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神吳起敗於無名小輩,其中蘊含的帝王之學,適用於為人處世

司馬遷的《史記》善用春秋筆法,就像紅樓夢一樣將“真事隱去”,然後借“假語村言”,抒發胸中塊壘,但是能繼承司馬遷衣缽的人寥寥無幾,日本有一個歷史作家叫做司馬遼太郎,他的主要作品有《梟之城》《功名十字路口》《宮本武蔵》《國盜物語》,他就是司馬遷的超級粉絲,他原名福田定一,為了致敬自己的偶像,就取了司馬遼太郎這個筆名,他的文章的結尾處都會用一句類似”太史公曰”的文字,對文章進行歸納總結,但是實事求是講,他也只是學到了司馬遷的皮毛而已,而且他對元朝的描述有失偏頗,真正繼承了司馬遷衣缽的只有司馬光一人而已。

軍神吳起敗於無名小輩,其中蘊含的帝王之學,適用於為人處世

這些原因讓司馬光寫成了《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又蘊含著哪些智慧?

司馬光能繼承司馬遷的優良傳統,是因為他從小喜歡讀史書,尤其喜歡讀《史記》,耳濡目染之下,寫的文章一定會有《史記》的風格,長大後,為官期間,也有大量的閒暇時間,他得罪了當朝皇帝,皇帝也不跟他計較,還讓他自由出入國家圖書館,而且司馬光在朝中為官,也深諳官場權謀之道,如果讓司馬光寫一部《權利的遊戲》,指定比美國寫的好,所以司馬光有時間,又有大量的參考資料,有深厚的史學功底,又有做官的經驗,寫出《資治通鑑》這樣的鴻篇鉅製也就不足為奇了。

他的《資治通鑑》號稱“帝王之學”,但是文字晦澀難懂,所以很多同學不禁敬而遠之,但是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在其中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比如一位偉人將《資治通鑑》讀了17遍,並在書中寫滿了批註,說《資治通鑑》裡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既然連他老人家都覺得《資治通鑑》值得一讀,那我們更需要了解其中的智慧了。

軍神吳起敗於無名小輩,其中蘊含的帝王之學,適用於為人處世

《資治通鑑》關於軍神吳起的記載,卻引發了一場驚天陰謀。

我在看《資治通鑑》的時候,其中的一篇故事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看了這篇文章,讓我對為人處事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原文是這樣的:

《資治通鑑》周安王 姬驕 十五年(公元前387年)
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吳起。
公叔之僕曰:“起易去也。起為人剛勁自喜,子先言於君曰:吳起,賢人也,而君之國小,臣恐起之無留心也,君盍試延以女?起無留心,則必辭矣。子因與起歸而使公主辱子,起見公主之賤子也,必辭,則子之計中矣。”
公叔從之,吳起果辭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懼誅,遂奔楚。

軍神吳起敗於無名小輩,其中蘊含的帝王之學,適用於為人處世

這篇文章的意思是:吳起在魏國變法已經很久了,魏相公叔痤的老婆是公主,二人覺得吳起應經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想要想個辦法害吳起,公叔痤的幕僚說:“吳起這小子很容易除掉,他這人性格剛強又自戀,你可以先跟陛下說:“吳起是您的得力干將,但是我們國家小,容不下他這尊大佛,我恐怕他沒有留下來的心思,您可以將他招為駙馬。”如果吳起想要留下,必然跟公主成婚,如果吳起拒絕賜婚,就是不肯留在魏國,到時候你就要早做打算了,免得日後吳起被別國所用,對魏國產生威脅。

幕僚繼續對公叔痤說:“你向皇帝要求給吳起賜婚之前,先請吳起到家裡吃飯,在吃飯期間,一定要讓公主盡情的羞辱你,吳起看到公主對你百般羞辱,會覺得公主是嬌生慣養,跟她結婚以後肯定沒有好日子過,就一定會拒絕這樁婚事,那麼吳起就中了我們的圈套了。

公叔痤聽從了幕僚的建議,吳起果然拒絕了大王的賜婚,魏王開始懷疑吳起的忠誠,但是遲遲不肯下殺手,吳起回去之後,突然腦子開竅了,因此害怕魏王殺他,就逃到了楚國。

軍神吳起敗於無名小輩,其中蘊含的帝王之學,適用於為人處世

A計劃不能實現還有B計劃,陰謀之中還有陽謀,所以軍神吳起無法識破。

初看這篇文章,或許你會說:“這不就是吳起中計逃到了楚國了,有什麼智慧可言呢。”但是歷史上的吳起,精通法家,兵家,儒家等思想,著有《吳子兵法》一書,如此看來,他並不只是一介武夫,而文中的這個幕僚在歷史上並沒有其他記載,也就是一個無名小輩,就像以前寄居在大富人家的門客一樣,一代軍神就被一個無名小輩給收拾了,其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我們很多人在工作的時候,都會制定A計劃,或者B計劃,如果A計劃實施不成功,就是實行B計劃,這樣就能保證工作的過程中有備無患,在這篇故事中,吳起之所以會中計,因為這個幕僚的計謀中,隱藏著A計劃和B計劃,因為無論吳起是接受賜婚,還是拒絕賜婚,對公叔痤都是有利的。

幕僚的A計劃是:吳起拒絕賜婚。那麼就正中幕僚的下懷,吳起拒絕皇上的賜婚,皇上即使不惱羞成怒,也會對吳起的忠誠度產生懷疑,吳起在魏國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每天活在皇上的猜疑之下,掉腦袋是遲早的事,即使不掉腦袋,晉升的空間也很小了,這正是公輸痤願意看到的,到時候吳起即使不掉腦袋,在魏國也休想爬到公叔痤的頭上,所以A計劃能成功對公叔痤最有利。

軍神吳起敗於無名小輩,其中蘊含的帝王之學,適用於為人處世

但是A計劃如果失敗呢?這時候就會自動啟動B計劃了,因為B計劃對公叔痤也十分有利,吳起娶了公主,一定會記得厚道的公叔痤,你看我請你吃飯,又送了一個公主老婆給你,讓你當上了駙馬,你即使日後不報恩,也會記得我的恩情,要是日後吳起當了丞相,也一定會念著這份好,以後至少也不會成為敵人,在朝中做事,多一個朋友不如少一個敵人,所以B計劃也是對公叔痤十分有利的,所以無論吳起的選擇是怎麼樣,都沒有什麼反作用,公叔痤都是最後的贏家。

但是聰明如吳起,為什麼就沒有識破幕僚的詭計呢?因為幕僚的這個計策看起來是陰謀,其中卻包含著陽謀,《太極拳經》中記載: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皆既神明。所以說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幕僚要實施計劃要做的是兩件事:請吳起吃飯和要求皇上賜婚,在春秋戰國時代,丞相請官員吃飯是個很平常的事情,而作為丞相向皇上做一下善意的提醒也是十分必要的,這兩件事情都是一個丞相可以做的事情,而且合理合法,所以根本找不到什麼破綻,而且賜婚是皇上頒佈的,你根本沒處說理去。

軍神吳起敗於無名小輩,其中蘊含的帝王之學,適用於為人處世

所以做這兩件事其實是陽謀,而真正的陰謀就隱藏在這個陽謀之中,就是我們做生意常說的信息不對稱,吳起不知道公叔痤向大王要求賜婚,大王不知道公叔痤請吳起吃飯,所以看似平常的兩件事聯繫起來,就成了一個巨大的陰謀,即使吳起是比干再世,也無法識破其中的詭計。

結尾:其實歷史就是現實,有些人為了自己工作晉升,就會用到這個計謀,他想將跟他競爭職位的員工排擠掉,想告訴老闆這個員工的工作心態有問題,以後肯定會跳槽,但是又不能直說,所以就先設計一個實驗去驗證老闆的心態,然後後面因勢利導,誘惑那個員工做出某種特定的行為來迎合這個實驗結果,確定老闆對這個員工忠誠度的懷疑,這個員工如果不能識破,就會被迫自動離職,最後得利的是那個計謀的實施者,當然,講這些並不是要讓你去做這樣的事,而是要讓你懂得防範於未然。

軍神吳起敗於無名小輩,其中蘊含的帝王之學,適用於為人處世

一代軍神吳起,枉讀了聖賢書,卻不懂的權謀之術,最後敗在一個無名小輩身上,著實可悲。

《司馬光傳》——元·脫脫、阿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