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兵变失败,为何太子不甘心施一计陷害李世民?

假如太子以东宫区区几千兵建成经过慎重考虑,采取了赵弘智的办法,轻车简从,亲赴仁智宫去拜见高祖,头认罪,涕泪交加。他申辩的理由是:“

自己被秦王忌恨,心中恐惧,又受了杨文干的蛊惑,才私招甲断不会有背父乱国之心,希望父皇明鉴!”高祖怒火冲天不可遏制,命令殿中监陈万福把李建成看押起来,只派人给他送了一点麦饭。与此同时,高祖又派遣宇文颖赶向庆州,宣召杨文干到仁智宫来。但李元吉暗地里勾结宇文颖,私下里嘱咐宇文颖一定要把这里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杨文干,千万不能让杨文干到仁智宫来授首。

是什么让兵变失败,为何太子不甘心施一计陷害李世民?

高祖

所以,宇文颖一到庆州,就把实情对杨文干讲了,杨文干听了,一不做,二不休,与宇文颖一齐起兵反叛了。他招集手下的兵马南下偷袭宁州(今甘肃宁县),宁城官兵猝不及防,宁州失守,叛兵们劫掠府库,筹集粮饷,准备向长安进发。宁州离宜君仁智宫只有一百多里,形势非常危急。高祖有些慌了手脚,忙派钱九陇、杨师道出兵平叛,然后急与秦王商议对策,并希望由李世民出面去平息这场暴乱。李世民说:“文干小竖,狂悖起兵,州府官司,已应擒剿,纵其假息时刻,但须遣一将耳。

是什么让兵变失败,为何太子不甘心施一计陷害李世民?

杨师

他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杨文干一伙极大的蔑视,认为收拾杨文干这小子,只派一员战将就可以了,不必大动干戈。高祖见李世民没有去的意向,便对他说:“杨文干固不足道,可此事关联建成,恐怕大家都不知道真相,响应的人一定很多,你应该亲自去,这样军心民心就可以稳定了,凯旋归来之后,我一定立你为太子。至于建成,我不能仿效隋文帝诛戮自己的亲生骨肉,只是废太子建成,封他为蜀王。蜀地既狭小偏僻,兵力又弱,容易控制,如果今后他不能臣服于你,你对付他也是比较容易的。

是什么让兵变失败,为何太子不甘心施一计陷害李世民?

杨文干

高祖的一席话说明他非常不愿看到亲生骨肉自相残杀,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李世民便也无语以对,只好提兵上路了。这是高祖李渊又一次正式许诺李世民为子,以换取李世民亲征平叛。李世民继位以后曾回忆说:“个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指的就是这件事。七月,李世民率军到了宁州,叛兵一听说是李世民亲自出马,便闻风丧胆,顿作鸟兽散。杨文干的部下本来就不愿叛乱,便寻机杀了杨文干,拿他的首级去向李世民请功去了。

是什么让兵变失败,为何太子不甘心施一计陷害李世民?

张婕妤

宇文颖也被俘斩首示众。李世民出师未战而获大捷,心情十分高兴,一场未遂的兵变就这样结束了。可他哪里知道,就在他刚一离开长安城,高祖就被妃嫔们包围了。这些平时就倾向于太子的妃嫔们乘机替建成求情、说好话,尤其是张婕妤和尹德妃更是卖力气,说太子不是反对皇上,只是对秦王那里不放心,才想裁抑秦王,这些都是为社稷着想。齐王元吉也参与其中,替太子解脱,同时又“厚赂中书令封德彝,使为游说”。封德彝是朝中重臣,他的话在高祖耳中是很有分量的。

是什么让兵变失败,为何太子不甘心施一计陷害李世民?

德彝

他老奸巨猾,不公开站在哪一边,而是“潜持两端,阴附建成”,暗中为建成说好话,开脱罪责。因此在他的“固谏”下,高祖终究未能放弃“立嫡以长”的原则,又改变了主意,废立之事于是作罢。他只是对建成“兄弟不能相”的做法责备了一番,仍让建成为太子,遣还京师长安居守。同时,归罪于东宫官属,把王珪、韦挺以及天策府官属杜淹等人当作替罪羊,把他们流放到州去了。其目的也是为了“以薄太子罪”。可见,高祖虽然也想平息儿子们的争执,搞了一些“平衡”,但是,在东宫、秦府的复杂尖锐的斗争中,高祖倾向太子建成一边是显而易见的。他的这种态度和做法,在客观上只能加剧建成和世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是什么让兵变失败,为何太子不甘心施一计陷害李世民?

李建成

兵变失败以后,太子建成并未甘心,便又施一计陷害世民。一天,太子、秦王、齐王兄弟三人跟从高祖外出打猎。高祖命他比赛骑射。李建成向世民推荐一匹生得雄壮,跑得迅疾的马下来好李世民大半生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久经沙场,因此,他纵身一跃,机智地跳离了马背,稳稳地立在数米之外而免于遇难。李世民把马从地上拉起来又骑上去,结果又跌了下来,如此三次,都未能伤着李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