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外匯保證金市場產業鏈!!!

中國的外匯保證金交易,自上世紀80年代由香港的交易商帶入國內市場以來,就在國內市場生根發芽,這期間有過國家政策的開放的利好,也有過國外一些知名經紀商破產,跑路導致行業的動盪。時至今日,國內的保證金市場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客戶、IB、經紀商、流動性、銀行間市場。

今天和讀者解讀一下外匯保證金市場產業鏈。

【正文】:

什麼是產業鏈?

產業鏈是指各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和時空分佈關係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係形態。

比如說我們喝的一瓶普通的瓶裝水,首先從水源地取水、技術部門進行消毒、包裝部門包裝、運輸部門運輸,一整套的產業圍繞著一瓶水。

一般分析產業鏈主要有四個維度: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空間鏈。同時,廣義的產業鏈,會往上延伸到產業鏈的基礎產業環節和技術研發環節,往下游拓展到市場拓展的環節。

我們的分析則是通過:訂單流、報價流和資金流來分析,同時,以廣義的產業鏈來分析。

詳解外匯保證金市場產業鏈!!!


1.報價傳遞

在產業鏈的報價傳遞是自上而下的,外匯市場的報價產生主要是來自於銀行間外匯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各銀行的外匯買賣主要是由於銀行自身的負債(客戶存款)和資產的風險控制標準來決定的。

為了防止外匯擠兌或其他風險,外匯銀行通常會儲備不同規模的,多樣的外匯貨幣,而每一種外匯貨幣通常都會有一個控制額度,比如說1億美元(-+10%)、8000萬歐元(-+5%)這樣的,一旦某種貨幣的持有量高出或者少於風險控制的允許範圍的時候,銀行就必須對外平盤,使該貨幣的持有量處於風險可控的額度內。(交易商的風控在這點上和銀行的類似)

假使每個銀行都是這樣的話,會有一些麻煩,因為都是單個對單個的交易,效率會很低,市場的流動性也會存在不足。

所以銀行間市場引入了做市商的模式,以國內的銀行間市場為例,做市商需要承擔向其他銀行持續提供買賣價格的義務,通過自身的買賣行為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所以,通常我們看到的都是報價來源於銀行間市場,主要是來源於做市商銀行的報價。如下圖看到的這樣。

詳解外匯保證金市場產業鏈!!!


國際上,證券市場存在著兩種交易制度,報價驅動和指令驅動,報價驅動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做市商的模式,做市商源源不斷的對外報出自己的買賣價格,當然這個價格實際上是屬於詢價,並不是成交價;而指令驅動則是由集合競價來形成,比如說,我國的A股的交易所交易就屬於指令驅動。

外匯市場主要是報價驅動的,當然也有一些類交易所的指令驅動。報價驅動的價格是從上往下進行傳遞的。

銀行間市場——一級交易商/流動性提供商——普通交易商——客戶

在這條報價傳遞的鏈條上,銀行間市場和一級交易商/流動性提供商之間,屬於銀行間市場的範疇,一級交易商/流動性提供商與普通交易商開始就屬於零售市場的範疇,他們之間的報價傳遞主要通過FIX/JAVA/GUI等等來進行,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普通交易商使用的是MT4軟件,那麼由於本身的MT4軟件的特性,沒有辦法直接使用流動性的FIX API,所以需要在兩者之間需要封裝之後進行對接,這就誕生了市場上的橋接公司,而交易商給客戶的報價展示軟件,有的是自身開發的,有的則是使用的專門的科技公司所研發的,這就誕生了交易平臺提供商。

所以,從報價的傳遞上我們可以看到的零售產業鏈情況是:

詳解外匯保證金市場產業鏈!!!


【正文】:

我們知道目前的國內市場,交易者需要通過在交易商處進行下單進行外匯保證金的交易,那麼交易商通常對於交易者訂單的處理又是怎樣的呢?

現在,大部分的交易商都會外接流動性,外接流動性也就意味這些經紀商除了一些純粹的MM模式以外,還可以使用STP/DMA的模式,利用上游的流動性來轉移風險。

當然,對於交易商來說,這是他們在進行風險管理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事情,通常來說,交易商更加關注的是是否超出自身的風險頭寸限額規定,這個風險頭寸的限額規定和上篇中外匯報價的來源類似,銀行間因為控制自身的風險,需要在超出自身頭寸範圍的時候,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交易商也是一樣。

當然,可能交易者更關心,客戶的盈利水平是否會影響交易商的對訂單的處理,這個是當然的,客戶的盈利水準也是交易商對該客戶進行訂單處理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當然,我們所說的都是在零售市場的範疇,因為在零售市場上可能交易者的0.01手的交易量都可以在市場傳遞,但是訂單進入銀行間市場的時候,對交易量的要求就會比較高,至少是以1手以上,才會進入銀行間市場。

訂單的傳遞:如果是使用MT4的客戶來說,

a. 客戶通過邁達克公司的MT4軟件在小型交易商或者一級交易商處下單。

b. 小型交易商選擇是否將訂單傳遞到一級交易商/流動性提供商。

c. 一級交易商/流動性提供商看訂單的大小覺得是否在銀行間市場傳遞訂單。

詳解外匯保證金市場產業鏈!!!


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由於MT4軟件本身的無法直接使用FIX API的特性,交易商需要自己研發或者向橋接公司購買一款橋來進行封裝,用來傳遞訂單。而對於橋接公司來說,接受報價和傳遞訂單是橋最基本的功能。

同時,除非你的交易量非常的巨大,一級交易商/流動性提供商才有可能在銀行間市場幫你的單筆訂單尋找流動性。

所以,在訂單的執行上,我們看到的是

客戶——零售交易商——機構流動性——銀行間市場。

與報價流不一樣的是,銀行間市場的報價在經過加點之後,會流向零售市場;而訂單則基本上就被消化在零售市場之中,除非極其特別的訂單,才有可能從零售市場傳遞到銀行間市場上。

外匯保證金市場上,貨幣對是產品,整個產品的報價到訂單的執行是主要的方面,當然還要涉及到清算,清算的話,在國內的外匯保證金市場,通常還需要涉及到第三方支付,幫助交易商解決支付通道的問題。

詳解外匯保證金市場產業鏈!!!


如果說產品是狹義的產業鏈,那麼廣義的產業鏈必然會向下遊延伸到交易商的市場拓展和向上遊觸及到更加基礎的服務。

向上遊的基礎的產業,比如說網絡問題、服務器問題,這些當然是基礎的問題,但是在金融領域,這些基礎的問題會變化成更為專業化的產品,比如說全球的網絡架構,你使用的是普通網路還是專線,比如說服務器的設置,隨意的放置,還是放置在離交易中心近的地方,在比如說網絡安全,防止DOSS的攻擊等等。

除了這些以外,產業鏈往下游市場拓寬則更加的廣泛和具有地域性。比如說,在國內市場,由於市場開發的需求,與很多市場相比,國內的市場存在著大量的IB群體,客戶可以通過IB在經紀商處進行開戶,IB可以從經紀商處獲得部分的返傭,同時IB也會為客戶提供一系列的教育和諮詢的服務。最新重磅!個人參與境外證券投資合法了!

現貨行業面臨轉型 實體面臨轉型

中國市場即將進入20年金融藍海,正是最佳准入時間

隨著2014年開始的股市繁榮,使金融市場迎來了整體的繁榮,瞭解和關注金融的產品越來越多,帶動了外匯市場的發展國家對於金融行業法律法規越來越趨於規範化,並持著鼓勵政策,在大的金融環境下,我們已經到了一個發展迅速的時期,我們要做的就是跟上大的潮流趨勢,把握住大的金融環境.

而相比其他金融產品,外匯有著獨特的優勢,公開透明、交易公平、24小時實時交易、強大的金融槓桿等,都是其他金融產品所無法相比的,最重要的是,在中國金融市場,外匯正處於爆發前期,也是進入的黃金時期。

外匯市場在國內一片空白,外匯從業人員急劇短缺

另一方面,對於中國一億數量的股民來講,接觸過外匯交易的人不足100萬,持續從事外匯交易的人數也只有20-30萬人,這個比例接近500:1,而在外匯自由兌換的國家,這一比例大約10:1-5:1,由此可見,隨著中國外匯市場開放力度加大,從事外匯投資的人數將會劇增,如果達到10:1的關係,中國將擁有1000萬匯民的龐大市場。

天時地利人和

此時不入更待何時

外匯市場在新的一年迎來絕佳的發展機遇。

天時

2016年人民幣加入SDR,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新階段。導致私募大爆發,市場參與主體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資金規模、成交量創下歷史之最,面向全球市場投資的氛圍和環境在國內已經開始形成。可以說,中國的機構及投資者,不會錯過外匯這一巨大的投資市場。

地利

全球外匯行業的知名經紀商平臺雲集中國,為中國外匯行業帶來了豐富的經驗和大量的人才,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平臺商對投資者的保護越來越好;機構在品牌和投資者教育方面投入更大的經歷;從業者合規意識逐漸加強;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行業媒體越來越多,行業透明度在快速提升。

人和

隨著互聯網金融、程序化交易、金融社群化等技術的應用,新的機遇帶來新的力量,外匯交易注入全新的動力。中國投資機構全球投資意識的增強,中國投資者對交易品種需求的增加,外匯這一行業成為最新的聚焦點,人才,研發,市場,機構開始全面佈局外匯市場,投資者也將快速進入外匯這個領域。

現在,不論是外匯投資自身的優越屬性,還是國內大政策指向,都在告訴我們,現在正是投資外匯的大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