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助黄帝破敌的天女,最后竟成为人人驱赶的妖魔?

上古时期,蚩尤集结众多兵力攻打黄帝,风伯、雨师出场时,应龙不敌,败下阵来,又沾了污秽之气,功力耗尽,回不到天上后,逃到南方去了,传说南方多雨就是这么来的。

原为助黄帝破敌的天女,最后竟成为人人驱赶的妖魔?

应龙

黄帝见应龙都抵挡不过,正准备撤兵,忽然看到天边飞来一青衣女子,能助他破敌(有传说这女子是黄帝的女儿)。此女唤魃,为天上旱神,一入战场便风停雨消,蚩尤失去了两大助力,最终被黄帝擒杀。而女魃染了蚩尤血,无力回天,便在人间四处漂泊。每到一地便大旱不止 ,遭人驱逐憎恨,黄帝得知后,让她前往赤水之北呆着别乱跑,此后北方变得多干旱。

原为助黄帝破敌的天女,最后竟成为人人驱赶的妖魔?

女魃

本来女魃是有功之臣,尽管因能力为人所恶,但为什么后来会被说成僵尸始祖旱魃呢?

因为在先秦至汉代期间,旱魃仍以天女形象存在,但已有了旱神和鬼怪两种身份;由于对自然神的崇拜到汉代逐渐衰退,旱魃神的一面和女性形象被质疑,明初时只剩下鬼怪的一面,还被逐渐放大引为邪恶。明中期以后,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僵尸形象的旱魃演变,并逐渐被取代。清末,旱魃化犼之说就出现了。

原为助黄帝破敌的天女,最后竟成为人人驱赶的妖魔?

古时人们认为女魃也许跟祓除风雨的巫术仪式有关,是跟巫女相关的女神。因为本身带有巫文化,进入主流文化后难免会被排斥。

随着王朝更迭,在一些文献中出现的女魃形象也愈加不好,如:

《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禜土龙文》:“阳骄阴伏,女魃作孽,孟夏不雨,至於是月,后土将乾,百谷恐竭。”

《子不语》卷一《旱魃》里描写为:“猱形披发,一足行”。

袁枚《续子不语》又说:“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

原为助黄帝破敌的天女,最后竟成为人人驱赶的妖魔?

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更衍生出许多对付干旱的残忍习俗,如“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每遇干旱,人们便发掘新葬墓冢,将尸体拖出,残其肢体,称作“打旱骨桩”。)

原为助黄帝破敌的天女,最后竟成为人人驱赶的妖魔?

所以说,僵尸始祖旱魃并非上古时期传说中的旱神女魃,而是从其衍生出来的形象。你觉得呢?有不同观点的,我们可以一起探讨探讨!

【图片选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