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如果說烏鎮互聯網大會是這個時代賦予江南水鄉的超現實主義的時代內容,那麼新建築空間則可以被定義為承載後人文主義時代人類活動的舞臺。江南依舊是那個江南,是記憶中的水鄉,是過去江南的生活舞臺。然而,互聯網與數字化改變了的不僅僅是上海這樣的大都市生活形態,也正在重新定義著江南。截止2018年,烏鎮已成功舉辦了5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千年古鎮,科技賦能,大型的會展事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聚集, 超物式(Hyperobject)的綜合體空間正在成為建築的新語言,而其背後正是互聯網經濟的線上與線下交易、交流所產生的全新超尺度空間。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用地位於烏鎮核心鎮區的西北角,整個場地被農宅、旅遊項目以及已建成的一期展館所包圍。整個片區緊鄰烏鎮西柵古建築群,在區域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新老區域建築交織,呈現出複雜的多樣性,新場館的佈置,既需要考慮與已建場館空間及功能整合的連續性,又必須考慮未來整個片區作為峰會核心區以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活動為引領,建設智慧化、現代化的會務會展綜合配套設施發展的可能性。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為應對互聯網大會和未來多元運營的功能要求,展館自南向北劃分為四個展廳,既分又合,既可以在大型展會時串聯使用,又可以並聯單獨開啟從而應對未來不同規模和性質的活動。考慮獨立展廳空間的空間感受和適用性,每個展廳採用了中高外低的空間斷面,將主張弦梁佈置於展廳中部,利用張弦梁進行起拱,實現空間需求。同時將張弦梁在頂部打開,引入天光,進一步結合結構提升空間品質。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主張弦梁之間,我們創造性的提出了“懸鏈梁”的結構形式進行連接,這個結構形式原型來源於懸索結構,通過材料受拉讓鋼材的性能得以最大釋放,但又不同於常規懸索結構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索形調整,我們用工字鋼替換鋼索,實現了材料的預找形,而將230根懸鏈梁統一優化為半徑一致的圓弧段,大大降低加工難度並降低加工出錯的幾率。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屋脊張弦梁+跨間懸鏈梁的結構系統具有形成90×200米全無柱空間的能力,這也是設計最初的設想,但在設計後期因使用功能調整而分割成四組並置的展覽空間,這使得結構系統的必要性受到了更多審視。與結合四組空間佈局的門式鋼架系統進行了造價、效果、施工便利性等因素的綜合對比後,懸鏈系統仍體現了足夠的優勢而得以保留。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為了實現整個展館的快速建造,動態模數系統和全預製裝配的邏輯運用到整個展館項目的整體表皮構建中來,全預製裝配式的上部建築結構本身已經通過8個A字柱,4根張弦梁,兩段邊緣弧梁,以及230根懸鏈梁而逐步分解成了由合理化的結構構件所對應的數學邏輯。2萬多平方米的屋頂面積,約70萬塊瓦片,如果是現場實鋪,完全無法實現工期的保證,設計創造性的採用了半預製化的方式,將傳統瓦作的溼作業優化為預製化的安裝單元。同步結構部分的施工,在地面將每18塊瓦片組合成為一個安裝單元,每個單元在屋頂只需要5分鐘即可安裝完畢,極大的優化了屋頂瓦片的鋪設。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水亭坐落於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主場館東側,取紅磚為材料,力圖通過“機器人磚構”的智能建造工藝,實現園區的服務驛站功能。在建築形式上藉助高曲率、多肌理的磚牆,求取烏鎮“水”鄉之意,是為“水亭”。

水亭總建築面積52M2,場地面積190M2。在砌築過程中,一造科技運用了機器學習技術對砂漿的塗抹質量進行監測,實現了對建造質量的有效閉環控制。現場預製完成後所有牆體可直接進行吊裝,構成了基於施工現場的預製裝配一體化建造流程。全部磚牆面由建築機器人在現場進行批量化與自動化的預製。不僅在短短一週內完成了牆體的砌築工作,也實現了高曲率漸變牆體形態的精確砌築。

水亭設計藉助錯動的圓弧牆面對場地進行分隔,空間流動而又各自圍合,體現了全新的物質形式。其中,紅磚牆面以“水”為意,通過參數的調節形成了律動的肌理,並在陽光下藉助光影的斑駁變化豐富了空間的質感與趣味。此外,根據所處空間的私密性,水亭各段圓弧牆面中植入了模塊化的鏽鋼板圓筒單元,用於容納售賣、問詢、休憩、盥洗等多種功能,構成了空間中的視覺點綴,延續了場地連續開放的體驗。

月亭形狀由三圓相切得到,雙門敞開時可讓月亭以擁抱的姿態面向場地,月門上佈滿展示櫃,可供陳列各色紀念品,取“月亮”的意象隱喻。雙門關閉時,簷口之下的一圈座椅可承載公共休息的功能,其環抱場地的姿態讓遊人可以停留,即為相應月晴而來的“月陰”,兩種回應場地的姿態皆體現了月亭極強的公共性。月亭總建築面積98M2,場地面積239M2,均通過數字模型模擬建造過程,預製加工後現場快速裝配,亦可拆解運輸,達到可循環使用的目的。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紅亭作為本次“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內景觀大道中的主要節點,取主展館之起伏之勢,相輔相成,同時為互聯網大道中以“智能建造”為主題的景觀通廊起到點睛之用。紅亭以中國傳統紅磚為材料,與烏鎮傳統中經典的青磚材料和而不同,相互映襯。其曲面拱殼取“虹”之意,一方面與主場館屋頂的起伏感相互配合,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數字互聯的時代下,本次大會的重要引領作用和橋樑的作用紅亭總建築面積273M2,場地面積487M2,其形態設計從傳統磚結構拱殼的找形方法入手,依託現代先進的數字算法,對超薄殼體進行精確的形態設計。紅亭整體結構最大跨度40M,結構層厚度僅0.15M,在連通景觀主要動線的同時,為人們登高遠眺提供了可能。針對傳統磚結構殼體在建造過程中由於大量模板系統帶來的建造速度慢、材料浪費嚴重等問題,紅亭的建造中首次引入了建築機器人3D打印這一最新的建造技術,利用機器人3D打印的預製化結構單元為殼體提供結構模板,快速、高效、準確地完成了此項高難度建造項目。

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

雲亭長約20M,寬約15M,高約6M,由建築機器人3D打印改性塑料構件組成。其在內部劃分為三個空間體量,分別為一個室內咖啡廳、兩個半露天休憩平臺,形成三束各自獨立的傘狀結構。

雲亭總建築面積139M2,採用了預製裝配化生產的方式進行組裝建造。主體部分在劃分為400餘塊不同的打印構件。所有的構件通過4臺建築3D打印機器人在兩週內預製完成,運往烏鎮互聯網大會會場進行現場裝配。裝配過程也同樣使用到機器人定位技術,整個建造過程融合了機器人智能建造中從工廠定製到現場裝配的全部流程,革命性地提出了一種基於新型材料的智能化生產模式。

“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項目信息設計單位:上海創盟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主創建築師:袁烽項目建築師:韓力數字建造項目負責人:張雯設計時間:2019年3月-2019年5月建築面積:主館 19466平方米,管控中心6285平方米佔地面積:主館 18152平方米,管控中心2140 平方米建築:孔祥平,黃金玉,顧華健,陳浩,張浩波,李煜穎,樓宇,陶曦,金晉磎室內:何福孜,王炬,王一飛,王拓盟,劉露文,唐靜燕,崔萌萌,蔣海言結構:張準,黃濤,王瑞機電:王勇,魏大衛,張卿,陳正文,喻曉,陳建棟景觀:董楠楠,魏維軒,葉俊燈光:胡國劍,強宏博,王振江,吳曉華,葛婷婷導視系統:吳佳青,韓玥,王士卿數字建造:上海一造建築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結構顧問:和作結構建築研究所幕牆顧問:浙江省武林建築裝飾集團有限公司景觀設計:都市綠創IUG照明設計:瑞國際照明設計RDI LIGHTING導視系統:凡璞品牌設計顧問(上海)有限公司綠色節能:上海舜谷建築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勘察單位:浙江大地岩土勘察有限責任公司監理單位:浙江工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亞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水月紅雲”智能建造亭集群項目信息

建築設計&數字建造一體化單位:上海一造建築智能工程有限公司主創建築師:袁烽數字建造項目負責人:張雯紅亭預研團隊:Philippe BLOCK,Philip F. YUAN, Xiang WANG, Kam-Ming Mark TAM, Gene Ting-Chun KAO, Zain KARSAN, Dalma FÖLDESI, Hyerin LEE, Jung In SEO, Anna VASILEIOU, Youyuan LUO, Chun Pong SO, Xiao ZHANG, Liming ZHANG, Hua CHAI設計時間:2019年3月-2019年6月建築面積:水亭-52平米;月亭-98平米;紅亭-273平米;雲亭-139平米佔地面積:水亭-190平米;月亭-239平米;紅亭-487平米;雲亭-233平米建築:王祥、羅又源、高偉哲、韓力、孔祥平、蘇駿邦、張嘯、樸京達、李煜潁、王雅婷室內:劉露雯、王炬、唐靜燕、崔萌萌、李園園結構:黃濤、王瑞機電:魏大衛、陳建棟、王勇、張卿數字建造:張立名、陳哲文、周軼凡、王徐煒、彭勇、姜濱結構顧問:上海和作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景觀設計:都市綠創IUG 照明顧問:瑞國際照明設計RDI LIGHTING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谷德設計網gooood.cn”,景觀設計整理編寫。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