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邊》: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才能實現真正的精神自由

由黃曉明、尹正、佘詩曼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該劇改編自水如天兒的同名網絡小說,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一代天才京劇名伶商細蕊與愛國熱血商人程鳳台因戲結緣相知,兩人在梨園百態和戰火動亂中並肩奮鬥前行,堅定了振興京劇國粹的信念和定傾扶危以身救國的崇高理想,最終攜手與殘酷命運砥礪抗爭的傳奇故事。

《鬢邊》: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才能實現真正的精神自由

《鬢邊不是海棠紅》

劇中,商細蕊是一位出身世家梨園名伶,作為一名在北平紮下根的山東名角兒,不僅人氣旺,名氣好,票房也特別高。但是他因為“目中無人”、“不守規矩”的個性,被北平的“戲劇圈”所排斥。再加上他沒有去參加北平梨園行會會長姜榮壽60大壽的壽宴,被姜家父子設計陷害,不僅讓他在給金部長唱戲時弄走了琴師,還讓他當眾揭露了金部長貪汙捐款的醜聞,讓其非常難堪。至此,商細蕊與姜家父子的關係算是徹底惡化。

商細蕊剛正不阿,不畏強禦的精神,猶如舉著達摩克利斯神劍的亞歷山大王子勇敢的砍斷了束縛人的“格爾迪奧斯繩結”,實現了真正的精神自由。


《鬢邊》: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才能實現真正的精神自由

商細蕊

01 什麼是“格爾迪奧斯繩結”?

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是這樣描述“格爾迪奧斯繩結”的:

傳說在首都的街道中心有供奉天空之神宙斯的神殿,在神殿中擺放有一輛古老的戰車。在這輛戰車上有當時十分著名的"格爾迪奧斯繩結",根據傳說解開繩結的人就是亞洲的統治者。亞歷山大造訪了這座神殿,在一番努力仍無法解開繩結的時候,他拔出寶劍說道:"用我亞歷山大的方式吧!"一劍就將繩結砍為兩斷。亞歷山大認為命運要靠自己的手來掌握,對於不斷出現的考驗應該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對現在的他來說,他的劍就是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他要讓所有人知道他的帝國 就是靠手中的這把"劍"征服而來。

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所謂的“格爾迪奧斯繩結”,其實就是束縛在人們身上的各種枷鎖,比如,複雜的人際關係、世俗的偏見等,砍斷這個繩結相當於砍斷各種羈絆,需要足夠的勇氣,因為這意味著一種突破和新生。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不斷的受到各種各樣的考驗,用什麼樣的方式應對這些考驗,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考慮且重視的。

高爾基曾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所以,我們想要掙脫思想的束縛,實現真正的精神自由,就要勇於砍斷錯綜複雜又毫無意義的“格爾迪奧斯繩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成長的道路上遇到的任何問題。

《鬢邊》: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才能實現真正的精神自由

《鬢邊》劇照

02 實現精神自由,為什麼要敢於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

“格爾迪奧斯繩結”的本質是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比如,工作中,當我們遇到問題,因為認知的侷限性,解決時,常常會陷入一種簡單機械又盲目的怪圈裡面。如果不善於摒除固化思維,抽絲剝繭,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團體迷思”的混沌裡和“現成偏誤”的錯誤認知裡。

1、團體迷思:共識有的時候是危險的。

團體迷思也是團體盲思指: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

正如《鬢邊》劇中演的那樣,梨園行會的其他老闆,看到商細蕊的票房高,就開始對他進行人身攻擊,輿論誹謗,甚至設計陷害,都覺得他目中無人,不收行業規矩。唯獨沒有人看到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對戲劇的狂熱和投入。他可以在沒有琴師的情況下自拉自唱,他可以把自己唱戲賺來的錢全都投入到置辦演出的行頭上。如果不是因為熱愛與敬畏,怎麼從一個地方名角兒成為圈中的翹楚,甚至千古的傳奇?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陷入團體的影響而不自知,人云亦云,既容易丟失自己的主見,也容易陷入集體的偏見。所以,要學會規避團體迷思,保持獨立思考的清醒意識。

2、現成偏誤:依據現成的例子來想象世界。

弗蘭克·西納特拉的一首各種唱到:噢,我的心狂跳不已,皆因你在這裡。我若不在我心愛的女孩身旁,我就愛我身旁的女孩。

以上就是典型的認知偏誤,弗蘭克不該用身旁的女孩當成他心愛的女孩。就像醫生,在給病人看病時,總是愛用他們最喜歡的療法,用它們來治療所有可能的病例。即使有可能存在更合適的治療方法,但是,因為他們大腦中確定這種療法對相似病例同樣有效,而拒絕嘗試新的方法。

如果,我們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提升自己的認知。那麼,我們就很容易陷入認知偏誤裡,束縛自己,綁架自己,而不能獲得思考的自由。

我們要善於思考,善於辨別,保持主見,大膽突破。條條框框太多,容易限制我們思考,束縛我們的精神。為了更好的實現思想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砍斷束縛我們的“格爾迪奧斯繩結”。

《鬢邊》: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才能實現真正的精神自由

《鬢邊》劇照

03 掌握這3條“金律”,幫你徹底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實現精神自由。

1、斬斷羈絆,做回自己,實現“自我認識”的初級自由

你是不是經常遇到這些情況:

家長給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名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能夠承受這麼高強度的學習,面對孩子的反抗,父母會說:我這都是為你好······”

知道你單身,“熱心”的親戚總是按照他們眼裡“有車有房有學歷”的好條件來給你張羅對象,從來不問你自己想找什麼樣的伴侶,還美其名曰“我是為你好······”

新員工入職,還沒有過培訓期,好事的老員工就開始給新員工八卦哪個領導有什麼樣的八卦緋聞和怪癖,讓新員工還沒認識企業價值觀的時候先見識了企業領導“獨特的基因”,老員工還得意洋洋的說“我是為你好哦······”

正如羅洛·梅在《焦慮的意義》中所寫:“‘愛’不是被當成克服個人鼓勵的建設性方法,而往往被當成是自我擴張的手段,我們為了競爭的目的而利用愛,在競爭中拔得頭籌,贏得令人稱羨的伴侶,那是個人才乾的證明,伴侶就像是股市投資獲利所得的戰利品。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我們因為孩子在大學得到的獎勵,或以其他形式為家族增光,就對孩子另眼相待。在西方文化中,愛往往被當做是減輕焦慮的手段來追逐,但當它是在泯滅個性的競爭架構下進行時,這樣的追逐反而會增加鼓勵感和敵意,也因此會使人更加焦慮。”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哪怕“為我們好”的人的做法看起來真的很荒唐,但是,聽到他的出發點是“為我們好”,這個理由,讓我們感到哭笑不得的同時,也無可奈何。

所以,我們要想舒服的做回自己,就是要勇敢的斬斷這些羈絆,不讓自己的人生由他人說了算。

2、破除思維定勢,掙脫慣性束縛,實現“自我思考”的中級自由

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


《鬢邊》: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才能實現真正的精神自由

《鬢邊》劇照

回到《鬢邊》劇中,按照常理,商細蕊追溯家庭的淵源,應該給姜榮壽叫師叔。姜榮壽又是梨園行會的會長,如果處理好跟姜的關係,大可不必受到行會老闆們的仇視和打壓。然而,他不僅愛唱戲,還偏偏不愛跟前人一樣,非要給“老掉牙的戲”咂摸出個新味。為了唱好一齣戲,他不去姜榮壽的壽宴,跑去跟姑娘們討教切磋。還在唱被他改編了的《楊貴妃》時,被戲迷們不待見,還朝他身上潑了開水,破壞了他的戲服。可是,他並沒有被這些世俗的觀念束縛,大膽的改編,勇敢的嘗試,最終因為憑藉自己的實力成為戲劇界的一代名伶。

愛因斯坦說: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沒有思考,就沒有突破,沒有突破,就沒有發展。

3、人生苦短,化繁為簡,實現“自我昇華”的終極自由

稻盛先生創建京瓷時,對於企業經營,缺乏知識和經驗,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試過各種辦法仍舊行不通後,他讓自己靜下心來想,最後想到了‘原理原則’。

所謂‘原理原則’,用極其單純的一句話表達,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確?’因為經營也是人做的、以別人為對象的一種活動,因此在經營活動中,什麼是該做的事,什麼是不該做的事,這種判斷也不能偏離作為人最基本、最起碼的道德規範。”人生也好,經營也好,說到底很簡單,只要遵守這單純的原理原則,就不會犯大錯誤。


《鬢邊》: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才能實現真正的精神自由

《鬢邊》劇照

《鬢邊》裡商細蕊在程鳳台的貨運行裡訂做了一件蘇秀的行頭,耗時耗力的將衣服做出來之後,商細蕊拿著放大鏡檢查戲服做工。結果有一根線頭沒有處理好,他就要求原路返回重新做。因為往返時間較長,費用較高,店掌櫃想用八折優惠來說服商細蕊收下衣服。可誰知,商細蕊在乎的不是價格,是戲服的完美無缺,於是,掌櫃的只好向程鳳台請示,電話打到程鳳台的家裡。程聽完後沒有糾結,沒有猶豫,說了一句:按照規定,全陪!就這樣,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學會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不是讓我們避重就輕,也不是讓我們逃避現實,而是想讓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人活一生,要學會做減法,看淡名利與成敗,才能活得自由。

04 結語:

從《鬢邊》的商細蕊的身上,不僅讓我們看到他天生的戲劇天賦,也看到他打破世俗觀念的膽識以及擺脫人際關係束縛的勇氣後帶來的自由。

願你我都能擁有砍斷束縛自己的“格爾迪奧斯繩結”的勇氣,實現真正的精神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