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学校生命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摘 要】杨浦区“生命教育一体化项目”通过实证调研,以学生需求为目标;通过课题研究,编撰《杨浦区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整体架构生命教育体系;聚焦“一体化”,用生命教育课程实现大中小学衔接。

【关键词】生命教育 大中小学衔接 课程建设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2014年,作为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大中小学德育内容和工作体系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浦区“生命教育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现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命教育课程群,践行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实现着教育的价值追求。

一、了解需求,以实证调研明确工作目标

现代教学 | 杨浦区学校生命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我们开展“杨浦区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与课程建设需求调研”,从生命教育的两大主体——学生与教师,设计中的三大主线——课程感受与课程实施、生命素养与责任义务、教育需求与教育难点出发,用科学的数据分析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发现以往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反映了生命教育中学生、教师、课程的需求。一是在学生生命发展中,相对于人生大事、生活琐事来说,自我意识、社会交往的需求最大。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掌握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实施技能。三是生命教育主要依赖于班级主题活动,形式单一,急需设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互动性的课程。同时,本次调查也揭示了生命教育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生命素养“知、情、意、行”的四个维度中基础知识、应对技能较为缺乏。二是教师主观上认同课程应融入生命教育,但在课堂教学中却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三是家长对生命教育的知晓度、重视度不够。四是生命教育内容零碎,统一的生命教育教材匮乏。

基于调研,我们从“顺应学生发展需求,尊重生命教育规律”的教育原点出发,明确了“培养认识与了解生命、珍爱与享受生命、提升与完善生命的个体,促进其生命素养发展”的生命教育目标。

二、架构课程纲要,以课题引领整体推进

我们以2014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推进‘生命教育’大中小学衔接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将“大中小学衔接”定位为:基于大学生的生命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现状,根据中小学生生命成长与身心发展的特点、需求和规律,规划设计与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为此,我们研制了以“道德教育理论”“核心素养理论”“生命教育理论”为架构,大中小学衔接的《杨浦区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以学生为核心,围绕“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明确了课程要“立足学生生命需求,发展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命意识与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生活领域,提供学生生命成长的开放空间;注重学生生命体验、实践与感悟,促进学生生命素养的养成”。

现代教学 | 杨浦区学校生命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三、聚焦聚焦“一体化”,课程实现衔接

我们把课程研发项目作为试点工作推进的着力点,建构具有明确目标、适切内容、有序实施的一体化生命教育课程形态。

(一)创建基地,实施课程建设

我们打破学段壁垒,基于“纲要”内容,建立“鼓励校本研发试点、组织联合研训基地衔接实施、依托高校指导区域推广”的课程研发机制,创建区域生命教育联合研训基地。2015年,我们选取了7所区域内在生命教育方面有特色、有教材、有研究的学校作为主持校,遴选了一批有基础、想探索、能实践的试点校,按“三三制”(三所小学、三所初中、三所高中)或“三三加一制”(三所小学、三所初中、三所高中、一所大学)组成课程联合研训基地,开展大中小学衔接的跨学段课程研究,共同编制课程指南,研发教材,探索教育方法与途径。2018年,我们又拓展了殷行街道安全体验馆、同济大学医学院、杨浦区中心医院3个生命教育课外教育联合研训基地。

(二)培训教师,保障课程推进

1.打破学科边界,设计多元融合的培训课程。我们设计了涵盖生命教育内容的通识类、融合类、专题类教师培训课程,全方位地为教师提供生命教育培训。

2.采用基地+区域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我们通过生命教育联合研训基地开发与实践教师培训课程,实现任课教师的专题培训;面向区域全体教师开设专家讲座、主题报告等生命教育通识培训;与各学科教师培训相结合,开展学科融合类培训。

(三)协同联动,拓展课程空间

我们通过区域横向联动、区校跨段联动、校内外联动的机制优化学生生命成长环境。

1.联手委办局,构建立体教育模式。我们联合区卫生局深化“医生进校园”;联同区民防办开展“识险避险、应急救护常识普及项目”;会同区体育局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协同区妇联建立区、街镇、学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网络。

2.充分利用、发挥区域大学优势。联合研训基地与高校专业院系自主衔接,实现了“科研合作、课程衔接、基地开放、学生互动”的贯通模式。

3.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校外实践场所。我们编制了《杨浦区生命教育学生实践场馆手册》,挂牌了20个区生命教育优秀活动场馆,将生命教育活动场馆与生命教育课程有机衔接。

四、探索实践,用智慧关注生命

现代教学 | 杨浦区学校生命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我们用智慧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在探索与实践中立足生命的科学观,启迪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引导学生叩问生命行动,带领学生思辨生命情意,不断完善学生生命学习的历程,实现教育的本原价值。

(一)研发了大中小学衔接的生命教育课程群

我们编写了“纲要”,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上进行科学规划,研发了凸显杨浦特色和政策定位的大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了5+1+4(健康安全、性别与爱、情绪智力、生涯发展、自然生态+家庭生命指导+课外教育)的跨学段、一体化区域特色课程群。

(二)建立了跨学段的生命教育实训、研训基地

我们用区域相关资源,建立了7个区域生命教育实训基地:安全体验实践基地、生存技能实践基地等,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习得生命技能。

本项目着重开展大中小学衔接的生命教育课程研究,这是任何一个学段或一所学校都无法独立完成的,需要各学段携手,共同参与。为此,我们建立了由区域88所中小学、6所大学院系组成的10个跨学段生命教育联合研训基地,组建相关研训共同体。

(三)完善了生命教育服务体系

1.加强“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为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医教结合”服务体系,我们形成了教育、医疗、高校、社会专业机构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心理问题评估、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康复等方面的协同机制。

2.创建“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为了给学生、家长提供家庭生命教育的服务与指导,我们探索“关护成长”的针对性策略,开发了“关护成长”指导方案,开发了“爱家学堂”微信公众号,编制了《家庭生命指导手册》。


现代教学 | 杨浦区学校生命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生命教育课程,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努力实现家校社通力合作的保障体系,从而促进杨浦学子的生命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