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京劇《穆桂英掛帥》,難見梅大師真容最遺憾!

京劇《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等藝術家於1959年由同名豫劇移植而來。其主要劇情為:楊家將屢次率兵擊潰遼軍,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離朝帶領全家轉回河東,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卻心繫國家安危,遂派文廣、金花進京打探。此時安王造反,宋王校場選帥。少年氣盛的文廣、金花在校場刀劈王倫奪得帥印。宋王得知楊門之子遂封穆桂英為帥出征。為了國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舊日的鎧甲,滿懷豪情又擂響了出征的戰鼓。

重溫經典:京劇《穆桂英掛帥》,難見梅大師真容最遺憾!

京劇版《穆桂英掛帥》乃是梅蘭芳大師所創,相傳當時京劇曲目中沒有反映穆桂英老年時期的劇目,梅蘭芳看到馬金鳳演出的《穆桂英掛帥》後突發奇想,將這出戏移植到了京劇之中,這就是京劇《穆桂英掛帥》,是梅派傳統劇目。梅大師的水準地位,無知小輩本不該妄評。不過我等小輩並非專業點評,不過是胡亂說說自己的喜好,想來梅大師是不會怪罪的。

重溫經典:京劇《穆桂英掛帥》,難見梅大師真容最遺憾!

京劇版原本是移植於豫劇版的,但是在豫劇的基礎上做了許多改動。比如增加了反臣安王的戲份,在豫劇中安王是隻聞其名,不見其人的。寇準也從原來只有三兩句臺詞,變成了校場點兵及奪印事件穿針引線之人。豫劇中由老太君交代的故事背景,到了京劇中,便是從楊宗保口中而出。如此大範圍的更改,自然是為了避免照搬豫劇之嫌。因為要兼顧到老太君、寇準、楊宗保、文廣兄妹(京劇版乃是姐弟)等人,穆桂英的戲份相對少了很多。

重溫經典:京劇《穆桂英掛帥》,難見梅大師真容最遺憾!

印象中的梅大師,是以青衣正旦、扮相雍容華貴見長,此番換了戎裝,是什麼模樣,倒是十分好奇。但因大師已經仙逝多年,大師當年的絕代風華,也就無緣得見了。找到的幾個版本不是後輩弟子所演,便是大師之音,弟子之貌的音配像了。除了嫡親弟子梅葆玖先生,梅大師的徒孫(梅蘭芳先生的兒子梅葆玖先生的弟子,按輩分就是梅蘭芳大師的徒孫了)李勝素、史依弘等,也算是梅派傳人中不可多得的了,然心理上總覺得和她們(梅大師是反串,徒孫們卻是如假包換的女子了)的祖師爺差了點什麼。不論是心理作祟,還是確實如此,總覺得不是一個檔次。

重溫經典:京劇《穆桂英掛帥》,難見梅大師真容最遺憾!

也可能是先入為主吧,在劇情安排方面,同樣更傾向於豫劇版。既然劇目是《穆桂英掛帥》,就該是以穆桂英為主吧?然而,在京劇版中我們看到的是西夏王(豫劇中是安王)先出來一番招搖,邊關將士回朝求救,然後是寇準匆忙進宮報訊,聖上聞訊傳訊兵部尚書王強,因何對軍情瞞而不報。再有王強的一番盤算,而此時寇準已經向聖上保舉楊家將了(此時楊家是否還有傳人尚且未知,保舉實為突兀,且指責君王虧待忠良,也非為臣之道。當然,以寇準的耿直,此舉倒也能夠接受)。最後是在寇準的要求下,準備校場選帥。校場點兵,又是寇準穿針引線,方才使得萬歲將帥印交予文廣。這一番鋪墊下來,不像是天波府忠心不退,倒是寇準一力促成了。

重溫經典:京劇《穆桂英掛帥》,難見梅大師真容最遺憾!

待得楊文廣奪得帥印,又是老太君一番歡心,訴說過往與這征討印的緣分,今日得以再續。再有楊文廣姐弟暢想沙場立功的情形,最後楊宗保興致勃勃的講述大戰天門的功績。在大家輪番上陣之後,作為主帥的穆桂英才姍姍來遲。也許演慣了正旦青衣的梅蘭芳大師,自有一番大家閨秀的矜持,然此時的穆桂英可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繡樓小姐,此種做派,倒叫人覺得這個主帥可有可無,既然大家都已經決定東征了,那我穆桂英就勉為其難的掛帥出征吧。

重溫經典:京劇《穆桂英掛帥》,難見梅大師真容最遺憾!

再說出徵前點將教子一段,先是見面時的那一番攀談禮讓,寇準不停地吹捧文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再有穆桂英要斬殺文廣時,楊宗保在一旁抱怨寇準說風涼話,最後因寇準出面求情,穆桂英便繞過了楊文廣。非是母親心疼兒子,而是長輩的情面難違(寇準年長位尊)。

重溫經典:京劇《穆桂英掛帥》,難見梅大師真容最遺憾!

從頭至尾,作為主角的穆桂英,僅有寥寥數語,匆匆數面,寇準反而是反賓為主了。因為角色分散,穆桂英作為主角,形象卻模糊了許多,實在遺憾。加之不知梅大師當年的版本到底如何,此遺憾之二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