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羅斯柴爾德選中的玉鼎型香爐

貫穿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玉鼎的身影堪稱寥寥無幾,現在保留下來的也多是明清時候的作品,漢代和戰國的玉鼎,堪稱了無蹤影鼎在中國奴隸社會,歷來都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天子九鼎,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力。關於鼎的記載,至大禹時,禹因治水有功,得萬邦擁戴,收天下之金,始做九鼎,象徵九州,後遺失,戰國有問鼎中原的記載,漢代有泗水撈鼎的故事,也有一言九鼎的成語。青銅鼎在中國的文物史上出土較多,堪稱眾所周知,然而玉鼎從夏、商、周到明清,從故宮博物院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從民間的收藏到流失海外的國寶,貫穿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玉鼎的身影堪稱寥寥無幾,

被羅斯柴爾德選中的玉鼎型香爐

該玉鼎兩耳三足,耳的造型非常奇特,底部內斂,頂部外展,並且不在一個平面之上,扭曲成形,三足等分,無一足在耳之下,鼎平底、圓腹、束腰,口沿下有四個對稱的出脊,成長方形,中間有陰刻腰線一分為二,上下刻有對稱的陰刻“人”字形陰線。鼎共有三層紋飾,底紋為陰刻“雲雷”紋,紋飾規整,整齊劃一;正反面均刻有相背獸面紋,獸面紋用減地淺浮雕工藝琢制而出,獸凸額,橢圓形眼,並用陰線刻出橢圓形瞳仁,大嘴,長眉,眉成飄帶狀,頭有雙角,角長而兩端折角內彎,兩腮有柳狀飄逸的腮毛,威嚴但不猙獰;鼎足束腰,外延均有出脊紋,鼎足正面而視,也為淺浮雕獸面紋,鼎腹紋飾平面處均使用平地打凹工藝,磨正內凹。細察此鼎工藝,手工琢制,特徵顯著,砣痕跡法流暢嫻熟,從拋光及掏膛和刻紋處,可以看出,均具備古代琢玉工具的特徵,表面風化層較厚,堪稱經年累月所形成,其雙耳的琢玉技法,極為艱難,展現了極其高超的琢玉技藝。

被羅斯柴爾德選中的玉鼎型香爐

玉鼎乃“玉”與“鼎”的完美結合。隨著氣勢雄渾的青銅鼎逐建淡出社會生活,霸氣襲人的王鼎,就逐漸為玉鼎所取代。玉為高貴聖潔之物,能德潤九州;鼎是王權象徵之器,可昂立天下,二者結合的意義不言而喻。難怪和珅府邸會專闢庫房收藏名貴玉鼎13尊。而臺北故宮博物院集中華至精也只有玉鼎18尊。

被羅斯柴爾德選中的玉鼎型香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