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都知道探花、榜眼、狀元,那您知道他們名字的由來麼?純乾貨

咱們都知道探花、榜眼、狀元,那您知道他們名字的由來麼?純乾貨

歷史洪流,滾滾向前,侃侃在這陪您聊一些歷史趣事。說到古代的科舉制,咱們肯定會非常熟悉,這是古代最為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法。在科舉考試中第一者為元,所以就出現了“小三元”和“大三元”,其中咱們最為熟悉的就是“大三元”中的解元、會元和狀元。在最終的殿試中,一甲只有三人,他們就是咱們熟悉的探花、榜眼和狀元。今天侃侃就跟您說一說狀元、榜眼、探花名稱的由來,希望您能喜歡。

咱們都知道探花、榜眼、狀元,那您知道他們名字的由來麼?純乾貨

狀元,中國科舉制殿試進士的第一名,這個名字源自唐朝。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准,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這本是朝廷官員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不雅,於是改稱“狀元”了。人們的注意力永遠是放在第一名身上,所以這時候的第二、三名還沒有自己的固定稱呼。

咱們都知道探花、榜眼、狀元,那您知道他們名字的由來麼?純乾貨

榜眼,中國科舉制殿試進士的第二名,它和狀元一樣,都是民間的習慣用語,而不是官方稱呼。第二名稱為榜眼,這事是北宋年間出現的。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據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中考證:“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蓋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謂之榜眼,其後以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人為榜眼耳。”

咱們都知道探花、榜眼、狀元,那您知道他們名字的由來麼?純乾貨

探花,中國科舉制殿試進士的第三名,與狀元、探花不同,探花是唐朝的一個戲稱,說的就是與登第無關的學子。唐朝的新科進士放榜在每年的春季,此時正是京城長安杏花盛開的季節,新科進士為了盡情慶賀自己中第,要舉行一場遊園盛會,稱為“杏園宴”。挑選進士中兩名年少英俊者為“探花使”,負責到各園採摘鮮花,迎接狀元,於是這兩個人便被稱為“探花郎”。

咱們都知道探花、榜眼、狀元,那您知道他們名字的由來麼?純乾貨

據清人趙翼的《陔餘叢考》推測,大約從明朝開始,狀元專指殿試第一名、榜眼專指第二名、探花專指第三名,才最終成為定式。好了,今天侃侃就先侃到這裡,如果您有什麼想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哦,後面還會有很多的歷史趣事,歡迎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