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臨床患者17小時從重症到恢復,瑞德西韋真是新冠肺炎神藥?


大家好,最近兩天一個名叫“瑞德西韋”的藥物密集出現在大家的視野,我們來看看來源:

首例臨床患者17小時從重症到恢復,瑞德西韋真是新冠肺炎神藥?


2020年1月31號,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文章,介紹了美國第一例2019-nCoV病人的康復全過程。

上述文章介紹說,該名病人曾在中國武漢探親,於1月15日返回華盛頓州。1月19日,由於已經出現了4天的發熱和咳嗽,加上確實存在武漢旅居史,於是他來到了華盛頓州斯諾霍米什縣的急診診所就診。

經過檢查,該名患者被證實確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在被收治入院後,該名患者症狀持續加重。入院第6日(發病第10日),臨床醫師將一種試驗性抗病毒藥(即瑞德西韋)進行了特許用藥(同情用藥)。入院第7日,患者接受了靜脈輸注,無明顯副作用。

給藥當晚,患者身體便開始出現改變,次日,患者情況開始好轉。據上述文章,截止2020年1月30日,患者還在住院治療。但無發熱,除咳嗽改善比較緩慢外,所有其他臨床症狀均消退。



OK,看到這裡欣喜欲狂,恨不得馬上這個藥物就出現在身邊,馬上就可以用在患病的同胞們身上,可是。


關鍵詞:“同情用藥”


“同情用藥”這是美國FDA在2009年特別指定的一項政策,給極其緊急的藥物臨床應用開了一個小口子。
根據這個規定,患者如果出現了緊急的而且危及生命的疾病,醫生們可以考慮特別申請使用那些還沒有獲得批准上市,仍然在研發過程中的藥物。這一次,美國醫生在面對可能是全美國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束手無策的時候,動用了“同情用藥”這個綠色通道,給他爭取來了一些還沒上市的試驗性藥物。


而實際上,

“同情用藥”的綠色通道能夠獲得批准條款非常嚴苛,

FDA明確列出,必須滿足下列所有條件,才被認為同情用藥是妥當的: 1、病人病情嚴重,或者病情已經能夠立即對生命造成威脅。2、沒有其他類似或有效的可選診斷、檢測或治療方案3、病人無法被列入臨床試驗4、(用藥後)病人潛在能夠收穫的療效,值得付出這樣的風險5、治療藥物不會對臨床試驗以及治療效果的宣傳產生影響


換句俗話說,就是“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場景下出來了這麼一個案例,並不具備任何的可論證性。


藥物驗證是一個極其科學和嚴謹的過程。


美國出現了這麼一個案例,但是並不意味著這種藥它就管用、或者它就適合大規模推廣了。道理很簡單:


◎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可不是隻用了瑞德西韋這麼一種藥,你怎麼排除其他治療方法的作用?

◎你怎麼證明患者不是自己慢慢好起來的(尤其新冠病毒肺炎確實存在相當大比例的自愈案例)?

◎你怎麼知道瑞德西韋這次“成功”不是運氣使然,瞎貓碰到死耗子了?


再舉個例子,北大第一醫院王廣發主任服用了抗艾滋病藥物克立芝之後,自己的新冠病毒肺炎也是很快好轉了,但是這就能證明克立芝就適合立刻進入新型肺炎的臨床指南、大規模推廣應用了嗎?


別自欺欺人了。


目前,中國已經獲得了吉利德公司贈送的一小批瑞德西韋。 那麼,在中國有沒有“同情用藥”的機制?是否有重症患者可以獲得“同情用藥”機制下嘗試用瑞德西韋救命的機會?

首例臨床患者17小時從重症到恢復,瑞德西韋真是新冠肺炎神藥?

2017年,中國藥監局已經展開了中國版“同情用藥”的各項工作,也就是說中國版的“同情用藥“機制是存在的,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

但是,我們必須知道,同情用藥相當於一個遊戲的後門,存在巨大的風險:


如果開得太大,本質上會讓整個藥物開發和審批流程徹底失效,因為任何患者和醫生都有可能在焦急的情況下嘗試任何有可能有用的藥物!

美國FDA每年僅僅會批准1000多個患者提出的同情用藥的申請,對應到美國人每年加起來求醫問藥的次數超過10億次,同情用藥的適用比例至少是在百萬分之一內。

我們相信,吉利德公司贈送的藥物其中一部分會用來搶救病情危重的部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另外一部分必須用開展正規的人體臨床試驗,儘快確定它對於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療效,根據實際的人體臨床反饋來判斷是拓展範圍還是叫停。

瑞德西韋哪怕是救命神藥,我們也還要再等很長時間。

而且,不管疾病有多嚴重,不管我們期待新藥和新疫苗的願望是多麼迫切,新藥和新疫苗開發的規律都不能被逾越。隨意縮短研究的時間和標準,看起來好像是急人民之所急,但是可能會付出我們誰也無法接受的慘痛代價!


通常情況下,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通常會長達近十年,我們找來了一個流程圖:

首例臨床患者17小時從重症到恢復,瑞德西韋真是新冠肺炎神藥?

新藥研發大致分為新藥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審批上市四個階段。


新藥發現:需要不斷地做基礎研究,從5000-10000個化合物中做篩選,進行藥物的設計與篩選,化學合成與改造,最終發明出解決某疾病的新藥,這個階段時長不定。

臨床前研究:一般要3-6年的時間,這個階段需要做大量的實驗研究,進行藥劑學、藥動學、藥效學與毒理學研究。

臨床研究:I期臨床會進行初步臨床藥理學研究和人體安全性研究,II期臨床會做治療作用初步評價,以及安全性研究,III期臨床主要會做擴大臨床試驗、特殊臨床試驗、補充臨床試驗和不良反應觀察。這個階段一般耗時6-7年。

審批上市:需要半年至兩年時間,主要是做新藥申報和上市後檢測。


那麼,疫苗呢? 中國藥監總局2018就在官方微博發佈過科普文,內容非常清晰:

通常,一個疫苗從研發到上市,至少要經過8年甚至20多年漫長的研發過程。


首例臨床患者17小時從重症到恢復,瑞德西韋真是新冠肺炎神藥?

對應到近期的官方報道:


2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介紹說,目前多家醫療機構正在就瑞德西韋(Remdesivir)組織開展臨床試驗,以及研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內容包括: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III期臨床研究光速啟動,總樣本量270例,入組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由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牽頭,

試驗於2月6日開始,4月27日結束。

首例臨床患者17小時從重症到恢復,瑞德西韋真是新冠肺炎神藥?

我們的政府和醫療機構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在光速前行,但是我們必須知道欲速不達。
這個時候,保持一個清明的輿論環境,和同胞一起樹立堅定的信心,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還有,傳播以下類型新聞的傻逼媒體,

首例臨床患者17小時從重症到恢復,瑞德西韋真是新冠肺炎神藥?

你們真的不怕生個孩子沒P眼嗎?



希望已經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一切順利,收到最好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