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

—— 廣東社會價值體系的再出發


三論“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

圖一:文化情景


沿著“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的路徑,翻越大庾嶺,穿過大地上鋼筋水泥的奔騰聲、貨幣流動聲、文化產業的孵化聲、人們為了各自利益的爭吵聲,在“文化強省”的大門朝裡望了望,價值在門口怯生生地站立,不知是否該邁進去,它知道從崩潰到重塑要經歷怎樣艱難的過程。這一步,也許只是作為花瓶,也許連花瓶都不是,在不直接產生物質的時代,它從來都是弱勢,若不被作為支點,它更願意是一棵小草,可以從嶺南連接天涯,在嶺南內外演繹著事物普遍聯繫互為表裡的本質。

於是,價值的善意,催生了這篇“三論”。

一、價值流變與全球化條件下的困頓。

“價值”一直被作為經濟學名詞提出與運作,西方哲學中專言“價值”是自近現代以來的事,尤其是在19世紀下半葉價值哲學成立之後。對於“價值”的定義,大多逃不出“可寶貴、可珍惜,好,有用,值得”的範圍,可見,百多年來,價值功利化的嚴重。各種各樣關於價值的著作與研究,也無不功利化,都從“是否有用”入手。

然而,價值真的是舶來品嗎?五四運動的正面意義老少皆知,然而,五四之後,破了舊的價值體系,直到現在仍處於新價值體系的積極探索階段。到了這個首先是物化的全球化,急功近利的價值觀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舉例。來自媒體的報道,截止至2010年6月25日,由上海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成的課題組,對上海社會誠信問題展開調查,調研結果顯示:誠信作為社會行為中最重要的準則,在具體的經濟和社會交往中並未得到肯定,反而成為“吃虧”的代名詞。調查數據顯示,有44.2%的人認為,相比5年前人與人之間的誠信狀況,現在的誠信水平下降了。誠實守信在相當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可能是“無用的別名”,甚至有90.2%的人認為誠實守信在不同程度上會吃虧。統計結果表明,唯利是圖、道德水平下降和對不誠信行為懲處不力是導致社會誠信水平降低的原因。有專家認為,這種錯位認識的出現,與目前商業活動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唯利是圖的社會風氣相關,誠信缺失本身就是社會道德水平下降的標誌,再加上懲處不力、管理不嚴,導致誠信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或宣傳上。因此,社會誠信建設的方式和路徑亟待探索突破。


三論“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

圖二:文化情景


舉例。治安形勢嚴峻,各種各樣的犯罪從特定的對象發展到了近年的不特定侵害對象,侵害的對象是社會而不是個人。其背後是深層次的社會原因,社會成員的安全感、幸福感、歸屬感等軟性指標不斷下降,究其底,是社會價值體系的評估機制與執行出了問題,是某些社會成員對人生與社會的預期出了偏差。

以上諸例,不是上海獨有的現象。

如此種種,從文化的本質來說,上述的現象既是價值現象也是文化現象。價值現象在人類現實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價值問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個基本問題,其實自有人類社會以來,人們對價值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古今中外論述價值的思想學說早已經存在,價值之於人,本應超越“凝結在物上的勞動時間”的經濟學解釋。

因此,筆者對價值的定義有這樣的理解,“價值,是指人們在社會活動中認為是否值得以某種代價取得某種預期”。


三論“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

圖三:文化情景


二、價值試突圍的路徑探索。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到了培根,“任何個人財富都不能成為個人最終的生命價值”,到了現在,價值與貢獻劃了等號,“一個人的生活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從根本上說是由社會所規定的,而社會對於一個人的價值評判,也主要是以他對社會所做的貢獻為標準。個體對社會和他人的生存和發展貢獻越大,其人生的社會價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會價值就越小”,從而決定了現價值體系的義務本位與功利特性。

今天,我們需用什麼來統合思想,實施教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傾向於運用“民族主義”來統合思想,學界普遍認為,“民族主義在統合思想,建立信仰上固然有著很大的作用,但是在道德教化層面卻是有天生缺陷的,因為它無法建立一個從內而外的道德教育、修養、示範和評價機制”。目前的“構建社會主義新價值體系”這種人為建構的價值規範如何能真正起到效果,還是值得探討的。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成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因素,當群體評價和群體規範不足與物質利益抗衡時,這種人為構建的價值規範將不堪一擊。


三論“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

圖四:文化情景


有人提出:“道德層面的現實的評價和懲罰機制尤為關鍵”。然而,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包括這個觀點,都將顛覆我們固有的法律與道德截然不同的觀念,從而引起不少爭論。包括什麼是道德,難道僅僅是人的品德嗎?那麼,縱是聖人,肯定也不是品德完人,都會有因為外界的誘惑而發揮貪嗔痴的固有習性。所以,一個“道”字,道出了多少人類無法窮其源的宇宙本質。再有,如何安置與發揮人類與生俱來的良心?這將是一個更難解決的問題。

如果社會成員的終極懲罰是死刑,一了百了,如燈之滅,則社會成員的犯罪成本未免過低,不敬畏社會不敬畏天地萬物不足以起到約束與震懾的作用。

如果不從人心內部解決,不僅消解文化強省的有效性,還有可能將文化強省的戰略部署打亂。

如果文化強省與經濟強省在理念與操作層面上無甚區別,那麼,必將涉及對文化強省意義的困惑。

據悉,“俄羅斯近年來用復興東正教的方式來完成社會信仰體系的建立,希望將道德教化的功能迴歸宗教”。其實,這是社會價值體系方面的課題,具有遏制犯罪、倡導誠信、引人向上的社會學意義。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隨著研究的深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許還會有著新的補充,對於前蘇聯國家出現的這種文化現象,也許有著值得借鑑之處。


三論“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

圖五:文化情景


三、廣東社會價值體系的概念、本質特徵、類型劃分與基本構成。

筆者認為,廣東社會價值體系是中國社會價值體系的子系統,在人類長期的活動沉澱中,廣東社會價值體系已與嶺南文化密不可分,為嶺南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廣東社會價值體系應該已是客觀的存在,又有其獨特之處,有必要單列出來。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的,還有研究與發展的空間。

1、概念

廣東社會價值體系,是指在廣東地區形成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價值評估等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思想系統。

2、本質特徵

廣東社會價值體系具有獨立性、踐成性、主導性、時代性、歷史繼承性、創新性和開放性等一系列基本特徵,準確來說,是我們希望中的新廣東社會價值體系的本質特徵,即廣東社會價值體系應具備的特徵。

現廣泛討論仍有爭議的廣東人“務實、小富即安、靈變、喜歡享受、排外或包容、不思進取或敢為天下先”等等,屬於廣東社會價值體系中行為主體的行為表現,不是價值體系特徵。

3、類型劃分

根據變化方向的不同,價值可分為正向價值與負向價值;根據作用社會領域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經濟價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和倫理價值;根據作用主體類型的不同,價值可分為個體價值、集體價值和社會價值;根據作用效果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生存價值和發展價值;根據價值的層次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生理價值、精神價值;根據作用時間範圍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眼前價值和長遠價值;根據作用事物類型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真假感價值、善惡感價值和美醜感價值。


三論“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

圖六:文化情景


4、基本構成

(1)與價值相關的觀念及其內涵

人生、社會、價值、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等等是價值體系構成的重要名詞,筆者認為,與之伴生的幸福感、安全感、榮辱感、美醜感、真假感、善惡感、敬畏感是必不可少的外延。

所有與價值相關的主客觀認識與體驗,會因個體的不同而不同。


其內涵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體驗,社會各成員體驗結果的集中反映,反過來作用於物質世界,由此而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社會活動。

(2)層面結構

價值體系作為思想體系,至少由三個層面的基本要素構成,從下到上,分為認知、解釋與體驗層面、總結與信仰層面、目標層面,即基礎——嚮往——達成。

結合嶺南地區的歷史沉澱與禪宗、外來思想與嶺南的關係,第二層次的信仰層面,多多少少似乎都與宗教有著關聯。

(3)與價值相關的行為表現

思想與精神不可視,與可視層面互為表裡,因此,社會成員的個體價值體系體現在與價值相關的行為表現。

廣東社會價值體系的行為表現,這是一道填空題,經過一段時間重塑,比如我們可以填上:務實而不自滿、平和而不過謙、關懷而不冷漠、真誠而不毀信、敢想而不蠻幹、細膩而不小氣、團結而不排外、遠視而不虛妄。

(4)價值評估機制

價值評估機制是對社會價值體系主體行為的正面或負面評價的構造和工作原理。由於價值評估的指向對象是人的思想與情緒體驗,難以量化評估,因此,具體到廣東社會價值體系,建立一套評估規則,定期或不定期對社會、集體、個人的思想與行為價值按體系內目標價值標準進行正面或負面二元評價,也許更具科學性與可操作性。


三論“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

圖七:文化情景


四、廣東社會價值體系的構建路演與有效外溢。

路演原是經濟學名詞,意指指股票發行人和承銷商面向投資者所舉行的股票推介報告活動,外溢則是向外流出。

新廣東社會價值體系價值理念與行為在社會成員集體趨同成為常態後,價值體系由此得以茁壯,價值將得以向省外有效溢出,形成事實上的廣東文化影響力。

在“文化強省”的當下,假設文化產業與社會價值互為表裡,假設文化一詞如本文前篇《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所試提煉的定義,那麼,廣東社會價值體系的構建,似乎對於避免文化強省與經濟強省同質化,對於表裡一致、增強文化軟實力、雙管齊下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三論“嶺南廣東,文化廣東,價值廣東”

圖八:文化情景




注:本文及其《論》《再論》共同構成《文化強省》系列三部曲,綜合而論,此三部曲為兼具論文性質的實施方案建言,2010年8月以其中的《再論》獲廣東省宣“我為廣東建文化強省建言獻策”徵文二等獎。至今不明白評委們的判斷,作者之寫作本意,此係列建言歸根到底只是一個建言,《論》與《再論》只是理論、理念等形而上的思考與探索,只有加上此《三論》,方可有望達至理論與路徑、建言與方案並存的建言獻策的完整性,因此,參賽時就採用三文同遞的方式,體現出作者“三文合一才更具現實意義”的設想。所有的建言,論其本質,只是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