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月牙泉的日落

這篇文字就從劉徹的《天馬歌》說起吧。中原王朝歷來缺少良駒寶馬,漢武帝自然對來自西域的寶馬求之若渴。終於,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得天馬於渥窪池中,傳說是這樣的:漢武帝時,南陽新野有一個叫暴利長的人,因犯罪被流放到敦煌屯田。他在渥窪水(今敦煌南湖鄉黃水壩,一說為月牙泉)邊發現一群野馬,其中有一匹長得神異非凡,常到這裡來飲水。暴利長用泥土塑了一個假人,讓它手持馬籠頭和韁繩立在水旁。久而久之,野馬對土人習以為常,失去了警惕,暴利長便代替土人,同樣手持勒立於水旁,趁馬不備時將其套住,想把它獻給漢武帝。暴利長想把此馬說得不同尋常,便詭稱它是從水中躍出的。漢武帝本是個十分愛馬的人,曾從卜卦中得到了點化:“神馬當從西北來”,因而派人到烏孫去求神馬。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這傳說中渥窪池大概就是今天的月牙泉,作為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一座城市,敦煌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上演著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史詩。更有著許多虛虛實實的故事與傳說流傳千年。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說起鳴沙山、月牙泉,大部分人大概就會想起茫茫沙漠之中的那一點點綠意,其實,未到月牙泉之時,我和大部分的想法是一樣的,是不是要帶上幾大瓶的礦泉水、準備一點野外求生裝備好像也是必須的。現實卻是相反的,在車上還沒來得及打個盹想象下沙漠的無際無邊,車已到月牙泉大門。除了背景的連綿黃沙山,整個景區和內地並無二致,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遊客與商販摩肩擦踵的,很是熱鬧。其實,月牙泉鳴沙山離敦煌城區僅5公里的路程,看似遙遠的傳說之地,竟是如此之近。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敦煌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山泉共處、沙水共生,黃色與綠色、乾旱與溼潤共存,成為“敦煌八景”之一,也成為“天下奇觀”。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鳴沙山上,烏雲密佈的天空突然透過一道光,照亮了黃沙,金黃燦爛,穿著各色服裝的遊客行走其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遠處傳來駝鈴聲,那是景區的駝隊,大部分人都會坐上駱駝,感受那塞外的風情。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天上飛翔的是鳥兒,是蒼鷹,你若想翱翔天際,也可以去乘坐滑翔傘,從高空俯瞰茫茫黃沙和清泉,定是一番難忘的奇景。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由於東南風和西北風在這裡交替吹過,東南風帶來的沙子剛落下就被西北風帶走了,西北風吹來的沙子還沒落地又被東南風吹走了。如此往復,使得月牙泉雖被鳴沙山包圍著,卻未被黃沙所覆蓋,堪稱奇蹟!月牙泉水何處來?原來,在月牙泉的西面,有一條古老的河流叫黨河。它發源於祁連山,是敦煌人民的母親河。黨河的水源補給主要依靠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大量河水滲透到地下,成為地下水,這就是月牙泉歷經千年而不竭的重要原因。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歷史上自然形成的地下水,曾讓月牙泉這座沙漠中的湖泊水草豐茂、碧波盪漾,如今卻情況堪憂。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於地下水被人為的嚴重破壞,月牙泉已經失去了從黨河自給自足的能力,只能靠人工輸送地下水的方式來維持昔日的容顏。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月牙泉早在漢代就是遊覽勝地,這裡亭臺樓閣,廟貌輝煌,宮廳柱廊,臨水而設。現在月牙泉旁矗立的是鳴月閣。明月閣的核心建築是一座外觀為八角形的四層仿唐木塔,木塔四周都懸掛著匾額,其中最高的一座是月泉閣,此外還有墨池雲、山泉輝映、水月中天、第一泉、聽雷軒、鳴沙月泉等樓閣。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登“鳴月閣”,俯瞰月牙泉,傳奇歷史穿越時空,靈動於眼前。

敦煌的兩千年旅遊聖地,不去會後悔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