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末尾14字家喻戶曉,卻讓人感慨萬千!

劉禹錫,唐代著名詩人。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著“詩豪”的美譽。其詩題材廣闊,形式多樣。語言簡潔明快,風格俊爽。現存詩作700餘首,有《劉賓客集》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烏衣巷》。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末尾14字家喻戶曉,卻讓人感慨萬千!

《烏衣巷》是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詠史名篇。這首詩主要通過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現出劉禹錫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沉思,蘊含了劉禹錫很深的寓意。全詩短短28個字,言淺意深,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感慨萬千。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末尾14字家喻戶曉,卻讓人感慨萬千!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劉禹錫對朱雀橋邊的景色做了描寫。即朱雀橋邊長滿了野草,開滿了野花。“朱雀橋”,六朝時金陵正南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在今天的南京市秦淮區。按理說春日裡的草長花開是盛景,但劉禹錫這裡用了一個“野”字,就給景色渲染了荒僻的氣氛,它和昔日朱雀橋上的車水馬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次句“烏衣巷口夕陽斜”,一抹斜陽殘照在烏衣巷口。由朱雀橋過河的南岸處便是烏衣巷的所在。而烏衣巷在東晉時,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勳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曾住在這裡。不過劉禹錫以斜陽殘照,就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氛圍。它同首句中的“野草花”遙相呼應,均是對環境的渲染,氣氛的渲染。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末尾14字家喻戶曉,卻讓人感慨萬千!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出昔日烏衣巷的繁華,也能夠想象出劉禹錫那個時代烏衣巷的慘淡、寂寥。按照傳統的詩歌表達來看,接下來應該是轉入到抒發作者的感慨。但這裡劉禹錫卻是繼續描寫眼中景,巧妙的將所有的情感全部融入到“飛燕”這一形象中。那麼,劉禹錫是如何表達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舊時棲息在王謝大堂簷檁之上的舊燕,如今飛入到了普通百姓家。“王謝”自然指的是當年居住在此的王導、謝安等權貴人士,而“尋常”則是對如今居住在此的普通百姓的強調。兩兩一對比,在歷史的見證下,其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便溢於言表。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末尾14字家喻戶曉,卻讓人感慨萬千!

“飛燕”這一形象的描繪,可見劉禹錫藝術表達上的高超和豐富的想象力。我們都知道燕子作為候鳥,是有著棲息舊巢的自然特徵。所以讀起來,就自然而然使人聯想起烏衣巷昔日的繁榮,以及今天的慘淡、寂寥。從而達到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

綜觀劉禹錫的這首詩,它以極其尋常的景物,表達出了極其不尋常的感慨。所謂言淺意深,便是對這首詩最好的形容。它具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讓人有餘味無窮之感。同時劉禹錫對世事滄海桑田變化的感慨,也令歷代人為之感慨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