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外交家,以元史研究著稱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外交家,以元史研究著稱

中國古代的儒家傳統講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由”內聖外王”而經世致用.也就是說光讀書不行,還要有一定的行政能力,成為德才兼備的治平之士。但這種價值觀和評判標準到近代以後隨著知識分子視野的開闊有所改變。洪鈞就是這個時代風口上很特殊的一位。論出身,他身為狀元應該是學而優則仕的典型,可他又從事了外交官這一近代化的職業。而且作為元史研究拓荒者,他採取了由西到中的不同凡響的治學路徑。當然,被世人津津樂道的是他還娶了一代名妓賽金花為妾。

洪鈞 字陶士,號文卿,江蘇吳縣人。他早年出身家境不好,父親希望他經商,但洪鈞從小很有志氣,不願意從商,請求父親讓他繼續讀書,父親答應了他的要求,從此洪鈞更加勤奮好學。18歲,考中生員,補縣學生,不久中舉。1868年,洪鈞進士狀元及第,正好是"而立"之年。從此踏上仕途。

在所謂經世方面,洪鈞除了做過幾個省的學政外,主要以任出使俄德奧比四國大臣知名。成為中國古代狀元中唯一的外交官。在出國期間,除維持與駐任國間正常的外交往來外,還探訪與彙報歐洲最新情勢、處理中俄邊事、購買軍械、編譯《中俄交界全圖》和譯註蒙元史等。作為駐外使節,他不僅在中外交涉方面,而且在西北史地學與蒙元史研究方面,佔有重要地位。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外交家,以元史研究著稱

1890回國後,洪鈞晉升兵部左侍郎、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1892年,發生帕米爾中俄爭界案,洪鈞遭到官員們的聯名彈劾。儘管最後調查結果是主要責任不在洪鈞本人,但洪鈞仍受到了沉重打擊,仕途的蹉跎和對國事的憂憤。讓洪鈞悔恨交加,抑鬱成疾,最終也是因此而死。

  洪鈞的主要學術貢獻在元史這一領域。在中國傳統的二十四史裡,元史這一部分最弱。其原因一是當時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的鐵騎馳騁歐亞兩大洲時,由於戰爭兵火留下的文字資料不多。即便是少數留下的文牘,也是多蒙古土語,不易理解。其他別的文字有關記載,或史官文稿,不僅簡略,而且在戰爭中保管困難,所以到明朝修史時,剩下來可供參考的資料已經不多了。另一方面是明代初期宋濂等奉命修元史,把元朝的檔案資料與有關圖籍從北京載運南京,又有散失。加之在編撰過程中草率從事,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就倉促完成了《元史》的編撰工作。因此,明修《元史》存在的問題很多。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外交家,以元史研究著稱


洪鈞在出使俄、德、奧、荷的時間,經多方探詢,瞭解到蒙古史書的一些重要線索。在俄國,他得到波斯人拉施特哀丁寫的一本《史集》。 《史集》的作者拉施特哀丁,原是蒙古汗的侍醫,是一位學識淵博,治史態度嚴謹的學者。所以《史集》較完整如實地記述了當時的蒙古地區諸遊牧部落的起源及其相互關係與發展過程,並對成吉思汗及其前、後輩的一些重要活動,也都作了較詳細的敘述。

此外,洪鈞還找到一部英譯本多桑《蒙古史》。多桑是一位著名的東方學家,公元1780年生於君士坦丁堡,歷任瑞典的外交官,公元1855年死於柏林。他精通突厥、阿拉伯、波斯及西方諸國的多種語言,這就為他接觸以多種文字記錄有關蒙古族活動的史料提供了方便,因而使該書能夠對蒙古人在中亞、西亞、歐洲等地區的活動,作出比較詳細的敘述。

  洪鈞藉助這兩部史書,為他研究元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但也遇到了嚴重的困難,僅統一人名、地名、族名的工作,就花費了他大量的精力。他分別到各方求教,審辨其音,細聽其議論,使他在定名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然後開始了他的《元史譯文證補》的撰寫工作。

  洪鈞對補佚過程中的困難,毫無畏懼,利用得來的資料證補元史,為以後元史研究清除了一些障礙,開拓了一條寬廣的新路,其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他所著《元史譯文證補》,迄今不失為治元史者一部重要的參考書。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外交家,以元史研究著稱


洪鈞五十歲的時候,回鄉服母喪,有次與友人外出遊玩,在船上偶遇一位叫彩雲的妓女,就娶回家為妾,這位自稱傅的女子就是後來著名的賽金花。當時洪鈞已經有一妻一妾,而這位彩雲才只有十四歲。洪狀元這段情事被曾樸以之為原型寫成名作《孽海花》。另外,劉半農與弟子商鴻逵一起還著有《賽金花傳》傳世。

洪鈞1893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於北京,終年5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