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水浒》思考:领导之觉悟,小胜?还是大胜?


深读《水浒》思考:领导之觉悟,小胜?还是大胜?

自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梁山好汉聚义成败,众说纷纭。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其成也罢,败也罢,都让它随流水而去。

那么,水浒留给后人的除了中华传统美德“义”以外,还给予后人什么?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有着大是大非的觉悟,这个觉悟直通天地,领众生、责众生。此为天子之觉悟!

且看,梁山好汉的归路,死,散,出家,游走,这当然不是梁山好汉的初衷,也非所愿往!那么是什么原因得此下场。那就要从根上论,即领导之觉悟。

如果,晁天王在世,结果会是怎么样。占山为王,逍遥快活,三年有粮吃,不问第四年。也许晁天王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未来,也未考虑过梁山好汉的终极归路。这是一个江湖义人的小胜之觉悟,这样的领导即便是手下勇士无数,最后也只有两个结果:第一:被朝廷所灭(可能性极大),当时是一国抵一遇,如果朝廷真想灭了梁山,当时的朝廷是完全有能力的,朝廷中也是高人无数。梁山好汉在当时更像一群调皮的孩子。

第二:打下江山,被自己所灭(束缚在自己的狭隘意识里)。晁天王是忠义之辈,是好大哥,好朋友,但非好领导,非真命天子。结果就是:打下江山,根本守不住。这样的两个结果,梁山好汉的下场必定是死路一条,只是时间问题 。这就是江湖义士,可以说是义气小农意识之短浅。

深思一下便知,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少了一颗天子之心,更少了天下之制,“义”来领导团队是小组织,非天下。就此论断,以庄主的身份、见识、价值观,来带领整个团队,最终也就是变成大庄主。

其前期定位是“替天行道”,实则是,一群难对付的强盗罢了。更重要的是晁天王的团队既没有杀富济贫,也没有行侠仗义,只是把朝廷的钱强势变成自己的所有,然后吃喝,散财拉人,继续抢朝廷,其更像一个暴力的党派,一切为了自己团伙的利益,更无民心可言。


深读《水浒》思考:领导之觉悟,小胜?还是大胜?


历史的结果就是,更高级的中层领导宋江带领大家降了朝廷,其结果人人皆知。这便是小官宦的格局、觉悟。 宋江本身是官宦(中层),所以骨子里脱离不了官宦的思维来定位这个组织的归宿,其价值观里面就是效忠朝廷,是服务皇帝。所以他的终极目标自然就是降了朝廷,其实这个不怨宋江,要怨就怨当时社会培养了这个阶层的价值趋向。

不管是宋江,还是晁盖都不适合来领导,其梁山好汉的归宿都是一样,一个较为壮烈,一个较为柔和而已。

其实,任何组织的最终归宿,小胜、大胜,都取决于领导的“天子之觉悟”。天子之觉悟,即是天下苍生,是舍身、舍组织之身的纯粹价值。古今成天地之事,其内心都有“不自生,且长且久生”之深刻认识。这就是“主”。

其实,企业成败关键:也是在于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主”,是以客户为主的主,是不是用“主的价值观”来定位、左右团队。

企业家之所以胜败两茫茫,其个人的企业价值观尤为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之源,成败的关键所在。

天子?义士?官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