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如何成就美好的詩畫故事

黃庭堅有一首詩《題竹石牧牛》,詩的前面有一段文字說明這首詩的來由,這段文字是這麼寫的:“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首詩的故事涉及三個人。

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如何成就美好的詩畫故事


一個是蘇軾。蘇軾(1037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對中國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蘇軾是一代文豪,在散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方面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在詞方面與辛棄疾齊名,合稱“蘇辛”;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蘇軾一身才華,再加上他性格又比較率真,所以願意跟他交往的人很多。

另一個是黃庭堅。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黃庭堅的名聲比蘇軾小,但也不容小看,在人才輩出的宋朝,他詩歌能與蘇試齊名,書法能進入“宋四家”,絕非等閒之輩。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換句話說,是蘇軾的徒弟,師徒之間少不了各種交往,自然也會有各種故事發生。

還有一個人,叫李公麟。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李公麟也會詩文,也懂書法,但他在詩文和書法方面的成就在蘇軾和黃庭堅面前就不值一提了。那麼,問題來了,詩文和書法成就不大的李公麟憑什麼能與蘇軾和黃庭堅攪和到一起?

這有性格的原因。蘇軾、黃庭堅都是有獨立人格、不趨炎附勢的人,換句話說,是真正的文人,也可以說是君子。李公麟雖然詩文成就沒兩位高,但也稱得上文人,他做人比較正直,在京師呆了十年,從不登權貴之門。宋代從王安石變法開始,有所謂新舊黨爭,蘇軾和黃庭堅都屬於舊黨,李公麟既非新黨也非舊黨,但他跟屬於新黨的王安石和屬於舊黨的蘇軾、黃庭堅的關係都很鐵,這足以說明,他的為人得到這些大文人的認可。

光憑性格好就能高攀大人物嗎?當然不是。李公麟能跟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走到一起,是因為他也有自己高人一等的地方,那就是他的繪畫。他被稱為“宋畫中第一人”,他畫的《五馬圖》成為後世畫鞍馬人物的最佳範本,有人推其為“宋畫第一”。憑著這樣的獨門絕技,他自己就變成了大人物,當然可以和其他大人物混了。

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如何成就美好的詩畫故事


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廝混在一起形成的題畫詩不少,《題竹石牧牛》只是其中之一。這首詩是這麼寫的: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尚可,牛殘鬥我竹。

詩的大意是:野地裡有大小不一的石頭胡亂擺著,幽深的竹叢緊挨著形成一片綠色。淘氣的孩童拿著三尺長的竹鞭,駕馭著一頭老牛。我很愛這些石頭,小鬼你別讓牛在這些石頭上磨角。牛在石頭上磨磨角還算可以,千萬別搞得牛打架損壞我的竹子。

要理解這首詩,需要對宋代的畫有粗略的瞭解。宋代流行文人畫,蘇軾就是文人畫的高手。竹石由於諧音的關係,可以寓意“足食”,因此成為文人畫所喜歡畫的對象。蘇軾的叢竹怪石已自成一幅畫,李公麟添了牧兒騎牛,就使內容變得豐富了,再加上黃庭堅的題詩,就形成了一段很有趣、很美好的故事。詩中寫了礪角、鬥角的問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時新舊黨爭的背景,這當然要怪寫詩的黃庭堅,但詩是因畫而起的,所以還應該問問李公麟:你是不是故意的?


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如何成就美好的詩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