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爭議的京劇於魁智唱腔


充滿爭議的京劇於魁智唱腔

於魁智,號稱當今“京劇第一老生”。有人說其實於魁智雖然拜過葉蓬,學習餘、楊、李少春等大家的唱法,但是實際他現在的玩意兒,龐雜不精,無門無派。哪一派也沒學到家,卻弄出一套自己的所謂特色,比如他的聲音和腔,都在鼻芯子囊著,聽著那麼難受。中國傳統藝術多數時候對審美的要求,是如玉石一般的:“溫潤中正,淡雅醇和”。那麼我們看京劇的大家,餘叔巖、楊寶森、程硯秋、梅蘭芳,他們的唱腔基本都符合這個標準,而我們聽於魁智,餘叔巖、楊寶森、李少春聲腔中的那種圓潤如玉的感覺,在他這裡基本聽不見。

充滿爭議的京劇於魁智唱腔

比如,網上有一段他唱的《秦瓊賣馬》,本來這出戏裡的秦瓊,是他人生的最低谷,最倒黴的時候,唱腔應該以憂鬱的、消沉的、無奈寥落的那種情緒和感覺去演繹,於魁智卻唱的歡快而激昂!有網友說,他那哪是唱的秦瓊,那是拿著雙鐧的楊子榮,而且這種楊子榮的感覺,貫穿他的很多舞臺人物身上,愣把古代的帝王將相演唱成了無C階級命M家。

充滿爭議的京劇於魁智唱腔

其實,他的這些玩意兒,和我理解有人稱呼李維康是雜拌是如出一轍。說李是龐雜而缺少融合。是因為從李的唱腔裡明顯的聽出張,梅,王,程等流派唱腔的混合,沒有融會貫通,而且他們這代人因為時代的原因,樣板戲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我想,若給她一定的時間,以她的聰慧可能會融合出一派,但由於各種原因這個已經實現不了了。

充滿爭議的京劇於魁智唱腔

所以,我們聽於魁智的唱腔同樣也沒有聽出,更加高妙的唱腔特色,其實就是他沒把餘,楊,李學好,而慢慢的形成了他自己的這麼一種東西,我的一位對京劇有資深研究的老友(天津人)說過:天津餘派研習社把於魁智的唱,當做反面教材放給大家聽。就是說,若想學好餘楊的唱腔,於魁智是絕對不能聽的,他的唱裡的很多東西,會把初學的人帶入歧途。由於這種原因,有網友調侃的給於起了一個綽號:於雜拌,李維康也有人叫她李雜拌,龐雜不精之意。

充滿爭議的京劇於魁智唱腔

實際上,由於對藝術的理解和站的角度不同,審美欣賞能力不同,對京劇的研究程度深淺不同,對於當今的一些藝人的評價和喜愛的程度不同,人們對他們的藝術就會有不同的評判和認識,比如對於魁智,遲小秋,趙葆秀,王蓉蓉的認識。對這幾個人爭論很起勁的時候常看見有不少人說:我就是聽了這些藝人的唱才喜歡上京劇的……其實,這還不說明問題嗎?若一些人聽了幾十年,還停在初聽京劇時,喜歡的於魁智,遲小秋,趙葆秀,王蓉蓉的水平上,對大師仍然嗤之以鼻。那實際您的欣賞水平,以及審美是不是已經出了問題了?最起碼沒有深入進去,停滯不前了。所以,一般遇到這類人,我基本都是繞著走,沒啥說的,你說的那一層他們聽不懂,他興奮異常的你聽出一堆問題,不入耳,你和他們討論利弊,他們輕者詭辯,重者破口大罵,所以,這些問題沒討論的必要,實際上他喜歡誰,他的水平一目瞭然。

充滿爭議的京劇於魁智唱腔

於魁智,遲小秋,趙葆秀,王蓉蓉什麼時代這樣藝人都應該有,什麼階段喜歡什麼人非常正常。但是就有人認為他們最好,那就有點不太正常了。有人就說過,本來就是個二三牌或者裡子底包的料,非給捧成泰山北斗,那隻能說明好角兒死光了,沒有硃砂紅土貴唄!

充滿爭議的京劇於魁智唱腔

對於於魁智這些年爭議不斷,我個人覺得爭議的原因,和粉絲的愚忠不無關係,有粉絲就說,我就喜歡於魁智,在我心裡他就是比餘叔巖,楊寶森好萬倍的大師,你們說的餘楊,我沒聽出好,於魁智我聽的舒服,他就是唱的好!

充滿爭議的京劇於魁智唱腔

其實這個話題,幾年前餘派名票劉增復先生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以此話來作為文章的結束語,同時也送給那些認為於魁智天下第一的粉絲:“有人說於魁智比譚鑫培唱的好,我說啊,您是拿您的水平聽於魁智,拿您的水平談譚鑫培。故此您的結論才是這麼個結論。您如果說是餘叔巖聽於魁智,餘叔巖聽譚鑫培,那就跟您這個結論出入太大了。”呵呵,細細想想,還真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