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獲得尊嚴的最好途徑

2020開年有一部豆瓣評分9.8的暖心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上映,因為這個名字,我就去看了,片子裡把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展示給我們看,又把這些生命的橫截面串聯起來,多維度地呈現人生的不同階段。

這些感動如同微光,潛移默化生活和行動,你也許會更愛世界和自己,你彷彿知道自己正置身於世界的偉大之中。

工作是獲得尊嚴的最好途徑


這每一次的經歷,每一次的成長,日常又不尋常,樸實無華卻又觸動人心。其中第五個故事裡,講述了一個叫王紹軍的,他是河南省中牟縣殘友培訓基地負責人。


年輕時的他曾經是足球隊的主力,但因為下肢肌肉萎縮,最終不得不離開了綠茵場。殘疾的他,逐漸需要別人照顧。但是,他對待人生,就像對待球賽那樣硬核。


於是他創辦了殘友培訓基地,初衷很簡單 ——像我這樣的殘疾人有很多,難道都在家坐著等死麼?


在基地裡,很多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他們因為身體的缺憾,甚至不被父母看好。也因此,自食其力、有份工作,成了奢望。而到了基地後,他們獲得的並不是雞湯式的安慰,與之相反,是無數不講情面的挑戰:


學習使用電腦,即便你沒有雙手;


十分鐘要打字420個,即便你從沒沒有經驗;


還要大膽談話,不畏懼交流。

畢竟,只有經過反覆練習,才能成為合格的網絡客服。而這也是他們大多數人——人生第一份工作。 第一次用殘缺的雙手,甚至僅剩的雙腳,用電腦。感受和常人一樣,自食其力的滋味。


印象最深的是救助中心的姑娘小夥備戰雙11,億萬網友搶購的時候,屏幕背後的殘疾人客服也準時上線。有的客人吐槽,有的客人蠻橫……而他們,和所有忙碌的人一樣,放肆的喜怒哀樂!


片子裡說——面對顧客刁難,這些男孩女孩,竟然有一些享受。因為在那一刻,世界真的把他們當做了正常人。這比那種異樣眼光下的廉價同情,高貴的多。


對於絕大多數殘疾人來說,尊嚴比同情更為重要。他們需要尊嚴,而工作就是他們獲得尊嚴的最好途徑。

除此之外,對於一些後天致殘的殘疾人來講,其實他們的內心非常敏感。因為在受傷之前,他們也有美好的人生規劃。而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他們非常難以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身體殘疾的事實。

在裡面還有一個小細節,國內的生產廠家很少會為殘疾人設計產品。因此,殘疾人要裝修一套房子,成本會比健全人裝修一套住宅貴好幾倍。高昂的生活成本,代表著殘疾人在身體不方便的情況下,工作還要更加努力,賺更多的錢。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就像裡面主人說的那句:人生道路有很多條,會遇到很多人,會經歷很多事,儘管命運不公平,但還是不能放棄,因為,生活是自己的,命運靠自己改變。不要灰心,人間有愛,值得我們等待。上帝為我們關上門的時候,必定會為我們開一道窗。或許幸福生活會來的很晚,但請耐心的等待。

致每一個為自己未來奮力拼搏的人,因為你們很可愛。加油!

晚安。

我是小創,明天會遇見更好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