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专栏」借你慧眼识网贷,别让“套路”把你套牢!

前言:

近段时间以来,那些拥有强大背景的“上市系”“国资系”不断出事,针对这一现象,普通投资人又该如何透过表象看平台实际情况?本期【CEO专栏】借你一双慧眼,简单实用,辨网贷真假。

一、什么是上市系、国资系、风投系、民营系?

互联网三方平台根据平台股东背景将网贷平台分为四大类:上市系、风投系、国资系、民营系。

上市系平台指网贷平台实际控制方为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旗下的公司;风投系平台指网贷平台拥有风投机构作为股东方;国资系平台则是有国资企业入股的平台;民营系平台就是自然人为股东的平台。

平台除了不同股东背景的区分之外,还可根据其股权占比多少分为上市系控股平台、上市系参股平台;国资系控股、国资系参股(国资几级公司参股)等。目前,上市系与国资系的说法是最多的,我们就着重分析一下这两种背景的平台。

首先常规上市系入股,就是字面意思的入股,而非常规性上市系平台可能是基于别的目的性,而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例如拓展融资渠道等;

再说国资系平台,国资企业分为政府直属和全民所有制,前者属于根正苗红的国资,后者则是“水”比较深的全民所有制。这个全民所有制是上世纪企业改革留下的产物,追溯源头可以说是国资,但是近些年来也被个人或者企业所控制,成了“伪国资”。

二、各类机构入股互金平台的目的是什么?

1、上市系

在网贷行业发展早期,部分上市公司入股或控股平台,是为了制造互联网金融概念而促使股价上涨。后期也有部分平台方主动接触上市公司,为上市公司提供融资渠道,上市公司为平台提供信用背书,大家是双赢。

但后期证券市场对于网贷概念比较抵制,上市公司制造的互联网金融概念不吃香了,上市公司入股平台的趋势暂缓了一段时间。17-18年左右,上市公司再一次开始入股平台的举措,原因在于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大环境下去杠杆,这对上市公司资金链的循环造成了影响。部分上市公司因为资金渠道的缺失和银行信贷政策收紧,纷纷看上了网贷融资能力。部分入股或控股的上市公司自己实际经营的情况不是十分乐观,存在长期亏损等情况,所以该类型上市公司背景实力较弱存在较大风险。

2、国资系

国资系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国资企业主动联系平台并且入股平台;另一种为平台为了寻求国资系背景而主动寻找的国资系股东(多数采用送股手段)。 其实大家如果看过最近政府公布的统计地方债务情况报告,就能想明白国资系平台其中隐含的风险性。但是大多数投资人,却相信即使国资系平台出问题了,这些国企也会履行股东职责,承担损失,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另一种平台主动找来的国资背景,仔细深究也存在大量问题。部分对外宣称是国资系的平台,投资者可以查一查平台的股东方属于政府部门向下几级的公司。资质较好的股东是政府下属全资子公司或孙公司;但资质差的可能就是政府下属公司5级以上的公司,并非政府控制。这种类型的平台大多都在17年暴雷出局了,但还存在一些及时更改了股东方的“国资系”平台,建议各位投资人多加了解,擦亮眼睛。

3、风投系

早期风投机构是在网贷平台成立初期进行股权投资,在初期阶段风险较大,所以机构被称为风险投资者。

风投又分为纯粹为了支持平台做大上市的风投(所谓“VC”、“天使”)、为追求短期效益的财务投资型“风投”和为了控股平台为自己所用的“伪风投”。

值得特别警惕的就是第三种“伪风投”。这类机构多数会与平台签署对赌协议,这份协议会详细说明投资款项,平台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后,风投机构才会把钱打入账上。一般来说对赌协议会要求平台的待收规模,只有当平台待收规模达到一定量级后,平台才会收到投资方的全部款项(或者为协议约定款项)。

一些不良平台的是控制人明白了这个玩法之后,开始蓄意扩大平台的待收规模,采取自融、假标,或者是放宽风控条件增加项目标的。当平台待收规模扩大后,这些平台老板开始寻找下家,希望能将平台卖出,自己好套现离场。最近一些出问题的平台就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产生不可回逆的严重后果。

三、网贷投资用户如何识别与控制出借风险?

首先做到不要轻易听信平台宣传的所谓“强大”股东背景,更不能仅相信广告。这轮雷潮证明,那些过多强调股东背景而不强调资产与合规的平台大部分都属问题平台。要知道已经暴雷的多个大平台都是在各大媒体大打特打广告的“标王”——大量广告背后意味着大量的营销开支,将大大提高平台运营成本。

细心的投友可以通过工商查询工具,如“天眼查”、“启信宝”的工具一层层查询所谓股东背景,获得参考,更好的确认平台背景。

其次,要更注重平台的合规属性。

是否实现了银行资金直接存管(注意,不是“间接存管”,也不是“签署协议”)是目前最直接的要点。存管银行是否在各地金融办公布的存管银行准入名单也很重要(部分地方尚未出具该项名单)。

是否按照信批要求,披露资金流向、底层资产信息

项目信息不透明、资金流向不明意味着平台可能存在资金池、自融现象。

平台是否敢于阳光化地展示借款标的详细信息

对于平台以隐私为名予以隐藏大量借款人信息的情况,尤其要注意借款人的真实性考察

是否获得金融办准入的律师事务所的合规报告

以北京区域为例,金融办公布了一批合作律所名单,要求所属网贷机构必须获得年度评估报告。经过律所的审核并获得通过的,整体上合规风险相对较小。

再次,如有条件可以去网贷平台总部所在地进行实地走访,去听一听、看一看,感受一下这个企业的文化和办公氛围,看看员工的精神面貌,抽查一两个借款标的资料,也不失为一个有效手段。

最后,如果身边有在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工作或网贷平台工作的朋友,可以咨询并参考他们的意见。同时,可以选择多家平台投资,在同一个平台投资,也可选择不同借款人项目出借,最大限度分散风险。

「CEO专栏」借你慧眼识网贷,别让“套路”把你套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