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林樂經營的網咖,在經過短暫的復工之後又要關停了。

4月1日下午,林樂收到當地政府的消息,由於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大幅增加,從4月1日起,暫停開放電影院、演藝場所、棋牌室等空間密閉且人員聚集的室內經營場所。

在當地政府允許之後,他的網咖曾經復工過一段時間,不過生意並沒有恢復。

原先,在下午和晚上的黃金時間段,他的網咖下午和晚上能有六七十個顧客來上網,大概能達到70%-80%的入座率。但如今做了開業活動之後,網咖內的人數還不及以往一半。

距離他的店面四公里範圍內,還有七家網咖。在開業之後,林樂特地去周邊這幾家網咖轉了轉,發現顧客比自家店更少,幾乎都只有寥寥二十幾個人。

“我還有兩家酒吧,盤算了一下三家店總虧損應該在20萬元左右。”林樂告訴連線Insight。

境內疫情好轉時,線下娛樂經營者們曾經一度歡喜,不少門店開始陸續營業。但境外輸入病例卻意外地讓他們再次從“喜”轉“憂”。

復工還遙遙無期。

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以電影院為例,在2月23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對國內各大影院提出復工的基本要求之後,各地影院開始試探性地營業,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截止3月22日,全國已經有523家影院復工。

但在3月27日,國家電影局傳出一則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具體時間等國家電影局通知。

其他線下娛樂都面臨著相似的困境。

在兩個多月的漫長停業時間裡,他們依舊面臨著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壓力,曾經嘗試各種方法自救。

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除了員工降薪、裁員之外,線上化一度成為自救方式。酒吧、夜店、音樂節、夾娃娃機,甚至是魔術表演都在嘗試線上辦公和向直播轉型。

這場“轉型”很熱鬧,但無法扭轉乾坤,熱度在消退。

街舞廠牌“Caster”創始人石頭曾對三聲表示,在2月1日推出線上直播付費課程,之後每節課收費9元,每天在線用戶為1000人左右,相比於每個月超200萬元的固定支出,起不到太大作用,主要是為了維繫會員。

收入和虧損的問題,依舊需要等待開業。

等待復工的日子

在年前剛通知停業的時候,林樂的同行們就選擇過自救——出租電腦,網咖員工負責上門安裝,一天收取20元-30元的日租。

林樂卻沒有選擇這麼做,“這是斷自己財路”。

他把網咖的用戶分為三種:一是習慣性消費用戶,就算家裡有好的設備也會常來;二是空閒的時候沒事幹,來網咖玩遊戲;三是沒有閒錢去購置新的電腦。

他算了一筆賬,停業的兩個月,網吧大概虧七八萬元,但如果租出去十臺電腦,他們習慣了在家裡玩電腦,因此購置了新的電腦,相當於自己少了十個會員,“他一年能給你帶來多少收入?反正我不這麼幹。”

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租電腦的效果也並不樂觀。林樂告訴連線Insight,他的一個朋友開了13家網吧,在年前也只租出去30臺左右。

在終於迎來複工的那一小段時間裡,林樂不僅沒降價,反而上調了價格,從5元/小時,調整為6元/小時,充值50元送15元調整為送10元,“網咖也算是低端消費,顧客已經形成了來消費的習慣,稍微調整造成不了什麼影響,得到的反饋也是可以接受。”

再度被關停後,他能做的只有等待。另一個期盼復工的行業,是影院。為了在復工後吸引更多人,全國各地的影院推出不少優惠活動。

東莞一個電影院的兼職員工李筠,所在的影院把年前賣的春節期間的套票,都延期了半年至一年,並且通過一系列活動來鼓勵消費者充值會員。會員充值的贈送額度變大了,比如,原先在會員卡內充值不會額外贈送,現在充值200元贈送兩人套票(雙人電影票+小食),充值300返現100元。

據首席娛樂官報道,金逸影城、CGV影城等影城已經開始不同價位的囤票活動,平均下來,一張電影票最低20元,活動有效期至年底。

然而效果並不理想。李筠聽市場經理提起,到現在為止,只賣了20套。“你知道這對我們是多大的打擊嗎?以前過年,分分鐘賣出去幾百套,而且不會有充值贈送的活動,現在沒辦法。”李筠說。

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影院想要通過大額度的贈送活動刺激消費者的觀影慾望,以此回籠一筆資金來支付房租和工資,但這並不是萬全之策。

影片有最低票價,如果活動力度過大,意味著影院需要自己貼錢補貼消費者。

線下娛樂如今面臨著“何時復工”和“開業後什麼時候恢復到正常營業水平”兩大未知問題。

曾有不少業內人士設想過疫情過後的舉措。

百老匯當代MOMA店的經理富偉建對鈦媒體提到了自己的設想:

第一,可以利用優惠的票價在復工早期吸引消費者;

第二,延長運營時間,原本早上9:30至晚上10點營業的影城,隨著夏日的到來,消費者的夜間消費意願會增長,晚上或許可以營業到11點甚至12點前,這樣就可以增加幾場次的排片。

但能有多少影院能撐到疫情過去呢?

成本高企

梁元是院線外派至杭州的影城經理,在春節期間仍需要駐守在當地。在疫情影響、員工都停工回家之後,他經常一個人巡店。看著空蕩蕩的影院,以及堆滿為春節準備的物料的倉庫,他產生了一種“留守兒童”的錯覺。

據拓普數據,2019年我國電影總票房為642.7億元,其中春節檔7日票房為59億元,佔比達9.1%。

梁元告訴連線Insight,在地級市,春節期間一個月的產出達到全年的1/3,這個比例放到縣級市上大約為1/2。

影院的票房收入佔到總收入的80%以上,春節和暑期的票房佔全年的1/3~1/2。目前看來,暑期縮短已經成為共識,暑期檔也將受到影響,這意味著,2020年影院能夠期待的假期檔只剩下了短暫的國慶。

商場免去了影院停業期間的租金,但梁元的理想狀態,是希望能免租兩到三個月,減輕一點恢復期的壓力。

在與發行公司、出品方的分賬裡,影院佔比43%。“這43%拿去交租金差不多剛剛好。”梁元說,而房租以外的費用,比如工資、水電費,則需要通過廣告場租、賣品等地方摳利潤。

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而李筠所在的影院包含水電、房租、工資等固定支出,一個月起碼要20萬。

除了這些常規支出之外,部分影院會通過融資租賃(出租人根據影院對放映設備的特定要求和對供貨人的選擇,出資向供貨人購買,並租給影院使用,影院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形式來使用昂貴的放映設備,這對於影院來說相當於一筆每個月的固定支出。

李筠所在的影院有十幾個廳,平均每個月租賃放映設備也要七八萬。而影院規模越大,也意味著租賃設備更多、支出更大。

停業期間,成本的一再增加,讓影院的從業人員感到不安。

梁元知道,想讓商場的物業延長免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商場也要維持,面對租金壓力,有些小商戶會選擇逃跑,但影院的投入成本很高,不可能輕易逃離。

在政策一度放寬的情況下,很多影院也不敢輕易開業。

3月21日,全國復工影院507家,票房3.1萬。冒險開業的效果並不好。

在先前政策有所鬆動的情況下,梁元曾和當地其他影院的負責人在一起商量,要開就一起開,“先開就是出頭鳥。”

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全國影院停業的情況再持續一段時間,會出現什麼情況?

梁元告訴連線Insight,私人影院大多是提前預支,即拿下個月的票房來支付這個月的租金、工資,一旦停工幾個月,資金鍊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一旦停發工資,員工會流失,供應商可能不會像對待連鎖影城一樣把物料拉回去,私人影院面臨著很大的庫存壓力。

梁元所在的影城,為春節檔囤了幾十萬的貨,光礦泉水就幾百箱。如果無法通過外賣等方式賣掉,就只能員工們自己掏錢購買。

據首席娛樂官報道,2月中旬,地方影院開始進行清庫存活動,阿里影業與餓了麼平臺合作,為影院賣品提供銷售平臺,還有部分私人影院通過直播來銷售,但許多影城零食售賣月售幾乎為0,直播效果也一般。

梁元原本打算開業時做活動賣掉一批。但開業的日期,現在誰也不知道。

再度被喊停

在部分新片轉戰線上、大部分影片選擇撤檔的情況下,3月20日,中影發行公司發往全國院線的首批五部電影中,《戰狼2》、《流浪地球》等四片的密鑰生效,這意味著已經復映的幾部電影可以在影院上映。

中影與出品方調整了原先的分賬比例,把原先應得的43%的分賬全部讓利給影院,建議電影院以公益放映或低票價的優惠方式讓利給觀眾。

在這之後,更多的影片加入了復映的行列,包括前兩年的優秀影片以及部分國外大片。影院也做好了準備,在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端進行預熱。

在以往,雖然偶有影片復映,但大多是《泰坦尼克號》、《美麗人生》等成名多年的舊片。連線Insight採訪的影院工作人員均表示:“這樣的現象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不看好這種舉措,復映選擇的大多是近兩年的片子,該看的人都看完了。”

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無“片”可放,復映也是無奈之舉。

但還沒來得及評估復映的效果,影院就再度被喊停了。

據紅星新聞消息,3月28日,成都各大KTV、網吧、影院等場所均接到暫停營業的通知,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執法監督局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國家文旅部3月28日向全國發布的一條緊急通知:對於所有復工的娛樂場所都要暫時關停,包括KTV、網吧、電影院等。

這一天,本該是上海205家影院集體開業的日子。

被叫停後,3月30日早盤,影視股大幅下挫。橫店影視一度盤中跌停,截至收盤,橫店影視下跌9.92%,慈文傳媒、新文化、光線傳媒、萬達電影跌幅超過7%,北京文化、金逸影視跌超6%。

沒人看電影,也沒人再唱歌,蕭瑟的線下娛樂產業中,有公司已經撐不住了。

北京K歌之王是行業裡第一個倒下的知名企業。這家開在北京工體的K歌之王,曾在網絡上流傳過王思聰一夜消費250萬的消息,一度是北京最受歡迎的KTV之一。在2019年,這家店已經暴露出經營問題,管理層原先將希望寄託於2020年的改革,但是疫情抹殺了它的求生機會,在2月8日被爆出宣佈全體裁員。

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而隨著停業期限的延長,會被拖垮的線下娛樂企業會更多。

據鈦媒體報道,這種現狀若沒有政策的及時扶持,就意味著未來1-2年內的電影成片大幅度減少,造成院線的空窗期,進而影響影院收益,從而造成全行業的多米諾效應。

疫情這一張骨牌,已經從線下的成本、經營壓力,影響到了未來影院行業的發展。

“影片的產出每年都在變少,很多演員都會說自己沒有戲拍。因為現在錢不往影業流,大製作現在偏愛網絡電影和網劇,回本快。”梁元告訴連線Insight,在2019年上映的影片裡,有很多是以前的庫存,而現在海外的劇組也已經停了,會出現很明顯的檔期調整現象,甚至可能會斷檔。

冒險開工,再被喊停,線下娛樂如履薄冰

4月3日,梁元在朋友圈轉發了中國電影報的一則推送,並且配字“別問我何時復工了”,推送主要內容為:國家電影局協調各部門研究推出免徵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其他財稅優惠政策。同時,國家電影局還積極組織優質片源,豐富電影網絡供給,滿足人民群眾當前居家觀影需求。

“預測未來會有一批影片在網絡播放。”他在朋友圈寫到。

原先他很篤定,“院轉網”不會對影院造成太大影響,但面對再次推遲的復工時間,他也開始擔心了起來。就算復工了,影院還有多少新片可放?

(據受訪者要求,林樂、李筠、梁元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