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辨治肢體痺痛驗案3則

痺者,痺阻不通也。中醫所講肢體痺痛,是指風、寒、溼、熱、瘀等侵襲人體,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痠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

西醫的風溼、類風溼、皮肌炎、痛風、以及強制性脊柱炎,腰椎病等,即包括在此範疇內。西醫難以確診的具有上述症狀特徵的疾病,亦屬於此範疇。

中藥辨治肢體痺痛驗案3則


下面介紹3例,本人診治的肢體痺痛病案。

1.治療周身肌肉、關節莫名疼痛、酸困1例。

2017年9月,老同學,李某,39歲。單位領導,酒局多,6月份以來,突發周身疼痛,肌肉痛,關節疼,治療至今不能緩解。在洛陽正骨醫院及河科大一附院檢查,排除風溼,類風溼等結締組織病及腰椎問題。治療效果不明顯。

患者飲酒頻繁,體胖面垢油膩,易汗出,食慾差,胃脹,除疼痛外,身體沉重睏乏,大便黏膩不暢,小便黃赤騷臭,舌質淡紅,舌苔黃膩,舌尖紅赤,脈濡滑數。考慮其為,溼熱痺阻筋骨經絡引起的溼熱痺。遵溫病條辨義,宣痺湯重加海桐皮、片薑黃,另加獨活、木瓜、炒蒼朮,姜厚朴。10劑,電話告知,肌肉關節疼痛減輕過半。後繼以宣痺湯為主方,又連續服用20劑,疼痛完全消除。

溫病條辨》六五條:溼聚熱蒸,蘊於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痛,舌色灰滯,面目痿黃,病名溼痺,宣痺湯主之。

宣痺湯適合於肢體關節,肌肉疼痛伴溼熱徵象明顯,肢體酸困、沉重者。

侯某,男,55歲,美籍華人,我妻子三叔。2019年8月回國探親聚餐,從2018年3月至今,手指關節經常紅腫疼痛,時輕時重。在紐約排除風溼、類風溼及痛風,檢查單僅提示血沉高。疼痛難忍時服用消炎痛緩解,美國醫院沒有辦法。問中醫有無好辦法。

患者常口渴,大便黏膩,尿黃,舌質紅舌苔灰膩,脈沉滑,餘無所苦。平時喜歡喝酒,每天三、四兩。初用加減木防己湯加桑枝、忍冬藤、海桐皮、薑黃、油松節、威靈仙、炒麥芽、雞內金。7劑,效果不明顯。後考慮到溼熱酒傷,有陰虛因素,口渴,痺症,疼痛,《神農本草經》言地黃有“除痺”功效,遂在原方基礎上加生地黃40克、以及豨儉草30克、制草烏5克,囑咐再取7劑,權且一試。10月份岳父告知,三叔服用第二次的方子30餘劑,效果還不錯,已經不怎麼腫痛了。

溫病條辨》六八條:暑溼痺者,加減木防己湯主之。此治痺之祖方也。

加減木防己湯由《傷寒雜病論》的木防己湯衍化而來,所以說,溫病大家都是傷寒高手。傷寒、溫病實出一脈,溫病只是補傷寒之不逮。

3.治療坐骨神經痛,腰腿疼痛、脹麻1例。

2018年3月門診楊姓患者,男,40歲。2014至今,腰腿疼痛,尤其左側腰,臀部、大腿連及小腿,足踝疼痛,嚴重時不能轉側,屈伸。疼痛脹麻,有時還會抽筋。西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經朋友介紹,找我診治。

患者喝酒頻繁,容易出汗,身困,胃脹,口苦,舌苔膩,尿黃,大便黏。初診用宣痺湯加減7劑,二診用郭勇來老中醫驗方,全蠍紅花湯加味7劑,均小有效果,但疼痛控制不理想。後考慮患者病久,舌邊及舌尖有瘀血點,脈沉澀,夜間肢體煩熱。久病多瘀,該考慮一下王清任的方子,果斷使用身痛逐瘀湯加味,服藥14劑,不意竟然效果出奇的好,疼痛變的很輕,後來又用14劑繼續鞏固治療,疼痛基本痊癒。

醫林改錯》王清任“痺症有瘀血說”,認為痺症,祛風寒,利溼熱,滋陰無效者,可以從活血一途治療。

身痛逐瘀湯中有“三妙散”,實為“清溼熱,逐血瘀,祛風痛”的方子。溼熱痺症日久難愈,有瘀血徵象者,可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