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駕崩,一代女皇悄然來臨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才五十歲,並不算老,但他自貞觀十七年遭逢鉅變之後,精神上非常虛弱。太宗一生養育十四個皇子,此時長子李承乾已經在流放地去世,李泰已被軟禁,李佑被賜死,還有三個兒子幼年早夭,太子李治懦弱無能,太宗覺得帝國的未來非常黯淡,經常暗自神傷,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這會兒尚存的那些兒子以後的命運也是一個比一個淒涼。

太宗駕崩,一代女皇悄然來臨

這裡插一句劇透。太宗十四個兒子,其中三個早夭,三個被殺,三個自殺,兩個流放,一個幽禁,善終的趙王李福三十多歲病死,一生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而高宗李治雖然也算善終,但一生都是窩囊廢。太宗還有二十一個公主,絕大多數都死在太宗前面,在貞觀二十二年時已經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幾個後來還分別牽扯進了謀逆案、巫蠱案,賜死多人,鮮有善終。就是太宗的孫子輩中,命運悲慘的也是大多數。李世民是盛世之君,並非亡國之君,而開創盛世的皇帝中子女命運悲慘到這份上的也就是他了。

貞觀二十二年六月初,大唐國都長安出現異常天象,太白金星多次在白天出現。古代的中國人對天象非常敬畏,天象異常意味著妖邪作祟,必有異端。太宗對這件事非常重視,立刻讓太史令李淳風為其占卜。

李淳風這一次占卜測算了很多天,最後得出的結論很不好,他對太宗說:“帝傳三世,武代李興。”早在好幾年前,長安民間就流行一種《秘記》,其中有言:“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當初太宗認為這是不經之談,然而這一次的占卜結果居然和《秘記》一致,太宗心生厭惡,立刻下旨嚴查民間造謠傳謠的人,並將搜查到的《秘記》全部銷燬。

雖然這樣做了,但太宗心裡的厭惡感依然揮之不去。自高祖李淵算起,將來太子李治登基時就是唐三世了,而李治懦弱,太宗很不喜歡,他越來越擔心李治將來控制不住場面,而致使帝國覆滅。太宗秘密召見李淳風,對他說:“《秘記》中的話是真的嗎?你能不能再仔細算算到底是誰,我們找出這個人,殺掉她!”李淳風說:“天命莫測高深,無法細算出究竟是誰。”太宗說:“無妨,疑似者盡殺之!”

李淳風說:“臣已經推算過了,這個人現在已經在陛下宮中,而且是親屬,自今日起不過三十年,此人將主宰天下,李唐子孫屠戮殆盡,這個天象已經形成,無法更改。天之所命,人不可違。陛下如果一定要疑似者盡殺之,恐怕正主死不了,徒傷無辜而已。從現在算起,三十年後這個人也老了,差不多也有一些慈愛之心,或許不會讓李唐絕嗣。而如果現在疑似者盡殺之,上天會降生一個更年輕的人來,那麼三十年後這人正當壯年,怨毒又深,恐怕到時候陛下的子孫一個都剩不下了。”太宗信了李淳風的話,放棄了搞大搜捕的心思,但此後越來越對天象、圖讖之類的事情著迷。

太宗駕崩,一代女皇悄然來臨

將軍李君羨,年紀比太宗略長。起初李君羨本是瓦崗寨李密部下,之後投奔王世充,然後又投唐。李世民壯年時,李君羨追隨他破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李世民登基後,李君羨追隨尉遲恭征討突厥。唐貞觀年間,李君羨受封左武侯中郎將,封五連郡公,守衛太極宮玄武門。

太宗對這些老將舊臣極好,特別是這些還在宮中做守衛的老將軍,他經常在宮裡搞宴會,和他們一起喝酒聊天,說說舊事。有一次,酒宴中大家閒聊,說起各自的小名,李君羨說:“我在家行五,上面四個姐姐,父母怕我養不大,小名取了個姑娘名字叫‘五娘子’。”太宗大笑說:“像你這樣的陣前悍將,居然有這樣的乳名,真是怪事。何物女子,如此勇猛!”滿座轟然大笑,大家觥籌交錯之間,非常愉悅。

事後,太宗忽然想起,《秘記》中說“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些讖語常常用諧音,莫非這“女主武王”其實是“五娘子”?太宗細查李君羨檔案,發現他是銘州武安(今河北太行山東武安縣)人,封的爵位又是武連郡公,裡面都有“武”字。太宗心中忐忑,懷疑李君羨就是應讖語之人,他覺得李君羨在宮中做內將,這樣的人放在宮裡不放心,必須調出去。

太宗調李君羨放外任,擔任華州刺史。華州當地流行辟穀減肥術,有一個叫員道信的江湖騙子,自稱通曉佛法,已經可以不進飲食,長生不老了,李君羨聽說後很想見識見識,就讓人把他找來,兩人交流了一下辟穀術的心得體會。有御史藉此事上奏,說李君羨與妖人勾結,圖謀不軌。平常這類彈劾很多,幾乎都是捕風捉影,太宗通常都是訓誡幾句就算了,但是這一次居然借這個罪名立刻把李君羨給處死了。這個案子判得極重,不但李君羨本人被殺,而且還被抄沒家產,不過太宗對大臣並不是底線盡失,最終沒有處決其家屬。

太宗駕崩,一代女皇悄然來臨

這個案子明顯是個冤案,當時參與審理這案子的大臣都反對判這麼重,但太宗固執己見,堅決要殺了李君羨,不管誰勸都沒用。李君羨到死都沒搞明白一向對他君恩深重的太宗為什麼忽然要殺他,直到武則天登基之後的天授二年,這個案子才沉冤昭雪。

太宗讓袁天罡、李淳風二人推演未來,作奇書《推背圖》。這本書第一象為總論,第二象推演整個李唐王朝帝運,第三象就是解答太宗心中的這個疑惑。

第三象,丙寅,艮下乾上,遁。

圖:宮裝女子持刀

讖曰:日月當空,照臨下土。撲朔迷離,不文亦武。

頌曰:參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宮。遺枝拔盡根猶在,喔喔晨雞孰是雄。

《推背圖》這本書有六個版本,這些版本互相都有些異同。我認為《推背圖》這書確實存在過,但六個版本很可能都不是真的,歷代後人應該都加工過,以致於真本面目全非,已不可辨認。

不過這第三象被修改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武則天登基前一年,宗秦客在她的授意之下,選了“曌”字做武后的名。這個字本來並不存在,據說宗秦客就是從《推背圖》“日月當空”一句中聯想,生造出這個字以讓武后應這一象的讖語。古人既信讖,又主動應讖,那麼讖語到底靈不靈,這事兒其實是說不清的一鍋粥,有時候即便不靈,後來都有人主動往上靠,因此靈不靈就隨便各人理解了。

那麼,武則天究竟是什麼人呢?有些影視劇為了敘事簡單流暢,把武后說成是民間選送宮中的美人,這個說法不能說錯,但離真相也挺遠的。

武氏的父親叫武士彠(yuè),幷州文水人,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呂梁市文水縣人。武士彠生於北周武帝宇文邕執政時期,青年時做木材生意成了富商,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對天下形勢非常關心。隋大業年間,武士彠在太原鷹揚府做了一名軍人,但這個是頭銜,他平日裡依然經商。

大業十一年,唐國公李淵到太原,武士彠有錢,又好結交朋友,與李淵相識,當時李淵曾多次到武家。第二年,李淵委任武士彠為參軍,這時候他真正做了一個小官。太原起兵時,武士彠也是一個支持派,他雖然是下級官吏,但因為和李淵熟,也能出入李府。

李淵西攻長安,武士彠也隨軍,管理錢糧補給。李唐建國時,他已經是小功臣之一,武德年間就受封工部尚書,封地八百戶,但是武士彠堅決不肯做尚書,多次推辭,後來做了唐宮裡近衛軍的一名軍官。

太宗駕崩,一代女皇悄然來臨

武士彠從前有妻子留在太原,但到武德年間時,這個髮妻已經病故,她生了三個兒子,早夭一個,留下武元慶、武元爽兄弟。李淵還是很關照他們的,親自為武士彠選了隋朝貴族楊達的女兒為續絃,這位楊氏生了三個女兒,其中次女就是後來的武則天。

由此可見,武則天出身功臣勳貴之家,且家居豪富,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並不是民間尋常女子,她入宮的經歷另有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