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三天可見 " ,是一個人最大的孤獨。

前幾天看到一個話題: "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失去傾訴欲。 "

越想越覺得有道理,隨著年齡漸長,我慢慢發現,身邊的人都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圈子,我們開始擔心,自己的喋喋不休惹人厭煩,自己的絮絮叨叨招人不悅。

所以到後來,也就越來越不樂意去表達了。

有時候我們將情緒傾訴給手機。

走路的時候戴著耳機,坐車的時候刷刷抖音,將自己與整個世界完全隔離。

朋友圈也不怎麼更新了,點開頭像,不是孤零零的僅三天可見,就是零零星星的狀態,才刷一屏就見了底。

偶爾打開聊天框,想找個朋友聊聊近況,看到對方沒有及時回覆,內心戲就開始了,擔心打擾到對方,往往沒聊幾句就匆匆收了尾。

我們失去了傾訴欲,也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有時候還挺羨慕小時候的。

小時候的我們,恨不得每天都喜滋滋地和周圍人分享自己見到的新奇事兒。

現在卻沒什麼好傾訴的了。朋友圈越發越短,該說的話越說越少,就連跟父母傾訴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面對朋友,會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用自己家長裡短的瑣事去打擾對方。

面對父母,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跟他們說太多自己的苦惱,反倒徒增他們的擔心。

這樣的想法本身並沒有錯,但人是群居動物,如果不表達不訴說,總是將事情悶在心裡,時間一久,才容易生病。

我曾經看過一項心理學研究,研究中說: " 一個人說的話假如有90%以上是廢話,這個人就容易感到快樂,假若廢話不足50%,這個人就不容易體驗到快樂的感覺。 "

前者表現為娓娓而談、喜笑顏開。後者表現為悶悶不樂、鬱鬱寡歡。

這些廢話,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

就像扎西拉姆在《當你途經我的盛放》裡寫過的一樣: " 有緣的人會看到,懂的人會懂。 "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需要關懷,也都需要傾訴,我們都在找那個懂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