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失败”的赵盾·晋楚争霸中的那些失败课


选择“失败”的赵盾·晋楚争霸中的那些失败课


笔者说:

争霸是晋国的方向,尊王是晋国的逻辑,合众是晋国的切入点,但是赵盾在面对与楚国的竞争时却没有按照预想的选择去做,而是多次选择了“失败”这个选项。这种主动选择“失败”选项的情况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次,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这就要从春秋中的那些失败课谈起了。

鲁宣公元年,楚庄王、郑穆公入侵陈国,于是侵入宋国。晋赵盾率领军队救陈。宋文公、陈灵公、卫成公、曹文公在棐林与晋军会师,讨伐郑国。晋国赵盾在之后三次遇到楚军的情况下,均选择罢兵回国,这显然与晋国的争霸策略是相左的。但对于赵盾来说,保持晋国的竞争力比与楚国争霸决胜更重要。所以,不升级竞争规模是赵盾的第一诉求,因为晋国内部不稳。

虽然赵盾一直在避免晋国陷入更大、更直接的战争,但他还是为了赢得与楚国的争霸胜利而准备,一是恪守晋国盟主的核心价值,帮助平息会盟国危机;二是不断通过有限战争行为制造竞争壁垒,避免楚国、秦国的做大。只是,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为晋灵公的不支持变成了镜花水月。

-----------------------------------------------

一、争霸是一个大方向,个人痛点不值一提。

晋国图利、楚国图霸,小诸侯与他们的关系如何并不重要,重点只在于在不在大国的重点关注列表之中。虽然同样是争霸,晋国与楚国的大方向却是不同的,前者是维护霸业,后者是争夺霸业。

《左传》:秋,楚庄王侵入陈国,乘机攻打宋国。晋赵盾率军救陈、宋。晋军和诸侯军在棐林会师,以攻打郑国。楚国的蒍贾救援郑国,和晋军在北林遭遇,楚军俘虏了解扬。晋军于是罢兵回国。

争霸这个方向是春秋时期的大方向,一是天子无力,方伯代之治理天下;二是利益复杂,诸侯需要秩序;三是会盟简单,它是求安、求利的最直接方法。赵盾一人的失败并不重要,所以他在遇到挫折之后立马罢兵,避免更大的损失。

-----------------------------------------------

二、会盟是一个大系统,个人利益不值一提。

周王朝的分封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的运转需要持续发展一种诸侯关系以及如何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齐国是中原会盟诸侯中的一员,当它犯错时,贿赂竟然成为了成功自救的策略。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在晋国这个盟主的眼里,重要的不是齐国的贿赂而是维护诸侯之盟这个系统的运转。

《左传》:宋人杀死昭公的时候,晋荀林父率诸侯军队攻打宋国,宋国和晋国讲和,宋文公在晋国接受了盟约。又在扈地会合诸侯,准备为鲁国去讨伐齐国,结果都因得到了贿赂而撤兵。郑穆公说:“晋国不值得亲近和归附它。”于是接受了楚国的盟约。

郑穆公叛晋归楚也好,随后的陈国叛楚归晋也好,小诸侯的判断标准是周礼么?不是。他们的判断标准有四个,一是晋、楚是否遵守规则,是否能保护秩序;二是晋、楚是否在乎结盟中小诸侯的利益;三是自己到底在晋、楚的联盟中有没有价值;四是保护自己不会被兼并,如果游戏规则不向着自己的话。哪怕晋、楚都没有道义,可他们都满足上面四个条件。

-----------------------------------------------

三、盟友是一个切入点,个人价值不值一提。

晋国的赵盾也好,楚国的楚庄王也好,他们选择盟友的方式都是以对方的资源、能力、名声等因素来确定其价值。赵盾接受齐国的贿赂而不重视鲁国,频繁攻伐郑国却又避开楚国,他在寻找的就是群体中能让其成功的“种子用户”。他期望能建立更加核心的盟友群,目的就是维持晋国的霸业并建立自己的功业。

《左传》:夏,晋赵盾救焦,于是从阴地会合诸侯军入侵郑国,以报复大棘之役。楚国的斗椒救援郑国,说:“要得到诸侯的拥护,还怕困难吗?”于是驻军在郑国,以等待晋军。赵盾说:“斗椒的宗族在楚国太强了,恐怕要完蛋了。我们姑且加重他的弊病吧。”因此撤离郑国。

赵盾每每在要与楚国、秦国、齐国等大国正面冲突的时候,他就会悬崖勒马,这个原因就是他在乎的不是这些大国,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盟友群,即:那些愿意跟随他的小诸侯们,那些听从赵盾召唤而不是晋国召唤的诸侯们。在自保、求存的刚需之上,赵盾希望找到的是他在其中的地位,当然是通过刻意而为的人工手段。

-----------------------------------------------

四、晋国是一个大团队,个人能力不值一提。

要争霸、要会盟、要合众,这些都需要一个配合完美的执行团队。赵盾只是晋国的一个执政者、一个合伙人,他要实现自己的功业还需要晋国创始人的配合,即:晋国国君晋灵公。所以,在赵盾执掌晋国的过程中,他缺少的不是晋国的实力、不是晋国的人才,而是创始人的合作。

《左传》:晋人攻打郑国,以报复北林之战。此时晋灵公骄狂,宣子赵盾执政,多次劝谏晋灵公不听,所以晋国不能与楚国争强。

晋灵公就像是一个做惯国君的浮夸子弟,他可以指挥指挥、做做样子,但是对于投入精力亲力亲为的去做赵盾想做的事情,他不愿意。赵盾的麻烦是:他不是晋国的宗亲,不是国君的朋友,也与国君没有师徒关系,即:他得不到晋灵公的信任。个人能力也不值得一提,当他没有办法确定他的伙伴会怎么行动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