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南明區

來歷名稱 1955年8月設南明區,因南明河貫穿全區,蜿蜒流過而得名。


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雲巖區

來歷名稱 1955年設雲巖區,以黔靈人民公社下轄的雲巖生產大隊為區名。


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花溪區

來歷名稱 民國二年(1913年)貴陽縣分設九個區,第一區名為花仡佬,花溪名稱是由"花仡佬"名稱的音義結合演變而來。

花仡佬的名稱不是源於仡佬族語言,而是來源於布依族語言,布依族把河叫做"ta",“蜿蜒曲折”叫做“kgou”,所以“takgou”就被音譯為“花仡佬”,意思是“蜿蜒曲折的河流”。


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烏當區

來歷名稱 1958年2月撤貴築縣後成立烏當區,因烏當鎮得名。據道光《貴陽府志》載:"貴築東北30裡有烏八堡、烏當一堡、烏當十寨、烏當九寨,皆屬東上裡,即元之武當也。"明朝時烏當屬貴陽軍民府,置烏八堡(即今烏當場壩),清朝時屬貴陽府貴築縣東上裡,民國3年後屬貴陽縣第三區烏當鎮。

烏當,在苗語(黔東方言)中"烏"為水,"當"為下方、下面,所以說,"烏當"是一個下方有水塘的地方,是由地形狀況而形成的地名。


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白雲區

來歷名稱 民國十九年(1930年)在雞場鎮建白雲鎮,以白雲寺作為鎮名。民國三十年(1941年)區公所移駐白雲鎮後,便更名為白雲區。


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觀山湖區

來歷名稱 2012年貴陽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12月21日,觀山湖區正式掛牌成立。以位於貴陽市新的城市新區內的觀山湖而得名。

城市新區,原本叫金陽新區,有觀山湖位於金陽新區的中央,同時為了與四川省金陽縣區分開來,建制後的新區故而取名“觀山湖區”。


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開陽縣

來歷名稱 據民國《開陽縣誌稿》第一章第一節《沿革》載:“開陽本開州之別名,其稱已古。嘉慶時重建書院,改為開陽書院。前知州胡壁有曰:開陽者蓋欲開陽明之學也,縣以此名。”


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息烽縣

來歷名稱 息烽之名源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其意“烽火平息”。據貴州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貴州省志》(地理志·上冊)說:息烽“意為烽火平息”。


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修文縣

來歷名稱 “修文”之名,因歷代戰事頻仍,故取《尚書·武成》“偃武修文”之義。據貴州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貴州省志》(地理志上冊)說:“修文以王陽明在此傳播文化得名。”


貴州省這個新2線城市劃為6區1市3縣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


清鎮市

來歷名稱 民國《清鎮縣誌稿》卷2:“清鎮設縣,始於康熙二十六年,原就明之威清、鎮西二衛併合而成。”清鎮縣乃由二衛各取一字為名。1992年設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