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三)閒言碎語


地處中原的古雍丘,歷來是天華物寶,人傑地靈,這裡的鄉民淳樸厚道,熱情好客。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民以食為天,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厚道的鄉民因為勉能裹腹,故與人打招呼時熱情而略顯做作,客套而不失禮節。

鄉土(三)閒言碎語


每天的早飯,當家的男人們往往端著饃盤兒、端著湯、菜等蹲在大街口吃飯,吃著噴著,有說有笑,遇見熟人經過,往往熱情的打招呼“吃了木有?”,若路人答“吃啦!”,就接著說“再吃點兒唄”,若路人說“木有吃”,則說“給這吃點吧”,一邊的愛打渣子的巧嘴媳婦往往說:“光讓人給這,看你饃盤裡有幾個饃,碗裡有多少湯,還讓人家給這呢”,他與路人則哈哈大笑著異口同聲的說:“頂多鍋裡多添兩碗水的事”,看來這種招呼大家都習慣了。還有的演繹的成了這樣的笑話:問“吃啦嗎?,”若答“吃啦!”,則說“吃啦都不飢啦!”,若說“木有吃”則說“木有吃該吃啦!”,瞧,更直白,問你一下就行啦,吃不吃是你的事!

鄉土(三)閒言碎語


吃的雖然緊張,有的還有煙癮兒,條件差的就把紅薯葉揉碎用燒紙一卷就吸起來,條件好一點的買來旱菸絲,裝在菸袋鍋裡抽,田間勞動歇著時或者飯後,常常抽上一袋,美滋滋的賽過神仙。再往後條件好一點了,買來菸絲,用專用的捲菸紙裹起來,舌頭一舔粘上,還有更高級一點的還用上了小型捲菸機,雖然一次卷一根,頂洋菸吸,吸著煙的神情,看那樣子真得勁!有錢的買起了帶包裝的洋菸,最早的大前門、傘塔、汴京、金稻、古城,還有一毛找的佛手,清涼臺,高檔一點的還有芒果,再後來高檔的散花、豫煙,想吸時小心的從新縫的衣袋裡摸出煙盒,掏出一根,對一邊的客氣一下“嚐個吧?”“不吸!”,客套一過,自個點著自個吸起來。

鄉土(三)閒言碎語


“吃啦木有?”與“抓【zhua】]去?”是中原人的見面常話,體現了國人的心態,別人填不填飽肚子你關心關心還說得過去,民以食為天嘛!,幹嘛還得問別人的隱私?你要是不隨俗,見人微微一笑,或者說聲“你好”,他們背地裡準會叨咕你,說你麵筋兒或者洋氣,特別是不經常在家呆的你,要是一不小心沒與他打個招呼,遞上個煙,他背地裡會說“大樣兒,看他有事請咱不請”,儼然一副誰沒有用著誰的時候啊,離了他地球轉不勻的神情。

“吸個吧”與“白【別】走啦,到家喝碗水”也是以前常見客套話。熟人見面,男人們常說“吸個吧”,邊說邊從衣兜裡往外掏煙,好大功夫掏出一根,讓讓而已,不吸則自個吸,一次酷暑,一街坊鄰居光膀子蹲在街邊吃飯,見一熟人經過,一邊習慣性的說著“吸個煙吧”,一邊掏煙,一旁的眾人大笑,你讓人家吸啥煙啊?,你從哪兒掏啊,他一慌“嘿嘿,那你就白不走啦,到家喝口水吧”,瞧瞧,一慌竟然讓人家別不走了,有飯也不說讓人家吃啊。

鄉土(三)閒言碎語


中國是一個講人際關係的國度,朝裡有人好做官,村裡有人好幫墊!紅樓夢裡有達官貴人的關係網、當官的護身護,蔣介石借聯姻步步高昇,平民百姓也愛攀親帶故,拉虎皮扯大旗,見人就誇口,xx是我xx,哪怕是拐幾拐的八竿子的親戚,只要有身份有地位,不管他認識不認識我,嘿嘿,俺是他表叔!實在無親戚可攀,那就結乾親、拜把子,想方設法與人多勢眾的,有錢有勢的拉上關係、套個近乎、弄個臉兒熟,哪怕勉一下輩分,低一下小架兒。

鄉土(三)閒言碎語


或許以前人們文化生活太單調吧,愛扎堆、打聽閒事、看熱鬧也是鄉民的一大特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誰家吵個架,拌個嘴,好啦,沒準一會兒滿院子都是看家,還裝著勸架的樣子,結果愛面子的越勸吵得越厲害,弄得吵架的下不來臺,那些看熱鬧的看的津津有味,聽得認認真真,回去後還宣揚你,半天功夫能給你傳到北京去。你若是在街上兩三人一圍,眨巴眼兒的功夫就給你圍個裡三層外三層,看不見的還想削尖了腦袋往裡鑽,片刻功夫就弄個人山人海,幸虧不是大都市,否者就交通堵塞啦。

鄉土(三)閒言碎語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近十多年鄉黨們各顯神通,再無那麼多的閒人閒事,打工的打工,創業的創業,弄個缽滿瓢滿,一掏最低是十塊的黃金葉,甚至大中華,見面都問“兄弟,去哪兒啦,咋樣?發大財啦吧?”,“吆喝,開上大奔啦!”,“發財啦兄弟,走,喝兩盅去!”甚至不用問,瞧那燦爛的笑容,幸福的生活掛在臉上。。。。。。

鄉土(三)閒言碎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