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按照之前的pipm模型,筆者將繼續為大家分析CBA國產得分後衛的特點。在之前分析了一些優缺點比較明顯的國內得分後衛之後,筆者此次將把目光投向廣廈隊,為大家分析他們的兩大得分後衛劉錚和李京龍。其中,前者是李春江最為器重的外線大閘,後者則是李春江的愛子。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在分析球員的具體特點之前,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劉錚的場上位置進行闡述

在通常的認知裡,多數人可能會對【劉錚劃入得分後衛】這個概念產生疑慮。事實上,劉錚的確不是固定在這個位置上的:賽季初期,趙巖昊因傷休戰,劉錚在場上的位置更趨近於小前鋒;而在賽季中段,由於艾倫·傑克遜離隊,孫銘徽和趙巖昊同時休戰,劉錚還在部分場次裡客串起了控衛: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後續的情況是:第一、隨著廣廈的傷兵逐漸歸來,劉錚很少再去客串控衛了;第二、李春江後續在做輪轉的時候,小前鋒位置上還有威爾斯趙巖昊(比劉錚更高)甚至朱儁龍

基於以上因素,筆者更願意把劉錚在場上的位置劃分為得分後衛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而劉錚之所以無法長時間擔任控衛這個角色,是因為他的運控技術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即便廣廈賦予他控衛的職責,他也很難像小外援或者孫銘徽那樣頻繁發起擋拆——要知道,擋拆可是現代籃球裡最重要的陣地戰起手式。

而即便成功發起了擋拆,劉錚也很難靠擋拆這種方式來輻射全隊

這裡面的部分因素是,劉錚的傳球手法和視野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很難在擋拆完之後把球交到合適的隊友手裡。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劉錚的持球投和突破技術都存在相應的缺陷。擋拆之所以可以輻射全隊,是因為擋拆持球手可以靠著自己的持球投技術(尤其是持球投三分技術)或者突破攻筐技術(或者兩種因素兼有)頻繁改變對方的防守陣型。

山東隊的哈德森,就可以靠著自己的持球投三分球技能迫使易建聯擴大自己的防區;山西隊的富蘭克林,則可以靠著自己的突破攻筐技術為隊友創造空位接球投的機會。

而劉錚所具備的技能無外乎一種:持球投中距離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在球隊陣地戰陷入瓶頸的時候,劉錚確實能夠靠著這種來幫助球隊消化球權;然而,這種方式對於防守方的威脅是最小的,防守方也很難因此改變自己的陣型,進而漏給進攻方更多的空位接球投機會。

類似的問題,也存在於李春江之子李京龍身上。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李龍龍運控技術不佳的問題,會比劉錚更為明顯。廣廈在陣地戰進攻陷入困境的時候,也會讓李京龍去承擔一部分擋拆的任務,但李京龍就會出現下圖中的這種選擇: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李京龍運控技術不如劉錚的結果是,他在陣地戰會有更多的侷限性,很難在進攻端承擔更多的終結戲份。數據顯示:當李京龍在場的時候,他終結進攻的比例是15.8%,而劉錚是

17.3%

當然,與一些只能做定點接球投的國產2-3相比,李京龍還是能夠消化掉更多的球權。這裡面的重要原因是:李京龍的接球投技術更好

李京龍出手速度極快,他能夠在無球側借用隊友的掩護之後快速接球出手;他接球投的抗干擾能力也更強,能夠迎著防守人頻繁出手定點接球投三分: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另外,和原帥、姜偉澤等射手相似的是,李京龍也會在快攻中兩翼跟進,從而尋求在兩側獲得接球投的機會: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得益於此,李京龍的三分球出手頻率會明顯高於一般球員。賽季至今,李京龍每36分鐘要出手8.5次三分球——在同位置的國內球員方面,只有姜偉澤、西熱力江兩名球員能夠在三分球出手頻率方面超過他: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李京龍本賽季在進攻端的最大問題是:33.6%的三分球準星根本達不到良好離別。不過,考慮到李京龍過去幾個賽季出色的投射水準以及他本賽季初段遭遇傷病等因素,筆者更願意相信:李京龍本賽季的三分球準星,有小樣本失常的因素

但必須承認的是,不能維持三分球準星這一前提條件明顯降低了李京龍本賽季的整體進攻影響力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正如前文所述,李京龍的運控技術其實制約著他終結進攻比例的上限(產量上限不夠高);而他又很難突到效率最高的籃下完成出手,所以過往也只能靠著

非凡的準星來維繫效率,這恰恰是他這個賽季沒有做好的事情。

事實上,李京龍這個賽季在技術環節有了改進,他會在定點接球之後做一些定點突到中距離之後的出手。但事實上,這種方式既無法幫助他提高產量上限(只是把定點接球投部分轉換成了定點突破),也不能提升他的效率,他的中距離命中率只有34.4%(相當於22.9%的三分球命中率):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與之相對的是,儘管劉錚很少出手三分球,他還是能夠藉助於大量快攻中的攻筐來獲得更多的籃下出手機會: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因此,本賽季至今,劉錚在得分效率方面也明顯優於李京龍——他的真實命中率為54.7%,而李京龍為48.6%。

在倆人同樣很難輻射全隊的前提下,劉錚在進攻端靠著更高的產量和效率

,能夠交出比李京龍更好的進攻影響力。而在球場的另一側,情況就明顯有所不同。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李京龍對抗和橫移技巧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並不適合頻繁去承擔單防對方外線箭頭的任務,對方的外線箭頭甚至會刻意去找他

但由於李春江教練在防守端非常強調防守的侵略性,球員們在防無球時也會被要求儘可能地去刷卡協防——對於自己的這位愛子,李春江教練同樣不會放低對防守的要求;在李京龍防守表現不好的時候,李春江也會將其換下。

因此,李京龍的防守影響力在同位置國內球員中更趨近於【中下游】而非【倒數】。而劉錚在這一側的表現,則非常全面。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劉錚橫移技巧出色,對抗也更好(比球隊的小前鋒趙巖昊更好),是球隊防守對方外線箭頭的最佳選擇之一——李春江所倚重的另一位國產外線大閘是孫銘徽。

在具體的場合裡,李春江在安排單防對位的時候,也不會刻意強調孫銘徽或者劉錚誰去防對方的箭頭;但從倆人的體型差別看,孫銘徽會比劉錚更適合去體型和自己相近的後衛外援,而劉錚會比孫銘徽更適合去對方側翼體型的外援(比如:富蘭克林)。

劉錚防守壓迫性很強,單防時也非常善於用手去騷擾對方或者直接伸手去掏球,對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他把球斷走: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由於李春江教練非常強調防守的侵略性,球隊的4-5號位球員會被頻繁地要求到上線,和劉錚/孫銘徽一起延誤甚至夾擊對方的擋拆持球手,進而迫使對方的擋拆持球人出現失誤: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另外,即便是在防無球的過程之中,劉錚也會四處騷擾,隨時做好造成對方失誤的準備。得益於此,廣廈在造對方失誤方面可以在CBA自成一檔: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dpipm模型也認為,劉錚在防守端的影響力在同位置國內球員中自成一檔。下圖的橫軸代表機構影響力(越靠後進攻影響力越高),縱軸代表防守影響力(越靠上防守影響力越高),劉錚無疑是最靠上的那個球員:

兩極化?李春江愛徒和愛子在球場上的細節差異

在下期文章裡,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些其他耳熟能詳的國內得分後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