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上虞吹打丨上虞吹打是大鼓、铜锣、唢呐、长号、金钹等乐器来演奏民间乐曲,其源远流长,从上虞出土的春秋陶编钟、汉六朝的埙、五谷瓶上堆塑乐俑及青瓷谷仓上的弹瑟堆塑俑等文物,都见证了上虞吹打久远的历史。


逢有婚丧喜庆、丧葬祭祀、迎神会及龙灯舞狮等活动,均结班演奏。其中,大敲粗犷奔放、热烈浑厚;小敲小巧玲珑、轻便易行;细吹细敲细腻抒情、文静幽雅,无不个性鲜明,风格各异。上虞吹打又与古越风俗、戏曲音乐、道教音乐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匚 上虞唯一的百年班团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上、工、尺、凡、下、四、乙”,如果不是和娄伟龙聊天,我们恐怕这辈子也不会知道这几个字凑在一起代表一种音律,而这种工尺谱形式所记录的,就是上虞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吹打。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相传,三国时期的虞籍音乐家嵇康、建国初期虞籍音乐家孙文明、创作《西游记》主题歌的著名作曲家金复载等,都是受到了民间吹打乐的影响。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这种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影响了几代人,尤其对娄伟龙一家。他向我们介绍说,吹打源于当地婚丧风俗,“我太爷爷传给我爷爷的,我爷爷传给我爸。”

“上虞像我们这样有百年历史的班团,别的地方不知道,上虞就我们这一家了。”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匚 时代在变吹打的热情不变

娄伟龙热情的拿出了吹打的曲谱让我们看,一本本泛黄的曲谱,浓缩了几代人的心血。

有拓印下来的传统曲谱、有毛笔手抄的工尺谱、有用简谱形式记录的现代曲谱,除了一个家族的传承,我们也看到了时代的更迭。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娄伟龙说起过去的日子,很是感慨。他的爷爷和父亲做吹打的时候,都是用工尺谱,演奏的都是一些流传下的传统曲目。“出去跑江湖的时候,都是用走的,乐器用挑的,出行不方便,太远的地方想去也去不了。”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娄伟龙自己刚学吹打的时候没有录音机,曲调全靠口口相传,“我老爸读给我听,一遍不够两遍,两遍不够三遍。”。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现在时代不同了,记录都用曲谱,有车子,有录音机手机,事事都方便,他们班团出去表演可以开车,可以走出上虞,去绍兴、余姚、慈溪、杭州等地方演出。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自己写了新曲目,用手机录下来发到微信群,曲谱打印好发给大家,就可以练习了。听过科技改变生活,没想到科技对吹打的影响也这么大。

但无论这个时代如何在改变,娄伟龙一家对吹打的热情与传承依旧没有改变。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匚掌声响起来,一切都值了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娄伟龙长大后,也跟着父亲一起去表演,父子和班团成员配合默契,他很享受吹打表演带来的快乐。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07、08年的时候,他慢慢的接手班团,做起了班团的核心人物,负责管理和打鼓,父亲则退居二线。

在他和父亲的齐力操持下,班团从10多个人到20多个人,有些学员慕名找上门来,只要爱好,都被他纳入麾下。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我希望他们比我好,他们超过了我,他们好就是我好。”“我不保留的,他们要什么我就给他们什么。”

一段段红白喜事的音乐,在他家传承了百年

他形容吹打是自己骨子的爱,从学习到演出、操持班团,只要和吹打有关的事,他从未有难或者累的感觉。只要听见观众的掌声,他就觉得“很高兴的感觉,付出的就是有点回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