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大咖解讀“鄭馬”內涵:一場場盛會提升古都軟實力

與時間賽跑、與極限賽跑、與歷史賽跑。

​​


七位大咖解讀“鄭馬”內涵:一場場盛會提升古都軟實力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鄭州銀行杯”2019鄭州國際馬拉松賽將於今秋十月鳴槍開跑,屆時,從CBD到CCD縱貫城市東西的鄭馬賽道上的諸多城市地標,將以另一種方式向國內外跑友講述鄭州的前世今生。

當巴黎、紐約、北京、上海還是一片荒原的時候,鄭州便以天下望歸的宏大氣勢築造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都市——商城。3600年後的今天,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龍頭、以大都市區建設為帶動,鄭州在新時代新形勢下一馬當先,積極引領區域協調發展。

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讓鄭州與全球互聯互通、共享共贏。國際化的商都,“朋友圈”越來越大,尤其需要國際化的“會客”方式,“呼朋引伴”、表達自我。作為城市“專屬”馬拉松,鄭州國際馬拉松賽不僅僅是一場競技賽事、一次健身活動,還是一次文化之旅、心靈之旅、體味城市的精神之旅,更是一場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文化盛宴。

與時間賽跑 回到姓氏文化原點,重塑家族精神和民族信仰

諸多配套活動讓鄭馬升級為一場文化盛宴


“首屆鄭州國際馬拉松賽的舉辦是成功的,它不僅是一場體育比賽,更是一場文化盛宴。”知名學者、導演黃海碧說,去年他作為嘉賓之一參與賽事直播間訪談,深切地感受到一場馬拉松給城市帶來的活力與影響力。

黃海碧回憶說,央媒、衛視、互聯網新媒體平臺的直播,全面展示了城市地標景觀,文廟、商城遺址、河南省博物院等鄭州的文化古蹟、風景名勝組織拍攝系列的城市宣傳片向海內外跑友展示了鄭州的魅力,姓氏跑團、感動中國人物跑團、賽事微拍團、中國馬拉松攝影展、鄭馬攝影大賽等諸多的活動更是讓這場馬拉松升級為一場全城矚目的文化盛宴,吸引了國內外的目光。

“首屆馬拉松將鄭州的城市文化歷史印記和鄭州精神不斷融入賽事直播中,使受眾看到國際化的馬拉松賽事與鄭州3600年商都文明和‘國際樞紐’之城的發展新貌,使參賽選手感受中國鄭州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魅力。”黃海碧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2019年是個重大而喜悅的年份,相信今年的大賽會更加精彩。”

今年鄭馬繼續突顯“姓氏馬拉松”亮點


記者從大賽組委會了解到,為了突顯鄭州“姓氏之都”的城市內涵,今年特別圍繞“姓氏馬拉松”賽事亮點,策劃了相關賽事配套活動。“姓氏百科”小知識科普連載將利用鄭馬平臺,追根溯源各姓氏的起源故事與演變歷史等,按2019鄭馬報名人數排序,每日一更;待賽事抽籤結束後,對參與賽事報名的相關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並以姓氏作為其中一個分析項目。另外,組委會還將在全國各地聯合組建一支涵蓋各領域精英的“姓氏跑團”,於國慶期間遠赴大漠尋根探源,讓鄭馬的印跡在絲路之上傳播中原文化、鄭州故事。這支“姓氏跑團”將於10月13日載負著大漠英姿奔跑在鄭馬的賽道上……


七位大咖解讀“鄭馬”內涵:一場場盛會提升古都軟實力

鄭馬姓氏跑團旗幟 鄭報全媒體記者 蘇瑜/圖

鄭馬姓氏跑團旗幟 鄭報全媒體記者 蘇瑜/圖

“探尋根文化,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責任。”百家姓主題電視劇《龍族的後裔》總導演、鄭馬·姓氏跑團發起人張清認為,回到姓氏文化原點重塑精神和信仰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由於種種原因,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家族文化的傳承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家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也常常被忽略。直到近些年來,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回到姓氏文化的原點,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取智慧,從先祖先賢身上汲取力量,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須且急需的。”

在“百家姓”的馬拉松賽道上,張清已經深耕了15年。“這是一場需要全員參與、沒有終點的大賽,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進來”。

“天地之中,老家河南”已成為河南對外宣傳的響亮名片,列入國家中心城市的省會鄭州,也正在依託每年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全力打造“中國姓氏之都”,“姓氏馬拉松”主題將有助於鄭州國際馬拉松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諸多的馬拉松賽中脫穎而出。

與極限賽跑 肩負振興中原的重任,持續提升城市軟實力

鄭馬磨鍊鄭州人的精氣神兒,讓鄭州更有活力


“鄭州國際馬拉松賽是在用世界通用的語言塑造鄭州新魅力。”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副教授朱世欣說,隨著經濟發展,對城市發展的要求越來越精細。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城市管理成為新時期城市間競爭的重要軟實力。馬拉松比賽代表著和平、勇敢、愛國等積極意義,在全世界具有廣泛接受性。用世界通用符號融入世界,是鄭州智慧的選擇。

“2018年,鄭州市實現了三大突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鄭州作為全國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邁出標杆性的一步。未來,追求內涵式發展,打造一個充滿魅力的鄭州,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水平,照亮、引領河南乃至全國的文明發展水平,是鄭州下一個歷史重任。體育比賽,往往代表著年輕活力、公平對等、積極合作等內涵,這與大都市需要的市民文化不謀而合,鄭州國際馬拉松賽讓鄭州人磨鍊這種精氣神兒,讓鄭州更有活力。”朱世欣認為,鄭馬為鄭州的國際范增加了元素,這是鄭州為中國發展在擔當。

“鄭州是八大古都之一,但是人們過去往往還是把鄭州定位為商貿之都。鄭州有責任抓緊找到自己的城市靈魂,找到自己的文化突破點,為中國的文化自信提供支撐。”朱世欣一針見血指出目前固化的鄭州城市形象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身份極不匹配,並就提升城市軟實力提出建議。


七位大咖解讀“鄭馬”內涵:一場場盛會提升古都軟實力

首屆鄭州國際馬拉松盛況 安涓 圖

“鄭州馬拉松是鄭州的一次良好嘗試,下一步要積極思考如何把賽事多元化,結合市民生活融入更多中國元素。一個充滿魅力的城市一定是充滿人情味的精細化管理城市,鄭州馬拉松比賽,離不開政府、社團、企業、市民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是社會治理能力的一次展示,也是鄭州內涵式發展的制度保障,讓人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城市。鄭州馬拉松比賽,是對鄭州城市發展有價值的一次嘗試,值得大家珍視並發展好。”朱世欣說。

馬拉松運動直抵人性精神


在如何“抓緊找到自己的城市靈魂”上,知名學者、作家程韜光有著深入的思考。多年來,他一直奔跑在研究唐詩和弘揚唐詩精神的“馬拉松”賽道上,期冀著將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的詩文思想與當下結合,努力去喚醒一個民族輝煌的夢境。

“去年,我應邀擔任首屆鄭州國際馬拉松賽的主持嘉賓之一,迄今腦海裡還回蕩著山呼海嘯般的‘加油’聲。是什麼樣的文化情結讓萬千的跑友盡情揮灑著豪邁和激情?我覺得一定不僅僅是堅持不懈的生命律動、詩和遠方。馬拉松運動一定在指向生命中更遼遠的東西。”

當程韜光再次穿越時空,感同身受著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的精神世界,和他們一起憂傷和欣慰時,他似乎找到了答案。程韜光說,一座城市備受傾慕,從淺處說,可以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湖光山色,可以是令人垂涎不已的各色美食。但從深處講,真正能讓人魂牽夢縈、難以釋懷的,必定是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人文色彩,以及歷史長河中風姿綽約、魅力獨具的傑出人物。正所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人傑,便是一座城市活著的靈魂,‘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而馬拉松運動直抵人性精神,是每一個跑友與自己的生命極限競賽,是與生命中的苦難和累乏作鬥爭,從而去開放出心中的蓮花!”程韜光說,李白一邊慨嘆著“行路難”,一邊生髮“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杜甫“百年多病”的哀愁,最終讓位於“不盡長江滾滾來”……無論處境如何,他們都不畏懼挑戰,用堅韌的意志和精神,不斷突破極限,最終以唐詩為介,形成集體精神和人格,至今還在撫慰我們的心靈。

“詩仙、詩聖如此,對每一個不甘平庸的人來說,也是如此,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戰鬥,更是一場集毅力、耐心、目標為一體的比賽,與時間、成見、性格、身體的比賽,在這裡,人生的小技巧顯得微不足道,最終取勝的,一定是那些堅持不懈的人!”程韜光說,又是一年馬拉松,祈願我們的民族在千年奔波的風霜滿面中,擁有一往無前的少年精神!

與歷史賽跑 讓中原文化、嵩山文化綻放本應有的光芒

有人在“申遺”的馬拉松賽道上流下汗水

有人持續為“古都”奔跑


在鄭州古都學會副會長趙富海心中,十年漫漫“申遺”路就是一場與歷史賽跑的馬拉松。

“我雖然跑不動馬拉松,但我認同‘馬拉松’精神,每一個人都需要這種精神。”趙富海在所有人的眼中,是寫城市歷史的高手,他總是能用敘述性的語言把厚重的歷史寫得靈動起來。反映“申遺”的長篇報告文學《歷史走動的聲音》的誕生,於他而言,又何嘗不是一場持續3年的馬拉松呢?!

自1999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河南省博物館原館長許順湛等5位老專家聯名呈報《關於嵩山申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問題》的彙報信開始,到2010年8月1日,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於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鄭州的“申遺”之路於鄭州人的期待來說,是一個無比漫長的過程。

“嵩山申遺”是一個大概念,具體申報哪些文物保護單位、如何申報,還需要國家文物局給予指導。自2000年5月26日,國家文物局負責“申遺”的郭旃應邀來到河南,對嵩山的古建築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全面考察;到2007年9月中旬,以郭旃、郭黛姮老師為顧問,抽調省市專家,自己成立文本編寫小組,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出色地完成本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的“申遺”文本的編制任務,再到2009年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由“退回重報”晉級為“補充材料推薦列入”,一個又一個熱愛鄭州的專家、學者、工作人員在“申遺”的馬拉松賽道上揮灑汗水,趙富海是他們的記錄者。

“當時覺得不就是寫篇報告文學嘛,有啥難的。沒想到一寫就是3個年頭,稿子大大小小的修改有20多遍,共計200多萬字。”趙富海用3年時間,採訪了官員、軍人、僧侶、學者、文人還有普通老百姓共計139人,上至嚴文明、李伯謙、張文彬、郭黛姮等考古專家、古建專家,下至田間地頭的普通農民,僅他看過的檔案資料就有50多公斤重。

“寫作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精神洗禮。嵩山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根,而中原文化又是中華文化的根,自己一定要寫好!要讓讀者瞭解嵩山文化!”趙富海認為,世人對古都鄭州的知曉度與她實際的歷史地位還遠遠不匹配。

早在1993年,中國殷商文化學會32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就發起“把鄭州列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倡議書”。然而鄭州真正成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是在2004年。儘管入列,但要想改變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觀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華上下五千年,盛產古都,隨手拈來有200多個,但作為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大一統王朝都城,而譽之為大古都的,迄今僅10個。其中,西安、北京、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六大古都”曾閃耀60多年,直到1983年,安陽入列。儘管鄭州入列晚,但意義重大,然而在普羅大眾心中,鄭州仍然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鄭馬打開了一扇讓世界人瞭解商都鄭州的窗口

“鄭州商城是人類城市發展史的活化石,是城市文明發展的里程碑,是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的博物館,是剛剛打開尚未被完全認知的歷史寶庫。這是一座文明無比輝煌、令人自豪驕傲的偉大歷史創造。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曾站在鄭州商城城頭充滿感慨地說這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啊!”對於古都鄭州身份與地位的名不“等”實,去年作為嘉賓參加首屆鄭州國際馬拉松賽的知名學者閻鐵成也深有同感,長期關注並研究中華文明史和中原歷史文明的他一再呼籲,歷史鄭州不是一座縣城,更不是“火車拉來的城市”,她是一座被現代火車隆隆車輪聲喚醒的3000年王都。從西山古城算起,鄭州已經有5300年的城市發展史,從商代亳都算起,鄭州已經成為世界城市群中發展沒有中斷的年齡最長的城市。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歷經風雨滄桑,依然生機勃勃,古都鄭州呼喚來了火車,又呼喚來了“四條絲路”,肩負著振興中原的重任,繼續與時間賽跑、與極限賽跑、與歷史賽跑,向著新的發展目標邁進。

著名考古學家、鄭州人才特使李伯謙說,鄭州地區文物資源的價值和地位是當前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寶貴資源,也是鄭州區別於其他中心城市的突出特點。“現如今,考古界‘國際鄭’的大名已經叫響。高度有了,還要有廣度,馬拉松項目參與性強,關注度高,可以吸引到不同層面的大眾參與進來,從另一個角度打開了一扇讓世界人瞭解商都鄭州的窗口,這對於進一步弘揚和傳播中原文化十分有利。”


鄭報全媒體記者 蘇瑜 實習生 安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