繩啊?剛剛媽媽和姐姐跳的很好,可是沒有人幫我們錄像,弟弟可以幫忙拍照嗎?

  • 新活動設計小技巧:
  1. 給每個孩子一個具體任務,通過描述任務的重要性來引起他的興趣,激發責任感,幫他找回理性。
  2. 適當轉移注意力,姐姐還是跳繩,但重點變成表演給弟弟看,而不是跳繩練習本身。


騙生二胎系列 or 大型翻車現場,只因你做錯了一件事

總結

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媽媽一定不能講道理、當裁判,無論我們講述的多合情合理,對於情緒失控的孩子來說都是在火上澆油。正確的做法就是:

用接納的態度先處理情緒,再用引入“第三者”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且重中之重: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如果解決問題時出現新問題,請重複第一步回到情緒處理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