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方法的歷史演變

自古至今的傳承下來的飲料,茶就是最受歡迎並且是隨時隨地都可以享用到,更是老少皆宜的養生方式。而在長久的歷史長河中,茶葉的飲茶方式更是千變萬化多姿多彩。今天就來說說我國飲茶方式的演變歷程。

飲茶方法的歷史演變

煮茶發(唐以前)

所謂的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飲。

唐代以前無製茶法,往往是直接採生葉煮飲,唐代以後則以幹茶煮飲。

唐代煮茶,往往加鹽、蔥、姜、桂等佐料。

中唐陸羽《茶經·五之煮》載: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晚唐樊綽《蠻書》記: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明清以後迄今,煮茶方法主要在少數民族流行。

飲茶方法的歷史演變

煎茶法(唐五代)

煎茶法,是指陸羽在《茶經》裡所創造、記載的一種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餅茶,經炙烤、碾羅成末,候湯初沸投末,並加以環攪,沸騰則止。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炙茶、碾茶、羅茶、煎茶(投茶、攪拌)、酌茶。五代、宋朝流行點茶法,從五代到北宋、南宋、煎茶法漸趨衰亡,南宋末已無聞。

飲茶方法的歷史演變

點茶法(宋,元)

點茶法是將茶碾成細末,置茶盞中,以沸水點衝。先注少量沸水調膏,繼之量茶注湯,邊注邊用茶筅擊拂。

點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炙盞、點茶(調膏、擊拂)。

點茶法風行宋元時期,宋人詩詞中多有描寫。明朝前中期,仍有點茶。點茶法盛行於宋元時期,並北傳遼、金。元明因襲,約亡於明朝後期。

飲茶方法的歷史演變

泡茶法(明清至今)

泡茶法是以茶置茶壺或茶盞中,以沸水沖泡泡的簡單方法。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點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時期才流行。

飲茶方法的歷史演變



雷永豐號

始於1716年,傳承百年製茶工藝。每天分享茶葉乾貨,快來關注我們吧!

飲茶方法的歷史演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