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宋徽宗《文會圖》中,大臣分茶的場面

似乎,再也沒有一個朝代能像宋朝那般優雅。在飲茶風俗上尤為如此。

點茶,在茶史上自成風景。那是宋人在茶上“習字作畫”,是宋人生活之外的閒雅自在。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李公麟《會昌九老圖》

所謂點茶,是指將茶餅經炙烤、碾磨成末後,投入茶盞調膏,然後以沸水(宋人稱“湯”)點注調出泡沫(宋人稱“湯花”)的一種茶品衝淪方法。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茶磨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磨茶粉

注水時,壺(湯瓶)出水流極細,如蜻蜓輕點暮荷,故稱點茶。點茶十分注重茶粉與水的比例。茶粉常少至只要一撮指甲蓋細,而水則要足夠多,並必須分幾回注入,每次注水都需充沛攪拌。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點茶

相較於唐代的煎茶法,點茶法由文人推行,後經宋徽宗趙佶所著《大觀茶論》上行下效的影響、皇室貴族對茶飲的重視與對茶事活動的廣泛介入,形成了宋代舉國飲茶之風。

南宋劉松年所繪《攆茶圖》,展示了宋代點茶茶器禮法之大觀。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劉松年 《攆茶圖》

圖中,六君子分別坐立於棕櫚樹前峭立的太湖石邊。畫幅左側一人坐於一方矮几上,正專注地磨茶。

另一人佇立茶案邊,左手持茶盞,右手提湯瓶點茶,其身邊茶爐、茶器一應俱全。

畫幅右側三人似在欣賞、交流書藝,並靜候茶湯奉上。整個畫面佈局閒雅、用筆生動,真實再現了宋代文人行茶事的風流雅趣。

點茶程序及用具亦在此圖上有了充分的表現。

一場茶事下來,炙茶(用炭火烘焙茶餅)、碾茶(將茶餅碾碎成粉末)、羅茶(用絹羅篩茶)、候湯(選水與燒水)、熁盞(溫熱茶盞)、調膏(使用少量水拌和茶末)、擊拂(調勻、添注茶湯)等無一不能懈怠。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劉松年《攆茶圖》中的部分點茶工具:

茶磨、茶爐、茶瓶、茶盞、盞託

茶器更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風爐、湯瓶、茶碾、茶磨、茶羅、茶匙、茶筅、茶盞等輪番登場,極盡考究之能事。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金代汾陽墓畫中的茶筅

更有代表性的,是宋代審安老人所作《茶具十二先生圖》,宋人對器物的格物致知精神從中盡現。

作者將十二茶器擬作“十二先生”,賜各物以姓名、字號,冠以官名,並批註“贊”譽,正是恰如其分地將宋代茶具的作用與禮儀規制聯繫到了一起,使茶成為一種承載文化的象徵符號。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審安老人 《茶具十二先生圖》

至於點茶技巧,《大觀茶論》中有詳盡描繪: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宋徽宗 《大觀茶論》

點茶不一。而調膏繼刻,以湯注之,手重筅輕,無粟文蟹眼者,調之靜麵點。蓋擊拂無力,茶不發立,水乳未浹,又復增湯,色澤不盡,英華淪散,茶無立作矣……五湯乃可少縱,筅欲輕勻而透達。如發立未盡,則擊以作之;發立已過,則拂以斂之。結浚靄,結凝雪。茶色盡矣。

在宋人看來,茶的優劣以沫餑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是否慢來評定。

他們用一種相似小掃把的茶筅擊打茶湯,使茶湯出現泡沫,色彩逐步從翠綠、奶綠到奶白,直到出現滿碗雪花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以茶筅擊拂湯花

這樣的茶湯是如“雪中浪”“鏡中花”“水中月”。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上好的茶湯

作為茶藝高度體現的“分茶”更具難度。

這個又被稱作是“茶百戲”的藝術以茶為墨,在茶裡作畫。通過湯瓶注水的控制,在盞面上幻化出各種畫面,如禽獸、魚蟲、花鳥等圖形不一而足,堪稱絕妙。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分茶

點茶,宋人飲茶的優雅儀軌

茶百戲

只可惜,這杯茶史上最美的茶湯,在明代以後日漸式微,如今已消失700年。雖現有復原的嘗試,但終究未能盡善盡美。

只能在這些詩詞古畫中,遙想當年點茶的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