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人瘋了,說日本才是中華文明的正統?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與中原漢文化的不斷交流融合,共同造就了璀璨輝煌的中華文明。

然而,在日本有一種觀點,竟然說日本才是中華文化的正統繼承者,併為侵略中國的“正當性”進行辯護!

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呢?我們來一起聽一下這種觀點的所謂證據。

首先,中國的歷史一直都是漢族與少數名族不斷融合的歷史。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少數民族建立了強大的北朝政權,到遼、西夏、金、元,再到滿清最終統一全中國。中國歷史上,漢族政權被外族(在當時看來)建立的新政權侵犯過很多次。

島國人瘋了,說日本才是中華文明的正統?

日本奈良法隆寺

歷史上,外族征服漢人的江山,都被寫入中國歷史,被認為是民族融合的過程;而日本大和民族作為東亞文化圈重要組成部分,每次與中國的戰爭都被中國作為外族侵略戰爭,而不是民族融合戰爭,原因只有一個:日本侵略中國最終沒有成功。如果日本侵略中國成功了,那麼就是民族融合行為。

其次,日本有機會打敗中國。在冷兵器時代,日本並沒有侵略過中國。明朝時的倭寇不是日本人主導的,而是主要由中國海盜和僱傭的沒落日本武士、浪人組成的力量。不能把倭寇對明朝的騷擾當做日本對中國的政治鬥爭,因為倭寇不代表日本官方。中國與日本真正的戰爭主要發生在近代,從甲午戰爭開始,而日本最有希望與中國合併是在二戰。如果沒有日美戰爭,沒有美國、蘇聯的支援,日本全力攻打中國的話,不見得不能取得勝利!如果當時拿下了整個中國,那麼日本會像元朝蒙古族、清朝女真族(滿族)一樣,以外族的身份全面統治中國。即使不能全面征服中國,也可以像北魏鮮卑族、遼契丹族、西夏党項族、金女真族一樣,局部統治中國,最終會被中國承認。只不過日本野心太大,戰線太長,過早向美國宣戰,導致二戰對中國戰爭的失敗。

再次,日本完好的繼承了大唐文化。中國在唐朝以後,因為藩鎮割據和外族入侵,從衣食住行到風俗習慣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唐朝優秀的文化並沒有被很好的繼承,甚至遭遇到了很大的破壞。漢族文明受到少數民族的嚴重影響,甚至在清朝時期,剃了頭留起了辮子。而日本對大唐的建築、詩文、服飾、習俗等依然保持得很好,對大唐文化的繼承更加完整。所以,日本才是中華文化的正統!如果日本打贏了中國,在中國土地上紮根,那麼日本的大和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正統性將毋庸置疑!

作為堂堂中華兒女,對這種觀點當然不能苟同!

筆者且以三點進行回應,供大家參考!

首先,中國歷史確實是與少數民族不斷融合的歷史,也確實被幾個少數民族統治過。但是,少數民族對漢族的統治,都是將自己民族被漢化才得到長治久安,否則就無法實現長期統治。從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到滿清貴族說漢話最終連皇帝都不會說滿語,都是被漢化的結果。元朝蒙古族不接受漢化,最終不到百年,廣袤的漢族疆域也無奈迴歸漢人政權。所以,統治漢人的前提是承認漢族先進文化。

日本在近代史上,尤其是二戰時期,在淪陷區實施文化高壓政策,進行民族同化,甚至強制中國人說日語廢漢話。這種做法在中國大地是不可能長久的,註定會失敗。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眾多的歷史遺蹟和文史著作無時無刻不提醒著這裡的人民,這裡是中國,我們是中國人。即使為了方便普及文化和方便書寫記錄而實行幾十年的簡體中文,都無法阻止傳統繁體字對中國人的影響,這都證明中國過於璀璨的歷史文明具有極其強大力量。而二戰時日本對中國的民族同化政策,不可能得到中國人民的認同。

其次,二戰時,即使日本全力進攻中國,也未必就能拿下中國。中國領土廣袤,地形複雜,戰略縱深讓日本鞭長莫及。即使被日本佔領的地區,也有敵後根據地。加上國共統一戰線的建立,全面抗日的運動讓日軍難以不斷擴大佔領面積。在國際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使更加強大的德意志軍隊,也得面臨失敗的現實,在美蘇兩大陣營強大的壓力之下,日本的失敗只是早晚的問題,不可能成功。

再次,大唐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不能說中華文明就是大唐文明。隨著中國的歷史不斷推進,中華文明也在不斷髮展,各民族的融合共同造就了輝煌璀璨的中華文明。日本繼承的大唐文明,只是中華文明中的一部分,中華文明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中國的日趨繁榮,文化也會迎來偉大復興,文化自信也終將加快中華文明的發展,華夏土地才是中華文化不斷髮展的載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