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你做好筆記,實現高效讀書

2019年發佈的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

為4.67本。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我們沉迷在網上衝浪的時間好像越來越多,而靜下心來閱讀的時間好像越來越少了。

比起我們堪憂的閱讀量,在經過各大自媒體營銷號的“洗禮”後,大部分人對閱讀本身似乎患上了恐懼症。看到長長的一段文字,下意識地想要略過去,只希望結論擺在眼前,最好是用大好幾個字號的加粗黑體標註。

除了對閱讀本身產生恐懼外,我們人類大腦中還有另一大缺陷——健忘

“人類是健忘的生物,就連昨天吃過的飯都需要認真回憶才能想起來。我們有什麼理由去相信自己可以“理解書中的精髓”呢?”——《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當有人問起,“你最喜歡書是哪本”時,你能夠在第一時間給出答案嗎?講一講你喜歡這本書的原因,除此之外,你又能否複述出這本書的大致內容呢?你是否還能記起令你印象深刻的段落呢?人的記憶總是有限的,讀書好像很難,特別是要記起久遠的讀書內容。

上下班的路上,總是想著利用通勤時間看點書,但是這樣的碎片化的時間,好像並不能讓書籍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剛剛看完可能還是滿心感慨,過了幾天,便只記得大概,再過段時間,可能連書的大概都想不起來。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你做好筆記,實現高效讀書

書評市場大火,有的人靠寫書評輕鬆月入過萬。但要寫出精彩的書評,前期的積累必不可少,大量有效的閱讀是基礎。看過就忘的讀書狀態,支撐不起精彩的書評。上班族白天勤勤懇懇工作,下班以後精神狀態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閱讀書籍,並將書中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就顯得格外具有挑戰性了。

那我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中,去有效地閱讀一本書呢?奧野宣之在他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了一種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你做好筆記,實現高效讀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奧野宣之,日本人,他本科學的是新聞學,畢業以後,在出版社和報社都工作過。在長期的工作學習中創造了獨特的信息整理術。《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一本出自職場專業人士之手的閱讀指導之書,在這本書中奧野宣之介紹了行之有效的閱讀技巧。

關於讀書的流程,每一步,奧野宣之都提出了具體的應對之法。更為可貴的是,這種方法不是多麼新奇的技術,也不講究所謂的腦科學,只要理解了,不論是誰都可以做到。我們所需只是一本筆記本,一支筆,和一顆堅持做筆記的心。所要記錄的也只有三點:

要買什麼書

要注意書中的哪個部分

想到了什麼

在他看來,有效的讀書就是進行信息整合的過程,而為了達到最佳效果,我們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

做筆記。聽起來很簡單,但是你真的會做筆記嗎?奧野宣之的筆記法的獨特之處又在哪裡呢?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你做好筆記,實現高效讀書

一、明確有關筆記的4種類型

在奧野宣之看來,筆記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可以記錄各式各樣的內容,靈活運用筆記,可以提升我們讀書的效率。而我們手中的筆記可以分為四種。

隨想筆記

將生活中的感悟記下,在日常生活的不同情境中,我們總會在某個時刻覺得自己知識的匱乏。有時候這種匱乏表現為好奇心,我們想要了解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想要閱讀這一方面的書籍。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點滴感悟記下來,腦海中的念頭紛雜,不及時記下,可能下個轉身就忘記。這些信息也不需特別分類,只需標記時間,按時間排序即可。

購書清單

這就是來自大眾媒體的宣傳,不管是逛街時看到的書籍廣告,還是電視廣播裡提到的某些內容,都可以成為日後選書的靈感。從網絡時代的營銷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報道的剪報

在筆記本中不僅可以書寫筆記,還可以用粘貼的方式記錄。將各種與書籍有關的,引起人注意的內容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當積累了兩三頁以後,再重新翻看這些剪報,做好標記,畫出重點。這些剪報會幫助我們想起當初讀某本書的契機。

讀書筆記

“在讀書筆記這一產物中再生產出原創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鋒利。在原創文章中產生的思想,也一定是更加細緻、深刻的。”

顧名思義,是讀過的內容文字化,記錄成文。不僅是在留下自己讀過某本書的證據,也是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書籍,加深認識。由輸入經加工後變為輸出,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無形財富。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你做好筆記,實現高效讀書


二、做好筆記的5條原則

具體到讀書上,奧野宣之提出了筆記本一元化的概念。《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一元化讀書法,是強調將讀書的相關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中。這一元化集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為一體,將有關讀書的流程具體地整合了。

有關於書的信息,都被放到了同一個筆記中,不管是想讀的書,還是已讀過的書,筆記本變為寫什麼都可以的讀書記錄。

“通過筆記來選書,通過筆記來記錄讀書體驗,用筆記做參考,通過筆記來回顧反思。這樣整個讀書過程都在促進自己對書的理解,從而構成個人獨到的見解。”

練就這一獨特的筆記術,則需牢記這五條原則

1、 書寫內容不受限制

2、 按照時間順序記錄

3、 附上具體的日期

4、 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

5、 靈活粘貼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你做好筆記,實現高效讀書


三、製作筆記的4個方法

如何用筆記將書中知識化為自己的財富,在第三章中,奧野宣之詳細地描述了“讀書”、“記錄”的方法。並不是簡單地收錄信息,而是從實踐角度出發,來講一講如何製作讀書筆記。

1.堅持的力量

做任何事情,簡單的幾件事是不構成基底的。記筆記的第一條,就是堅持。哪怕只是一句話,寫一寫當天讀完的感受,也是一種體驗。當過了許久再翻看筆記時,就會發現,當天原來讀了這麼一本書,有著這樣的一種感覺。記錄,就算是一句話,也比什麼都沒有來得好

而當我們懷著記筆記的心態去閱讀一本書時,我們的態度是積極的。

這是一種為了思想輸出而有目的的閱讀,將讀書的目的從簡單的“讀完就可以”漸漸轉變為“為了讀書筆記而讀書”,在明確目的的驅使下,集中精力於書中精彩部分和印象深刻的內容。

為了堅持,讀書筆記也應該在誠實的情況下記錄。讀書筆記並不需要走形式主義,踏踏實實閱讀,在理解的基礎上記錄讀書感受。為了更好地堅持記錄,可以靈活運用碎片化時間,在搭乘交通工具時,機智地使用便利貼,隨時隨地提筆寫下感受。

2.分類閱讀

將一本書的內容劃分成不同的部分,掌握應對不同內容所採取的讀書方法。奧野宣之將這種方法稱為“尋讀”,調動起有目的閱讀的意識,不僅會緩解讀書時產生的睏倦,也大大提高了讀書的速度。對書中印象深刻的內容或感興趣的內容,做記號,多讀幾遍,可以加深記憶。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你做好筆記,實現高效讀書


3.三步驟做記號

為了方便“尋讀”,不可避免地要在書上做一些記號。但是我們真的會做記號?看高中生的課本上,不同熒光筆劃分了不同的內容與區域。但是在這大片的標記中,真的還能第一眼就找到有效信息嗎?

不當的標記有時候反而會阻礙閱讀進程。對於此,奧野宣之提出了篩選程序,通讀之後再重讀,反覆確定重要內容後,再做標記,此時的劃線部分便是觸動人心、難以割捨的精華部分。

在作者看來,簡單的標記可以用書頁上下部分的折角代替。而針對有難度的書或很厚的書時,可以用上顏色不一樣的書籤,在閱讀過程中斷的時候,貼上表示不同閱讀程度的書籤。

4.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這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特別強調的一種記讀書筆記的方法。 即將摘抄和評論感想寫在一起

。在摘抄之前,將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仔細寫在筆記本上,摘抄書中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摘抄部分前面用○標記,感想前則加上☆以示區分。這樣就完美地避免重讀時分辨不清評論與感想。這樣的方法也是與書籍互動



“讀書筆記是一種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不僅僅是簡單記筆記而已,更重要的是“認真地與每一本書交流”,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