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直播南阳讯 4月4日,全国默哀日,四海同悼,寰宇同悲。10时整,南阳街头,国旗为英烈和同胞而降,防空警报鸣响,行进的汽车、火车停驶并鸣笛;广场、街头,人们停下脚步在警报鸣笛声中,低头默哀……一个个南阳人用这种方式,向疫情中牺牲的英烈致敬,愿疫情中逝世的同胞安息。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生之漫漫,总有离人,生之漫漫,总有故人。他们从未离开,只是换一个地方,活在了我们的心里。

岂曰无碑,山河为碑; 何用留名,人心即名。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在这个举国同悼的日子,还有不少读者打电话给记者,述说他们对自己逝去亲人的思念,用文字的方式来祭奠先人。市志愿者协会会长谭浩向逝去的父母深情倾诉;南阳市16小学学生张科宇怀念那个把自己举高高的爷爷;读者王玉悼念70多年前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的三舅;读者齐川红用一首七律纪念恩师樊巧英……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者谭浩: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去年四月,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哭,我知道这个时候,主理一切事务,自己不能乱了阵脚。去年八月,娘突然离世,我没有哭,两个弟弟都不在家,隔壁三伯在此前一天去世,家族陷于忙乱之中,我只能少说话,不去触动内心的敏感点,把一堆事情处理好。

大年初一,还像往年​一样,回到老家给本村所有的长辈去拜个年。父母经常告诉我:咱们家是从穷处过来的,近邻好友一直都在帮咱们,都去拜个年,感谢感谢人家。这些年,我们拜年就没有了本家外家,我们村也跟其他地方有了不同,拜年拜全村。

这段时间最怕谈起父母的话题,一说,一听,鼻子就酸酸的,五十多的老男人老想哭,老羡慕人家父母健在,有老人呵护。

下班回来看着空落落的沙发,空落落的院子,真的感受到了那句话:"一个人无论在多大年龄上没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

娘常说:"有空多读书,没事常行善。"父母走了,这句话不能忘。年前的寒冬送温暖,我和我的伙伴们去看望了300多个家庭;抗击新冠病毒,我又带领志愿者协会的战友们去慰问一线医护人员,慰问防控点逆风飞翔的"将士",为疫情期间困难家庭送去米面油菜,把大家捐助的几十万元的物资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我一次次被他们的付出感动,泪水悄悄湿了双眼。

疫情得控,开禁的第一天,我骑上车子,回了老家,把屋里院里打扫干净,去了父母坟前,跟老人说:"伯、娘,儿子想你们了。"没有人看到我泪流满面。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者张科宇:"爷爷,我想您了"

时间好快啊!爷爷,不知不觉,您已经离开我们11年了!您在天堂还好吗?

  爷爷,我想您了。您在世时,对我特别宠爱,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闲不住的您老是忙里忙外,丢下耙儿弄扫帚。您起早贪黑地上地里干活,一回到家,就赶紧抱我亲我,满心欢喜地陪着我。您经常把我举高高,让我骑在您脖子上,拉着我的小手,轻摇着欢快的节拍,哼着我百听不厌的歌儿。吃饭的时候,先紧着我吃好吃饱。睡觉前,先哄我进入甜蜜梦乡,您才放心入眠。您不肯乱花一毛钱,可给我买礼物,从不计较,一定要选最好的。

爷爷,我想您了。您有一副热心肠,当看到别人需要时,您总是积极地"搭把手"。且不说咱村子,即便是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都说您人好。爷爷,我要传承您的美德,做好自己帮助他人。

爷爷,我想您了。想您时,我时常仰望星空,看夜空中最亮的星,我觉得那就是您关爱我的眼睛。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者张力曼:"爸爸,您要是还健在该多好"

仿佛还在昨天,仿佛还在身边,每每怀想往昔,一切历历在目。一转眼,却已全然不见!爸爸,您突然离去,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大的悲痛,多么沉重的打击啊!更让人痛苦不堪近乎崩溃的是,这几年,姑姑和姐姐竟然也随你而去!

  爸爸,您要是还健在多好啊!您是咱家的靠山,咱家的顶梁柱,咱家的主心骨。您不在了,就像天塌下来了!我们孤儿寡母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好多话,不能同您讲了;好多想法,无法与您交流了;还有好多事情,征求不了您的意见了......"咋说走就走呢?"您走不久,妈妈时常自言自语,碎碎念,"唉!咋明明就少了一个人,可偏偏像少了很多人呢?!"很多事情,就怕静下心来,慢慢品细细想。您在的时候,总以为你不爱我们,再也看不见您以后,才感知您的关怀您那深沉的爱。您在的时候,总认为您的话也没有啥,您不在以后,才蓦地觉得您的教导多么有道理。您在的时候,无法理解您的某些言行举止,您离开以后,才一下子恍然大悟。

  爸爸,我们都爱您!疫情过去,我们再一起到您坟前看您。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者郭玉:三舅,您知道吗?

三舅,您可知道,每年清明,我的母亲和家人都要为您点起长明灯,这已坚持了70多年,现在我妈妈已90岁了,作为查家那辈人目前唯一的幸存者,那个当年曾在开封解放初期,代表受害者家属在市人民会场的万人大会上,控诉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学生运动,杀害革命烈士罪行的小女孩,受你感染,也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嫁给一位南下干部,养育了4个孩子,常常给孩子们讲起您的故事,吩咐孩子们都要向您学习。现在,这四个孩子个个都是共产党员。前些天,妈妈带领我们整理您的生平事迹,她说要让子孙们也都记着您,让子孙们都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有多不容易。您走时太年轻了,虽然没有子嗣,但您的信仰后继有人,您永远活在世人心中。知道吗?您就是我的三舅。

我的三舅查禄鑫是河南大学学运三烈士之一。曾在河南大学预科班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1947年在席卷全国的"六·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中,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21岁。新中国成立后,被中国共产党追认为革命烈士。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者齐川红 :悼念樊巧英老师

未曾上座敬金樽,

惊痛恩师离世尘。

孤影沉吟常挂念,

同窗相遇每谈询。

疏才愧予辜教诲,

多病怜君累弱身。

只信天长随可见,

而今洒泪祭诗文。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月27日,《南阳晚报》以《用文字寄托思念》为题,报道了今年这个清明节,推出"清明祭忆——我最想对您说的那句话"专栏,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3月 30日开始,该栏目连续推出《清明祭忆》系列报道五组,人们念亲恩、感师情、怀友情、忆英雄的真情实感打动了无数人,有不少读者打电话向记者述说他们看了这组报道后对生命的感悟。清明节正是给了我们感悟生命价值的机会,把逝者人性中最闪光的部分继承和发扬下去,这也是我们在清明节前推出《清明祭忆》系列报道的初衷。

在追思中感悟生命,于感恩中传承责任。清明过去,阳光和煦,时间带走的年岁是冬天,它们不会遗失,留下的人带着这些记忆会走得更远,更幸福。


初审:周若愚

终审:柏伴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