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三國酸辣味!鄧艾定蜀後被襲殺,是滿滿三國味的三國殺。

導讀:望著那吱吱呀呀咣噹而來的囚車,鄧艾喟然長嘆。因為,他忽然間想起了那個於杜郵揮劍自刎的戰神——白起!

鄧艾知道劉禪不能殺,所以他放了一把火,將劉禪拖過來的棺材燒成了灰。只是,能料敵於先的鄧艾,卻沒能料到那被自己燒掉的棺材也會報復,而且這報復來得那麼快又來得那麼直接——鄧艾很快便死無葬身之地。

來自棺材的報復自然當不得真,但是鄧艾死的悽慘卻是用實實在在的白紙黑字鐫刻於史冊之上的。而今我們回頭來看,鄧艾的死其實是一局充滿了三國味兒的三國殺。

一股三國酸辣味!鄧艾定蜀後被襲殺,是滿滿三國味的三國殺。

三國的味兒,鄧艾的死。

三國是什麼味兒的?我們從那句流傳甚廣的“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中就可以嗅出一二。

對於老不讀三國的解釋歷來眾說紛紜,但有一種說法卻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那就是上了年紀的人相對來說一般都比較謀老算深,而三國時期本身又是充滿了陰謀算計、心狠手辣的故事,如果上了年紀的人再看三國就會更加高深莫測。這兩相疊加,就相當於山西老醋配薑末——又酸又辣!所以我認為三國的味道就是一股子酸(算計)辣(毒辣)味兒。

三國後期曹魏大將鄧艾的死,更是三國這鍋“酸辣湯”熬到最後時刻那味道最濃的一碗。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昭制定了先蜀後吳的滅國方針後,派鍾會率領十萬人馬直取漢中以逼成都,與此同時又派出兩路人馬限制姜維主力以配合鍾會行事:

第一路,雍州刺史諸葛緒帶領三萬人馬佔領武都以切斷姜維退路;第二路,鄧艾領軍三萬從狄道進發甘松、沓中牽制姜維的主力。

在鍾會被姜維阻擋於劍閣寸步難進之時,鄧艾率領所部偷渡陰平後抵達江油。在蜀將馬邈投降後,鄧艾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大戰綿竹。最終將諸葛瞻斬於馬下,並順勢拿下綿竹。

綿竹一破,鄧艾如摧枯拉朽一般直逼蜀漢的心臟——成都。劉禪見大勢已去,便率領文武百官拉著棺材於成都投降鄧艾。

而鄧艾心裡對劉禪則另有盤算,於是他放火焚燒了劉禪帶來的棺材以求安撫劉禪和蜀漢軍民。在這之後,鄧艾又效仿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封賞了劉禪為驃騎將軍,蜀漢的其餘官員也各有安置。

一股三國酸辣味!鄧艾定蜀後被襲殺,是滿滿三國味的三國殺。

善後了蜀漢的降臣降將之後,鄧艾心中意氣風發,他接連寫了兩道奏摺向司馬昭闡述了自己如何平定東吳的策略。但是,鄧艾沒等來司馬昭的贊同卻等來了那吱吱呀呀咣噹而來的囚車和衛瓘手中的屠刀。

鄧艾死了,連帶著他的兒子都被屠戮殆盡。當初那將要關押自己的囚車來臨時,鄧艾曾仰天長嘆戰神白起的遭遇終歸是降臨到了自己身上。

艾仰天嘆曰:“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復見於今日矣。”——摘自《三國志•魏氏春秋》

從鄧艾的感嘆來看,他似乎還沒看透他的死並不僅僅是兔死狗烹這麼簡單的事實。

其實從史書記載來看,在鄧艾身死的過程中是有幾個關鍵人物的。他們出於自身的利益謀劃、執行、加速了鄧艾這個戰功彪炳的三國名將之死的進程。

鄧艾之死的編劇

一場大戲要想好看,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編劇,因為好的情節都是出自於編劇之手。而在鄧艾之死的這場大戲中,最初的編劇則是滅蜀的前線總指揮——大將軍鍾會。

做為司馬昭制定了滅蜀大計後的首席執行官,鍾會卻是一個權利慾望極其強烈且長有反骨的傢伙。

鍾會的權力慾望可以從他對待諸葛緒的態度上得到印證。當時諸葛緒在拒絕了和鄧艾一同西行經江油奇襲綿竹的邀請之後,率軍到白水與鍾會匯合。但是之後鍾會為了獨掌軍權,卻向司馬昭寫密信狀告諸葛緒畏敵不前。可憐諸葛緒便因此被司馬昭派了輛囚車拉了回去,而鍾會則趁機接管了諸葛緒的三萬人馬,在軍中成了說一不二的存在。

一個有能力的人權利慾望強烈其實也不算太大的問題,但鍾會其人除了權利慾望之外他的不甘人下、反叛之心才是最為危險的。而之後鍾會果然擁兵自重反叛曹魏,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高度危險的人物。

一股三國酸辣味!鄧艾定蜀後被襲殺,是滿滿三國味的三國殺。

而位高權重的鍾會之所以要謀劃這出鄧艾之死的大戲,和其性格、野心有著莫大關係。

首先,鄧艾搶了鍾會的風頭。

前文已經介紹過,定蜀之戰中鍾會乃是首席執行官,而鄧艾頂多算是個部門領導。但是當鍾會被姜維死死摁在劍閣動彈不得之時,身為部門領導的鄧艾卻另闢蹊徑,從江油破綿竹、兵臨成都進而納降了劉禪這個一國之主,立下了通天之功。

身為大領導的鐘會寸功未立,而小領導鄧艾卻達成了此次出兵的目的——滅蜀。所以心高氣傲的鐘會被手下搶了風頭,其心中自然不爽到了極致。故而如有機會他當然想要剷除鄧艾以獨佔滅蜀之功。

其次,鄧艾是鍾會的絆腳石。

鍾會出徵蜀漢其目的本身就不單純,他有反心司馬昭也心知肚明的,只是司馬昭對於局勢的把控自由獨到之處,所以他不在乎鍾會是不是會反叛。這在《三國志》中是有明確記載的:

……若蜀以破,遺民震恐,不足與圖事;中國將士各自思歸,不肯與同也。若作惡,祗自滅族耳。卿不須憂此,慎莫使人聞也。——摘自《三國志》

只是司馬昭的心思鍾會猜不透,他有了反心當然會藉機行反叛之事。但是鍾會想要據蜀反叛,鄧艾則是他最為頭疼的絆腳石。其原因有三:

  • 鄧艾在納降蜀漢之時採取了一系列溫和的手段,得到了蜀漢民眾的擁護。有鄧艾在,鍾會反叛會孤掌難鳴。
  • 鄧艾的領兵能力出類拔萃,如果鍾會貿然反叛,鄧艾有能力給鍾會造成巨大的威脅。
  • 鄧艾沒有必要與鍾會共同舉事。平定蜀漢,鄧艾居功至偉,他班師回朝時必定會被大加封賞,所以沒必要冒險與鍾會共行險棋。

基於以上原因,鍾會不可能將鄧艾拉到自己的船上,那麼能力出眾的鄧艾勢必會成為鍾會舉事的最大絆腳石。

鄧艾搶自己的風頭不說,還必定會在自己舉事的時候下腳使絆子,鍾會自然會找機會除掉鄧艾以免後患。

幹掉鄧艾的動機鍾會有了,那麼對於鍾會這種富有野心的人來講,將動機付諸於實踐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於是,為了除掉鄧艾,鍾會給鄧艾量身定做了一個走向死亡的劇本。

第一章,挑撥離間。

鄧艾從小孤貧,正是靠著司馬懿的賞識和自己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一步步從尚書郎做到了領兵封侯的高位。在此期間,鄧艾先後跟隨司馬孚、司馬師、司馬昭東征西討,可以說鄧艾本身還是深得司馬家族器重的一員大將。

所以為了能毫無顧忌地除掉鄧艾,鍾會首先要做的的就是挑撥鄧艾與司馬昭之間的關係。

而為了在鄧艾與司馬昭之間摻沙子,鍾會也是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模仿筆跡。

一股三國酸辣味!鄧艾定蜀後被襲殺,是滿滿三國味的三國殺。

鄧艾在接受了劉禪的投降後,給司馬昭上了兩份奏章,闡述了他善待劉禪和蜀漢眾人的原因以及日後如何處理東吳的方略政見。

但是這兩份奏章都需要經過鍾會之手才能到司馬昭眼前,而這就給了鍾會挑撥鄧艾與司馬昭關係的機會。至於鍾會是如何挑撥的,《三國志》援引《魏晉世語》中的記載如下:

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魏晉世語》中說的明白,鍾會利用他善於模仿筆跡的技能將鄧艾寫給司馬昭的奏章改得一塌糊塗,而且所用的言辭狂傲不羈、居功悖逆。除了大肆修改鄧艾的奏章以外,鍾會還膽大包天的將司馬昭的回函都來了個狸貓換太子。

鍾會如此做的目的很簡單——既要讓司馬昭覺得鄧艾居功自傲、蹬鼻子上臉了,還要令鄧艾感覺司馬昭薄情寡恩、虧待功臣。

於是,鄧艾與司馬昭之間就變成了你猜忌我我懷疑你的尷尬局面,而編劇鍾會則吃著火鍋唱著歌坐等司馬昭派人來收拾鄧艾。

第二章,大潑髒水。

有了偽造的來往信函做鋪墊,鍾會相信自己已經成功地將鄧艾這顆沙子揉進了司馬昭的眼睛。於是他趁熱打鐵,連同胡烈、師纂等一杆將領往鄧艾身上大潑髒水。

他們給鄧艾潑的髒水就是鄧艾之前在納降蜀漢君臣時的所作所為。前文提到鄧艾在納降時,對蜀漢君臣和百姓是以安撫為主,其目的是為了向東吳君臣宣示抵抗只會是死路一條,俯首稱臣才可以保得榮華富貴與身家性命。

可以說,鄧艾的做法是以劉禪為標本以圖可以兵不血刃地平定東吳從而實現天下的統一。所以鄧艾所行之事無論從戰略上還是初衷上看,都絕對可以稱之為高明。

但是為了讓潑到鄧艾身上的髒水儘可能的熱臭氣熏天,鍾會等人將鄧艾的做法歪曲成了鄧艾想要收買蜀漢人心圖謀不軌。

並且在給鄧艾潑了髒水之後,鍾會又連同司馬昭的心腹衛瓘一起向司馬昭諫言應該儘快處置鄧艾以防有變。

第三章,借刀殺人。

鍾會的挑撥離間用的很是成功,鄧艾給司馬昭的奏章發出沒多久司馬昭就派使者帶著一輛囚車到了成都。

使者帶著囚車來成都的意思很明顯,司馬昭要對鄧艾動手了。但是也正是因為使者帶來的囚車讓鍾會意識到司馬昭可能不太會對鄧艾下重手。而且一旦鄧艾被囚車帶到司馬昭面前,他之前模仿筆跡替換鄧艾奏章的事情就極有可能敗露。

於是為了永絕後患,鍾會又對鄧艾使出了一招借刀殺人的狠辣之計。

一股三國酸辣味!鄧艾定蜀後被襲殺,是滿滿三國味的三國殺。

《晉書•衛瓘列傳》記載,當使者帶著囚車來成都之後,鍾會讓監軍衛瓘去收押鄧艾。鍾會之所以讓衛瓘出馬而自己躲在幕後有三個目的:

  • 鄧艾在軍中威望極高,直接收押鄧艾有引起譁變的可能。而衛瓘身為監軍,帶人收押鄧艾在名義上說的過去。
  • 衛瓘兵少,一旦鄧艾的部下產生譁變,衛瓘有很大的可能會被鄧艾部下亂刀砍死。這樣一來,可以借鄧艾之手除掉一個知情人,鍾會就會更加安全。
  • 一旦衛瓘被殺,可以激化鄧艾與司馬昭之間的矛盾。以司馬昭的性情他必定會因衛瓘之死而下定決心斬殺鄧艾。

可以說鍾會這個編劇策劃劇情的能力絕對是頂尖水平,他的謀劃一環套著一環,讓人看起來毛骨悚然。所以,為了殺掉鄧艾,鍾會可謂是費盡了心機,更是將三國的酸辣味道調製到了極致。

鄧艾之死的主演

鍾會編好了劇本,鄧艾也早已陷落在那碗“酸辣湯”中。只是要讓鄧艾死,除了需要編劇之外還要有一個合格的主演去完成一場完美的表演。

鍾會選擇讓衛瓘來當主演的原因已經明瞭,衛瓘雖然明知鍾會沒安好心但他也不得不去當這個演員。

既然別無選擇,衛瓘只能好好謀劃一下怎麼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於是他也給鄧艾熬了一鍋“酸辣湯”。衛瓘的酸辣湯比較簡單,但卻勝在直接。

首先,分化鄧艾的勢力。

衛瓘的實力本身就弱於鄧艾,如果自己冒冒失失地去抓捕鄧艾,無異於羊入虎口自己找死。所以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證自己此行的順利,鄧艾必須要先分化鄧艾的勢力。而為了分化鄧艾的勢力,衛瓘的做法很簡單——胡蘿蔔加大棒。

衛瓘給鄧艾手下的將領發了通告書,說了要收押鄧艾的事情其餘一概不說。但同時鄧艾給這些將領們提了一個要求——都必須到自己這裡集合。

至於這些將領聽不聽衛瓘的命令,衛瓘不在乎,因為他準備好了胡蘿蔔與大棒——來的人有賞,不來的人事後會被誅滅三族。

將領也是人,而只要是人就會有三親六故。誅滅三族的威懾力實在太大,所以鄧艾手下的將領一個都不少的集合在了衛瓘面前。

其次,瞞天過海。

鄧艾手下的將領都已聚齊,為了避免夜長夢多,衛瓘連夜去成都殿將尚在睡夢之中的鄧艾和他的兒子鄧忠一起擒拿。

衛瓘成功拿下了鄧艾父子後,那些被胡蘿蔔與大棒利誘脅迫的將領們又感覺事情有些不太對勁,於是他們又想將鄧艾營救出來。

這個時候,衛瓘眼看事情要出紕漏,於是使出了一招瞞天過海之計,將處於失控邊緣的鄧艾諸將安撫了下去。

衛瓘的瞞天過海說起來也簡單,僅僅是做樣子起草了一份奏章並承諾鄧艾手下自己會向朝廷說明鄧艾之事。

當兵的大都是些耿直漢子,衛瓘怎麼說他們就怎麼信。於是鄧艾父子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成了衛瓘的階下之囚。

只是令衛瓘沒想到的是,鍾會這個反骨仔早已按耐不住自己反叛的心思。在衛瓘剛剛安撫了鄧艾手下之時,鍾會就起兵造反了。

鍾會二話不說便將不屬於自己一方的所有將領通通軟禁,鄧艾之事也只能先放在一邊。後來衛瓘靠自己的演技騙過鍾會,私下聯絡其餘被矇在鼓裡的士兵最終將鍾會和姜維一起斬殺在亂軍從中。鄧艾也被手下之人成功營救,準備逃回成都。

一股三國酸辣味!鄧艾定蜀後被襲殺,是滿滿三國味的三國殺。

到此,原本親自編寫了鄧艾之死的劇本的鐘會反倒先鄧艾而死。按說此時衛瓘完全可以任憑鄧艾返回,因為他抓鄧艾是迫不得已之事,再加上他自己在司馬昭心中的分量不輕,鄧艾日後即使對他有怨言也不至於撕破臉皮。

然而,人不但是自私的也都是有慾望的。誅殺了鍾會之後,衛瓘內心的慾望也開始發酵了起來——他要真正地殺了鄧艾。而原因有兩個:

其一,斬草除根。

雖說衛瓘放了鄧艾也不會對自己產生太大的威脅,但是慾望一旦產生人就容易入魔。衛瓘的想法是反正自己已經得罪了鄧艾,與其日後鄧艾找自己麻煩還不如自己先下手為強,將鄧艾斬草除根以永絕後患。

其二,獨佔功勞。

鍾會據蜀謀反,衛瓘雖然在平定鍾會之亂中有著巨大功勞,但人不怕功多。所以為了獨佔誅殺鍾會之功,衛瓘還是覺得應該一不做二不休,斬殺鄧艾才能讓自己安安心心地獨享平定鍾會這等通天之功。

決定了就付諸行動,這是從古至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有的一個習慣,衛瓘也不例外。於是他派與鄧艾有仇的田續趕到綿竹趁夜色帶人襲擊了鄧艾,併成功地將鄧艾父子的頭顱變成了自己的軍功章。

鄧艾死了。

死人是沒有權利為自己辯解的,更沒有資格保護家人。於是鄧艾遠在洛陽的那些兒子們也都被誅殺殆盡,只有妻子和孫子輩兒的人被髮配西域得以保命。

結語:鄧艾死於三國的“酸辣湯”,但其實更多的卻是死於人性的灰暗。權力、慾望、陰謀、利益!這些兇殘如虎的東西殘存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但歷史流的那些鮮血告訴我們,人還是應該活的簡單一些,將那猛虎儘可能地關進籠子裡,因為一旦放它們出來,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其反噬而死!共勉!


吾史無終,持續奉獻精彩的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