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老鼠哲学——害韩非、烧诗书、坑术士

老鼠哲学讲的是,战国末年,李斯生于上蔡县(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 ,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交配,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

李斯的老鼠哲学——害韩非、烧诗书、坑术士

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李斯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决定到秦国去。

李斯的老鼠哲学——害韩非、烧诗书、坑术士

他像一个朝圣者一样将自己悟出来的理念,铭记于心,并且一步步地向着他所向往的地方去。他从小吏到长史到廷尉,再到最后的承相,走得可谓平步青云。但是由于他自己走得太快,以至于收不住脚步,终被赵高所害,被诛于咸阳。

李斯的老鼠哲学——害韩非、烧诗书、坑术士

李斯的老鼠哲学,搞得自己鼠目寸光,让我们看看他都做了什么短视的事情吧。

一是杀害他的同窗韩非,李斯和他都是荀卿的学生。韩非到了秦国,关于灭六国的想法也可以说是韩非提的醒。只可惜韩非锋芒太露,我们还没有见到他叱咤风云,就已经被老同学李斯进谗言害死了。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赢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嬴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倘若李斯有阑相如一般的包容心和大局观,秦朝就不会毁在宦官赵高手里。

李斯的老鼠哲学——害韩非、烧诗书、坑术士

二是建议焚书坑儒。传统上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讲仁义道德,但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焚书坑儒恰恰就是李斯首先提出的,他写了有名的焚书议为秦始皇所接纳,于是全国范围内焚书活动大规模开展,把除了秦记以外的书籍全部烧掉,造成了汉朝早期的文化荒芜。更为残忍的是,四百六十多儒生就因为李斯的馊主意,在秦始皇的命令下,全部被活埋在咸阳。

李斯的老鼠哲学——害韩非、烧诗书、坑术士

李斯的老鼠哲学——害韩非、烧诗书、坑术士

后来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李斯居然伙同赵高逼死公子扶立胡亥为帝。结果好景不长,赵高作乱,几乎将嬴氏一家杀尽,李斯一家也连带而死。因聪明位极人臣,最后竟落到如此下场。不管怎么说,生逢乱世能活到那样,也是相当厉害了。

李斯的老鼠哲学——害韩非、烧诗书、坑术士

今天我们看李斯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他用其一生给我们上了一课,老鼠哲学,目光不能太短浅。马云曾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可是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为什么很多死在了明天晚上,就是因为没有坚持下去,究其原因就是目光还不够长远。

李斯的老鼠哲学——害韩非、烧诗书、坑术士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斯人已去,后人鉴之。

李斯的老鼠哲学——害韩非、烧诗书、坑术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