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唱衰餐飲?疫情過後,餐飲上市潮或將提速!

據彭博消息,茶飲品牌奈雪的茶傳出最早將於今年在美國進行IPO,融資4億美元。

​這對於受疫情影響而哀鴻遍野的餐飲業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還在唱衰餐飲?疫情過後,餐飲上市潮或將提速!

“現金流”問題亟待解決

不容忽視的是,疫情持續至今,已對餐飲業帶來巨大的損失。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疫情已致78%的餐企營收損失100%以上,73%的企業關閉了旗下所有門店。

儘管受疫情影響,大批中小餐企倒閉,但長期來看,“吃”的需求不會隨著這次疫情就會消失。只是疫情期間的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完全沒有或者說大幅度收入的減少會給餐飲品牌們帶來比較大的流動性的風險;

所以,對於大部分細分領域頭部餐企來說,面臨的更多其實是現金流問題。

門店是否能夠達到盈虧平衡點對於餐飲業非常重要。盈虧平衡點核心其實是上座率。但疫情期間,堂食的人流量少的可憐,達不到基本上座率,開門就是虧。所以此前,經歷過非典時期的喜家德高德福才會說:春節疫情期間,想捱過去,最好的辦法就是關店!

既然堂食業務帶不來現金流,除了降薪裁員,控制支出外,餐飲們也開始尋找堂食之外的現金流。外賣、團餐、零售化;外帶、直播、社區團購,只要能 “活下去” , 什麼招都使了。然而新業務的開拓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要儘快解決現金流問題,還是需要外部資金的助力。

疫情或成餐飲資本變革催化劑

事實上,在疫情之前,因為退出難,一級市場的風險投資機構對餐飲項目基本處於放棄狀態。

據窄門發佈的供應鏈報告顯示,2014-2018年餐飲產業退出事件中,餐飲品牌和飲品品牌退出事件極少,僅有16起。

總體來說,除了資本退出難外,財務不規範,規模增長不確定,管理規範性不足導致財務不透明、標準化不足帶來的中長期成長性不確定、外部風險比如食品安全等都是導致一級市場大多數資本對於餐企望而卻步的原因。

但事實上,近些年由於移動支付的普及,商業地產的發展,以及國家對社保的規範,餐飲的信息、交易、管理逐步在線化,餐企規範運營已經上了一個大臺階,中央廚房的普及,供應鏈逐步優化,也大幅提升餐企規模化運轉效率。

此外,餐飲規模化也正在進入新的階段。目前,整體餐飲市場中,直營門店超過500家,年營收超過30億元的餐飲品牌已經有十餘家。而隨著呷哺呷哺等直營門店破千家,加盟店破萬家的品牌越來越多,中餐即將探索出了大規模化盈利的模式,中長期成長性開始值得期待。

因此,在二級市場,餐飲項目的數量正在增加。

2019年年底,2020年初,同慶樓和九毛九先後登陸A股和港股,巴比饅頭、五芳齋等也在排隊等待上市。2018年9月登上港交所的海底撈,如今市值已經逼近2000億港元。

以九毛九為代表的餐企們扎堆上市,可能預示著“餐飲”和資本的關係進入了新階段。

洗牌加速,IPO可期

疫情對於餐企在內的中小企業的發展造成的巨大困難也得到了政府的關注。在近日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中,中央強調要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特別提到要幫扶住宿餐飲等受災嚴重的行業。

在政策的導向下,一級市場的資本一改往日姿態,也紛紛入場,爭先為餐飲品牌輸血續命。

已幫助200餘家餐企對接資本的觀見餐飲發起人汪潔表示“此時,可能是資本入局餐飲的最好時機”。

其實,中國餐飲連鎖領域,其實已經存在一批非常優秀的品牌和企業。他們初具規模,發展勢頭明確,股權結構簡單,但他們對資本市場陌生或者不瞭解或是抗拒的。

這次疫情一方面帶來的壓力讓這些企業意識到資本的作用。比如此前曾表示不會上市,也屢次拒絕外部資金的西貝賈國龍也開始鬆口,也拿了浦發等數十家銀行提供的4億元授信。

另一方面,餐飲企業們也逐漸明白,只有將自己變成公眾公司,才能抵抗更大的衝擊和風險,比如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股價並沒有下跌多少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對投資機構來說,在TMT行業找不到爆發性增長時候,只會轉向消費,消費裡面餐飲連鎖食品飲料又是其中重要的類目。

所以,近日,資本已出手多家餐企。投資老鄉雞、巴比饅頭、洽洽食品的加華資本也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投資了文和友。

正是基於對餐飲市場的基本判斷,汪潔、俏江南前掌門人張蘭、黑峪餐創投資人劉曉東聯合發起成立了面向餐飲產業的專項基金。“易基金”主要聚焦快餐類、中產白領聚餐細分品類,規模暫定5-10億之間,目標合計參與10個項目。

張蘭表示“易基金“主要關注以下幾類項目:單月收入1000-3000萬元之間的細分頭部項目,商業邏輯兼具差異化和創新點;部分單店盈利模式比較清晰,目前規模比較小,但快速增長中;以及接近上市規模,流動性資金預期比較明確”。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張蘭自俏江南之後,王者歸來。她霸氣表示要3年投資10家Pre-IPO餐飲企業。

作為餐飲老炮,她認為連鎖餐企業的經營,核心有三點,大規模人力管理、創新創意和研發、資金和資本降低融資成本。因此,餐飲行業走向資本市場是必然趨勢。她還建議下半年,餐企能上市的就爭取上市,先別管估值高低。

劉曉東也長期看好餐飲行業發展,他表示從數據上看,股市中餐飲/消費的回報率並不低於TMT領域,未來比拼是體系化的,資本進入會加速餐飲行業的進一步規範化發展。

結語

疫情對餐飲行業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但“危”“機”總是並存的。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疫情的好轉,餐飲行業會加速洗牌,優勢資源將繼續向頭部品牌集中。

“未來3-5年,或將迎來餐飲上市潮!這個時間還可能會更短”汪潔表示。

奈雪的茶傳出的美國上市消息,也許只是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