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劉春講述湖北採訪經歷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寫疫情一線的內蒙古故事,我是滿懷情感的,我打心裡敬佩這些白衣天使,因為他們面對的危險,人們無法想象。我知道的。”


“‘謝謝你們!’。這一躬,飽含真情,令人動容。我當時的真實感受是,就是再苦再累再危險,就為這一鞠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


400逆行者之一

“我只是在履行職責,沒啥可多說的,問心無愧就好。”4月3日,劉春言簡意賅解釋自己在武漢抗疫一線的體會。


當天中午,作為內蒙古日報社唯一派出的“戰地記者”——“春兒”,平安返回呼和浩特。擁抱他的女同事開玩笑說:“春,你終於回來了,今晚繼續盯稿子。”


一個事實是,武漢等地疫情爆發後,全國派出400多名記者趕赴一線,他們不僅不顧自身危險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報道第一線,向外界及時傳遞相關信息。這些報道引發了全網關注,成為公眾關切的熱點話題。劉春就是“逆行者”之一。


劉春是70後,18歲兒子的爸爸。接到報社派自己去湖北的通知,劉春並沒有猶豫。劉春說:“這是本職工作,能在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報道新聞事件是一生難忘的經歷。”


傳遞蒙援荊楚大愛

除了安靜、空城,緊張、恐懼是劉春抵漢後的第一印象。他說:“很多次採訪完,嗓子會非常難受,自己也會很緊張。”也想過被傳染,被治療,甚至是死亡,但既然選擇了出發,就只顧風雨兼程。


在沙洋縣,兩名大姐通過攝像機鏡頭,向支援荊門的內蒙古醫療人員鞠躬致謝。湖北省京山市17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給內蒙古醫療隊寫了滿滿一頁紙的感謝信。在荊門採訪,劉春知道了什麼是手消,什麼叫感控,也聽到了醫護人員倒下的噩耗。採訪報道的《內蒙古“武漢閆媽”》、《戰地歌聲》……被眾多媒體轉發,好評如潮。


在一線採訪的一個多月裡,讓劉春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是病毒的親密接觸者,但是每當和他們聊天,他們身上強烈的責任感,讓人欽佩。劉春加了100多位醫護人員的微信,雖然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樣,但每天都會和他們聊天,聽他們講述一幕幕感人的戰疫故事。


大疫有愛,內蒙古醫護人員挽救了一個個寶貴的生命和幸福家庭。疫情之下,內蒙古記者也記錄著一幕幕感人故事與堅強場景,讓內蒙古與湖北的情誼更加密切。


“戰疫一個多月,報道傳真情。”“很會捕捉細節,文章讓人眼前一亮。”“他的記錄很真誠。”內蒙古醫護人員這樣評價前線記者劉春。


忠實記錄是記者的信仰


採訪忙、身體累、嚴重缺覺,是記者在疫情一線共同的工作狀態。劉春在荊門採訪一個多月裡,每天的工作狀態都是非常忙碌的,白天出去採訪,晚上回來寫稿、選圖、剪輯,凌晨交稿。通常是睡眠嚴重不足。“來這裡不是享受的,本來就是吃苦的,就是要挖新聞、搶時間、發稿子,堅持一下就過來了。”


雖然忙,縱然累,“冒著這麼大的風險來了,就要把真實的感人故事傳遞出去,做一個忠實的記錄者。”劉春在一線採訪的50天裡,採訪完成了40篇原創產品,行文4萬餘字,報道包括內蒙古醫護人員工作經歷,內蒙古援鄂物資發放、當地患者救治情況等,其中多篇達到數萬閱讀量,引起廣泛關注。其原創的《內蒙古“武漢閆媽”》《“戰疫”湖北愛無疆》《疫區春色》《戰地歌聲》《有一種感覺叫暖心》等文章被湖北媒體及內蒙古醫療系統廣泛轉發,內蒙古日報微信、微博、內蒙古新聞網、草原客戶端首發產品閱讀量累計超過1000萬。


光鮮數字背後浸透著責任與堅守,當劉春拿起筆,端著相機,記錄就是他唯一的“信仰”。他說:“履行好職責,問心無愧就好”。


或許,疫情結束多年以後,劉春還記得在荊門採訪的人,發出的報道,他採寫的疫區故事……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劉春即將赴疫區採訪,兒子劉一典凌晨寫給父親的話,盼望父親平安歸來。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出發赴疫區採訪


2月15日,內蒙古日報社記者劉春作為“戰地記者”,一路逆行到達湖北疫區,開啟他的疫區報道工作。 圖為劉春在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即將登機飛往湖北疫區。


報道摘錄

2月27日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3月7日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3月18日


英雄回家前致沙洋“戰友”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一封書信,款款千字戰友相別,紙短情長
同一個戰場,白衣執銳並肩的戰鬥中共同守護生命的期待


3月29日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手記摘錄

2月17日

匿形者 心不藏私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我的採訪遇到了一些“困難”。不少醫護人員願意和我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口才也好,講起故事來或者神采飛揚,或者感人泣下。但是,當我拿起設備,準備記錄的時候,講述者卻小手一揮:“不好意思,我不敢露臉。”


“我們就是來幹活的,早點把患者治好,早點回家,哪有時間想那麼多事情?父母責怪也好,親人擔心也好,我們平安回去,什麼結也都解開了。”說這話的是個九零後小夥子,名字叫陳思。“哪有時間想那麼多事情?”我為這句話點贊!忙碌者無閒心,忠誠者無二心,仁義者無歪心,踏實做事,本分做人,定當無往而不利。災難考驗人心。現在,我身邊的這些來自內蒙古的醫務人員,經受住了考驗,衝了上來,無關名利,只為救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尊重他們?疫情終將過去,春天已經來臨。窗外的美麗風景,即將亂花漸欲迷人眼。而我,也必然會知道這個湖叫什麼名字。


3月6日

有一種感覺叫暖心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駐地對面的超市開業了,忍不住去轉了一圈兒。原來,所謂的開業,面對的對象是社區工作人員,不是誰都能進。我說是內蒙古醫療隊的,才被獲准進入。不過獲准的過程也有點小周折,我聽不懂方言,到最後也沒聽懂,就往裡走,沒人阻攔,應該是同意的。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荊門人對內蒙古醫療隊很熱情。感激、感恩、感謝的話說了無數次,說話的主體,有政府相關部門和官員,具有官方的色彩;有的是患者,口頭在說,也會寫下長長的、字跡工整的感謝信;有的是市民,他們都知道內蒙古醫療隊駐紮在他們的地方,是從當地新媒體上看到的。居家防疫,新媒體是他們“看向外面”的主要工具。


3月12日

戰地歌聲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如今,“戰地”歌聲在荊楚大地唱響,鼓舞著士氣,振奮著精神,在白衣“戰時”疲憊不堪的時候響起,在他們思念家鄉的時候響起,在安撫病人的時候響起……這些歌聲,在不同的場景下,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距離疫情結束的時間不會太久了。凱歌奏響時,我們平安回家!

3月14日

疫區春色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青春的臉孔,敏捷的思維,超常的學習適應能力,這些都註定了他們必將扛起時代的旗幟,一路奔跑,迎風飛揚。就像荊門市正在綻放的花朵,美麗了這個春天,活躍著這一片沃野。


坐在車裡,看著沿路的春色,想著疫情開始的時候,人們對春天期盼,想著90後的躊躇滿志、奮力拼殺,一顆心卻是安定了下來。滿園春色終究是關不住的,現在,春天真的來了。


3月19日

撤離前夜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不僅是我在撤退前夜不能安眠,一線的內蒙古醫務人員也在各種“折騰”:荊門市小組在一件防護服上集體簽名,然後是各種拍照;沙洋縣的“白衣天使”們和當地的醫護人員列隊告別,上演著“送戰友”的感人場面……所有的醫護人員還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

前方指揮部每天一次的例會還在堅持,今晚是最後一次了,還在強調紀律,還在強調安全,還在強調管理。是的,在疫區,任何時候都不能大意,特別是此時,最容易麻痺,把紀律挺在前面,怎麼要求都不過分。


明天的行程會很滿,我需要認真思考一下能做些什麼,所以,只好停下,等回去,有了時間,好好寫點故事,算是記錄一個百年一遇的特殊歷史時期吧。


3月20日

“戰地記者”劉春:忠實記錄是最緊要的職責


《內蒙古援荊醫療隊員解文濤在武漢機場跳起蒙古族舞蹈》播放量超過1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