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10大關鍵詞

2019年,全球經濟貿易增速顯著放緩的背景下,中國體育產業也過了一個“苦日子”。資本冷、融資難、裁員、跑路......不論是翻山越嶺還是跨洋過海,這一年,中國體育產業真的太難了。

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10大關鍵詞

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有望溫和回升,體育產業發展迴歸理性,從業者不再急於求成,政策更加重視解決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點和堵點問題,這一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將面臨新變化和新機會。

結合2019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熱點事件,國務院及相關部委發佈的政策文件和全國體育局長工作會議的工作計劃,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這10個方面的發展將成為關鍵詞。

體育扶貧: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2020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脫貧攻堅將是2020年國家的重要任務,體育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的重要內容,體育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1月6日,在北京召開扶貧工作會議,重點部署了2020年工作任務。無論是從國家發展任務還是體育總局在開年積極部署來看,體育精準扶貧工作將成為2020年的重要方向之一。

體育產業發展方面,體育扶貧將以“體育+”或“+體育”為手段,通過引進體育賽事、發展體育產業、援建基礎設施、開展大眾健身等形式助力脫貧。因此,與之相關的群眾體育賽事IP打造、運營,體育健身器材、運動裝備,體育旅遊等產業將有更好的機會。

當核心足球賽事版權盡入蘇寧體育,NBA再次牽手騰訊,大學生體育賽事走入阿里體育時代,加之央視獨家擁有世界盃與奧運會版權,當賽事版權之爭的硝煙正逐步散去,體育賽事版權之爭開始進入原創內容之爭的新階段。

2020年是體育賽事大年,此前央視發佈獨家擁有奧運會版權的聲明,至於央視是否再次“壓哨”分銷東京奧運會直播權益尚未得知,但沒有獲得賽事版權的各家平臺必須要通過衍生“內容”搶先入局。

內容為王的時代,打造一款現象級節目將有助於彌補因缺失版權帶來的劣勢。從網易新聞推出“打破運動次元,燃出態度實力”奧運會內容戰略到騰訊體育“地表最強12人”等節目開始,圍繞賽事衍生的原創內容之爭越來越激烈。

圍繞賽事和運動項目的內容之爭,必然帶動體育綜藝類節目的火爆,這對於體育藉助綜藝“破圈”也將事半功倍。

體育營銷:品牌之爭掀起營銷熱潮

品牌營銷的主戰場早已從傳統媒體轉向體育賽場,奧運會作為全球關注度和影響力最高的賽事,為企業和品牌帶來的關注度和曝光度是顯而易見的,也成為品牌方不可錯過的營銷年。

從中國女排接連簽約贊助商的捷報頻傳,到多支國家隊獲得贊助支持,再到中國品牌的積極出海贊助國際頂級賽事,2020年,中國品牌藉助體育賽事營銷的勢頭正越來越熱。同時,隨著北京冬奧會關注度和影響力的不斷增長,也將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冬奧贊助行列,藉助這個冬奧週期進行營銷。

當品牌聚焦在奧運會、歐洲盃及各單項賽事的營銷時,另闢蹊徑,贊助與奧運項目契合度高的IP賽事,借勢競技賽場的熱度進行營銷也未嘗不是新思路。

健身與健康:深入實施兩大國家戰略

2014年,46號文件提出“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康中國”戰略,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面推進兩大戰略。

無論是全民健身還是健康中國戰略,都離不開體育。體育是推進健身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副司長彭維勇解讀43號文件時表示,健康中國的前端應該是體育,末端是醫療,健康中國是練出來的,不是治出來的,如果體育不發達,健康中國很難實現。

無論是從政策還是國家戰略來看,推進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戰略是一項重點發展的任務。從體育產業來看,通過體醫融合,體育醫療和康復為代表的健康、養老等大健康產業將成為極具發展前景的項目。

體育對外交往: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進體育強國建設

體育是突破任何語言和國家界限,實現交流的重要內容。“乒乓外交”打開了隔絕22年中美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成為體育對外交往的佳話。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加強對外和對港澳臺體育交往,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一國兩制”事業,構建體育對外交往新格局。同年,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過加強體育文化交流,與港澳臺緊密聯動。同時,圍繞“一帶一路”、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開展體育交流與合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以新中國成立70週年為契機,加強與港澳臺及世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體育交流,展現新時代中國特色體育發展將會是中國體育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

隨著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海外體育公司、俱樂部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中國資本出海投資體育項目。以體育為助推,進行對外交往將成為常態。

刺激消費: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和潛力

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消費驅動,發達國家走出的人均收入達到5000美元或8000美元,體育產業將迎來大發展的理論在中國體育產業市場並未奏效。究其原因,體育消費的能力和活力與歐美國家相去甚遠。相關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人均GDP已達9123.03美元,未來不久有可能達到1萬美元,但人均體育消費僅為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0%,可以看出,體育消費活力不足制約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政策文件多次提出,要推進體育產業成為國民支柱性產業。目前,我國體育產業佔GDP的比重為0.94%,體育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仍有非常大的空間,因此需要不斷刺激體育消費潛力。

進一步激發體育消費的活力和潛力是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也是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無論是體育製造還是體育賽事、培訓等細分產業,不能有效的刺激消費,增加消費能力和水平,企業和產業都將面臨極大的發展困境。

體育製造:變革是體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2019年4月以來,全球製造業PMI一直維持在榮枯線以下,中國製造業無論是從企業還是產品,都面臨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問題。要實現體育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重要的是變革。

正在“變革”,以安踏、李寧、特步為代表的中國運動品牌營收不斷突破,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提出,實現集團高質量增長的目標,首先就要重構思維;李寧“颳起”中國 元素風潮,頻登國際時裝展;深耕路跑領域的特步重磅推出“國人競速”計劃。中國運動品牌製造企業正在加速“變革”。

實現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除了要實現思維變革,還要在品牌變革、創新變革、市場變革上有所突破。2020年,中國體育製造業的發展將在競爭中變革和升級,走向國際市場。

資本市場:冷靜的資本市場何時再活躍

2019年的中國體育產業資本市場無論是融資數量還是融資規模降到了近幾年“冰點”。與其說體育資本市場遇冷,不如說資本不再瘋狂,而是更加“冷靜”。

都在說體育產業不是賺錢的行業,其實是體育產業發展還不成熟。資本在搶佔資源的同時,忽略了市場發展成熟度和培育的期限。

無論如何,距離資本的再次“瘋狂”可能不會在短時間內再出現。2020年,資本方會重點關注什麼領域,哪些領域又會獲得快速成長將會受到持續關注。

流量變現:寒冬與春天的分隔線

“流量變現”一直是互聯網平臺思考的難題。互聯網平臺能否通過龐大的流量實現良好的收益或者摸索出變現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其走向春天還是寒冬。

C羅個人社交平臺INS單條可獲得高達97.5萬美元的收入展現了其流量變現能力。為拿下獨家賽事版權的中國巨頭們又該如何讓版權值錢?打造社群的各色APP平臺又該如何發揮出億級粉絲群體的能量?目前為止,流量變現還是一個難題。

大流量和資源缺一不可,但如何實現二者的催化,產生更大的效益是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依託資源打造產業生態,將核心資源貫通於整個產業鏈條的思路會有效解決流量變現的問題,如互聯網平臺通過賽事版權聚集流量,將流量導入娛樂、電商等其他產業,進一步增加消費,實現流量變現。當然,任何企業都有其不擅長之處,僅憑一個企業要實現龐大的產業生態構建是非常困難的。於平臺和企業來說,通過多個產業聚合,將各自資源嵌入整個生態閉環或許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冰雪產業:冰雪關聯產業佈局將增加

北京冬奧會為國內冰雪發展帶來的推動有目共睹,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臨近,圍繞冰雪而進行的相關產業的佈局將越來越多。

目前,中國冰雪產業無論是產業鏈條佈局、群體參與還是消費水平都還處於發展基礎階段。藉助冬奧的風口,提前佈局冰雪,搶佔核心的冰雪資源是絕佳機會。

從產業發展來看,處於初期的冰雪產業佈局更應集中在以冰雪旅遊為代表的觀賞性產業和裝備、體驗為主的基礎性產業為主,這也是目前消費者參與冰雪的直接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