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摯愛中國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

最近熱播的愛國大劇《外交風雲》,讓大家開始對一個名字重新熟悉瞭解—司徒雷登

一生都摯愛中國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

(1876~1962)這名字在中國大陸幾乎家喻戶曉,他是一位出生在中國,又在中國生活了五十年的美國傳教士,他曾在自傳中談到,自己身上中國人的成分比美國人的部分還多。

他創辦了一所名校──燕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近萬名優秀的知識份子,他熱愛中國,也熱愛中華文化,甚至曾因號召學生抗日而被日本軍閥關押了數年。在抗戰勝利後,國共交戰時刻,他臨危受命擔任了美國駐華大使。當時的他洞悉局勢,指出了共產黨是個惡魔,他試圖想挽救這危急的局勢,但力有未逮。

中共建政後,他黯然地回到美國過著窮困的生活,但他仍四處發表演說,請求美國人支持中華民國,但未受到當局的重視,年事已高的他因而生了重病。他在人生的最後完成了回憶錄及美國對華政策的建議,最後以86歲的高齡逝世。他臨終的願望是歸葬中國,但直到去世近五十年後才得以如願。

司徒雷登在中國的杭州出生,父母親都是來中國的傳教士。他在中國待到11歲,說得一口流利的杭州話,他還學會了南京話、蘇州話和上海話等各地方言。1887年他回到美國讀中學,才開始正式學習英文。對自小在中國的他,中文就像是他的母語,所以重新學英文顯得很吃力,也受到不少同學的嘲弄,但憑著不斷努力的學習,他以優秀的成績進入漢普登-悉尼學院就讀,又轉入紐約協和神學院進修。在就學期間,他擔任了學生團體的會長,同時堅定了對神的信仰,立志成為一名傳教士,1904年他又回到中國擔任傳教工作。

一生都摯愛中國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起初在中國擔任教授職務,又協辦育英書院和之江學堂。在擔任教職期間他除了找回過去學習的各地方言外,更進一步加深閱讀中華傳統文化典籍: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他在回憶錄說道:

中國傳統的文學的核心指出了人要與宇宙道德秩序的相互和諧,長期的閱讀除了加深我對中華文化的敬重外,也陶冶了我的性格,並讓我對神的信仰更加堅定。

他也兼任美聯社特約記者的工作。1912年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後,召開了第一次臨時國民議會,他是唯一到場的外國人。他跟革命黨人多有來往,也結識了革命黨人中主要軍事領導人蔣介石。

燕京大學首任校長

1919年司徒雷登受命在北京創辦了一所聯合大學推廣教育事業,他以戰國時期燕國的首都為學校命名,稱為“燕京大學”。他以聖經中的一句話“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務”(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作為校訓,希望在校的學生能以神的信仰為中心,在人生的過程中不斷追尋真理、自由,才得以為他人服務。

建校初期學生不到100人,校舍僅有二間,軟硬體設施都很缺乏,身為校長的他不斷為辦學而奔走中美二地。他拜訪山西督軍陳樹藩,說服他以極低的價格將一大塊建地賣給學校,又拜訪了美國各界重量級人士,爭取他們為中國的教育事業捐款。至1924年,燕京大學陸續募集到了250萬美元的捐款,司徒雷登以中國的古典園林建築的樣式為藍本建設校園,又重金聘請了海內外一流的學者到燕京大學任教。

前後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司徒雷登將燕京大學建設成了世界知名大學之一,為中國培養了近萬名的優秀人才。

除此外,他也留心中國的事務:建校初期中國爆發五四運動,燕京大學有不少學生參與,然而他認為這運動本質上不理性並嚴厲批評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他不阻止也不鼓勵學生參與。不久後發生九一八事變,面對日軍侵華危機,他支持學生抗日,甚至一度帶領學生上街遊行。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了整個華北。日本當局派人說服他將燕京大學的日本教授納入教務委員會,接受日本政府的津貼,但是司徒雷登寧可將學校停辦,也不願犧牲燕京大學的行政獨立,因此拒絕了日方要求。從此他與日本當局交惡,1941年底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司徒雷登遭到日方囚禁達三年八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