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吴起败于无名小辈,其中蕴含的帝王之学,适用于为人处世

司马迁的《史记》善用春秋笔法,就像红楼梦一样将“真事隐去”,然后借“假语村言”,抒发胸中块垒,但是能继承司马迁衣钵的人寥寥无几,日本有一个历史作家叫做司马辽太郎,他的主要作品有《枭之城》《功名十字路口》《宫本武蔵》《国盗物语》,他就是司马迁的超级粉丝,他原名福田定一,为了致敬自己的偶像,就取了司马辽太郎这个笔名,他的文章的结尾处都会用一句类似”太史公曰”的文字,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但是实事求是讲,他也只是学到了司马迁的皮毛而已,而且他对元朝的描述有失偏颇,真正继承了司马迁衣钵的只有司马光一人而已。

军神吴起败于无名小辈,其中蕴含的帝王之学,适用于为人处世

这些原因让司马光写成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又蕴含着哪些智慧?

司马光能继承司马迁的优良传统,是因为他从小喜欢读史书,尤其喜欢读《史记》,耳濡目染之下,写的文章一定会有《史记》的风格,长大后,为官期间,也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他得罪了当朝皇帝,皇帝也不跟他计较,还让他自由出入国家图书馆,而且司马光在朝中为官,也深谙官场权谋之道,如果让司马光写一部《权利的游戏》,指定比美国写的好,所以司马光有时间,又有大量的参考资料,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又有做官的经验,写出《资治通鉴》这样的鸿篇巨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的《资治通鉴》号称“帝王之学”,但是文字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同学不禁敬而远之,但是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在其中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比如一位伟人将《资治通鉴》读了17遍,并在书中写满了批注,说《资治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既然连他老人家都觉得《资治通鉴》值得一读,那我们更需要了解其中的智慧了。

军神吴起败于无名小辈,其中蕴含的帝王之学,适用于为人处世

《资治通鉴》关于军神吴起的记载,却引发了一场惊天阴谋。

我在看《资治通鉴》的时候,其中的一篇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看了这篇文章,让我对为人处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原文是这样的:

《资治通鉴》周安王 姬骄 十五年(公元前387年)
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
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

军神吴起败于无名小辈,其中蕴含的帝王之学,适用于为人处世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吴起在魏国变法已经很久了,魏相公叔痤的老婆是公主,二人觉得吴起应经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想要想个办法害吴起,公叔痤的幕僚说:“吴起这小子很容易除掉,他这人性格刚强又自恋,你可以先跟陛下说:“吴起是您的得力干将,但是我们国家小,容不下他这尊大佛,我恐怕他没有留下来的心思,您可以将他招为驸马。”如果吴起想要留下,必然跟公主成婚,如果吴起拒绝赐婚,就是不肯留在魏国,到时候你就要早做打算了,免得日后吴起被别国所用,对魏国产生威胁。

幕僚继续对公叔痤说:“你向皇帝要求给吴起赐婚之前,先请吴起到家里吃饭,在吃饭期间,一定要让公主尽情的羞辱你,吴起看到公主对你百般羞辱,会觉得公主是娇生惯养,跟她结婚以后肯定没有好日子过,就一定会拒绝这桩婚事,那么吴起就中了我们的圈套了。

公叔痤听从了幕僚的建议,吴起果然拒绝了大王的赐婚,魏王开始怀疑吴起的忠诚,但是迟迟不肯下杀手,吴起回去之后,突然脑子开窍了,因此害怕魏王杀他,就逃到了楚国。

军神吴起败于无名小辈,其中蕴含的帝王之学,适用于为人处世

A计划不能实现还有B计划,阴谋之中还有阳谋,所以军神吴起无法识破。

初看这篇文章,或许你会说:“这不就是吴起中计逃到了楚国了,有什么智慧可言呢。”但是历史上的吴起,精通法家,兵家,儒家等思想,著有《吴子兵法》一书,如此看来,他并不只是一介武夫,而文中的这个幕僚在历史上并没有其他记载,也就是一个无名小辈,就像以前寄居在大富人家的门客一样,一代军神就被一个无名小辈给收拾了,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我们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都会制定A计划,或者B计划,如果A计划实施不成功,就是实行B计划,这样就能保证工作的过程中有备无患,在这篇故事中,吴起之所以会中计,因为这个幕僚的计谋中,隐藏着A计划和B计划,因为无论吴起是接受赐婚,还是拒绝赐婚,对公叔痤都是有利的。

幕僚的A计划是:吴起拒绝赐婚。那么就正中幕僚的下怀,吴起拒绝皇上的赐婚,皇上即使不恼羞成怒,也会对吴起的忠诚度产生怀疑,吴起在魏国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每天活在皇上的猜疑之下,掉脑袋是迟早的事,即使不掉脑袋,晋升的空间也很小了,这正是公输痤愿意看到的,到时候吴起即使不掉脑袋,在魏国也休想爬到公叔痤的头上,所以A计划能成功对公叔痤最有利。

军神吴起败于无名小辈,其中蕴含的帝王之学,适用于为人处世

但是A计划如果失败呢?这时候就会自动启动B计划了,因为B计划对公叔痤也十分有利,吴起娶了公主,一定会记得厚道的公叔痤,你看我请你吃饭,又送了一个公主老婆给你,让你当上了驸马,你即使日后不报恩,也会记得我的恩情,要是日后吴起当了丞相,也一定会念着这份好,以后至少也不会成为敌人,在朝中做事,多一个朋友不如少一个敌人,所以B计划也是对公叔痤十分有利的,所以无论吴起的选择是怎么样,都没有什么反作用,公叔痤都是最后的赢家。

但是聪明如吴起,为什么就没有识破幕僚的诡计呢?因为幕僚的这个计策看起来是阴谋,其中却包含着阳谋,《太极拳经》中记载: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皆既神明。所以说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幕僚要实施计划要做的是两件事:请吴起吃饭和要求皇上赐婚,在春秋战国时代,丞相请官员吃饭是个很平常的事情,而作为丞相向皇上做一下善意的提醒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两件事情都是一个丞相可以做的事情,而且合理合法,所以根本找不到什么破绽,而且赐婚是皇上颁布的,你根本没处说理去。

军神吴起败于无名小辈,其中蕴含的帝王之学,适用于为人处世

所以做这两件事其实是阳谋,而真正的阴谋就隐藏在这个阳谋之中,就是我们做生意常说的信息不对称,吴起不知道公叔痤向大王要求赐婚,大王不知道公叔痤请吴起吃饭,所以看似平常的两件事联系起来,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即使吴起是比干再世,也无法识破其中的诡计。

结尾:其实历史就是现实,有些人为了自己工作晋升,就会用到这个计谋,他想将跟他竞争职位的员工排挤掉,想告诉老板这个员工的工作心态有问题,以后肯定会跳槽,但是又不能直说,所以就先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老板的心态,然后后面因势利导,诱惑那个员工做出某种特定的行为来迎合这个实验结果,确定老板对这个员工忠诚度的怀疑,这个员工如果不能识破,就会被迫自动离职,最后得利的是那个计谋的实施者,当然,讲这些并不是要让你去做这样的事,而是要让你懂得防范于未然。

军神吴起败于无名小辈,其中蕴含的帝王之学,适用于为人处世

一代军神吴起,枉读了圣贤书,却不懂的权谋之术,最后败在一个无名小辈身上,着实可悲。

《司马光传》——元·脱脱、阿鲁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