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配電“退出潮”已現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丨近日,國家電網發佈《進一步支持和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稱,積極配合試點申報、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增量配電網規劃、合理劃分配電區域等一些具體措施意見,支持和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對此,參與增量配電的企業認為,“是好消息,但更像‘毛毛雨’”“增量配電改革不是一兩個文件能夠解決的,期待《意見》不要‘光打雷不下雨’。”

記者瞭解到,因不看好增量配電業務前景,目前已有企業尚未入場即選擇了“退圈”。

實操層面仍有困難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上述《意見》體現出國網的態度變化,即從最初的“守土有責,寸土必爭”,到“宜參則參、宜控則控、宜放則放”,再到“支持、參與、推動”。不過,這份《意見》更多的是框架建議,具體實施細則仍不明確,難以指導實際工作,其執行效果尚待觀察。

據瞭解, 由於《意見》不具實操性,不少國網省級電力公司採取“不參與,等等看”的應對方式。以增量配電網操作中的難題——區域劃分為例,《意見》雖有“加強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彙報,與相關方做好溝通,按照避免重複建設的原則,積極配合、友好協商,研究提出配電區域劃分方案,鼓勵在增量配電網規劃階段劃分試點區域,促進改革順利推進”的明確表述,但實際操作中仍不盡如人意。

“情況基本和原來一樣,我們因供電區劃分的事,已和國網公司談了近兩年,至今未達成一致意見。近日剛找過主管部門,還需要他們繼續協調。”陝西省安康市一位參與增量配電網業務的園區負責人向記者坦言。

雲南省一位市長也告訴記者:“推進增量配電改革仍存在很大挑戰,比如增量配網運營商與上級電網公司簽署供電邊界協議,在執行層面有困難。關鍵還是卡在電網配合差,接電難。作為地方政府,我們在努力推進。”

針對理解分歧問題,鄭州航空港興港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政府密集出臺了諸多增量配電改革政策,但缺少官方正式解讀,幾乎全是行業人士自發宣講,難免產生理解歧義和按需理解。“建議政府出臺政策的同時,附上簡明版的政策本意、目的,減少因理解歧義產生不必要的紛爭。”

多地企業陸續退出

從最初蜂擁而入爭搶蛋糕,到去年初“看的多、投的少”,再到目前掙扎在“退圈”邊緣,增量配電企業近年來猶如體驗了一次“過山車”。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增量配電改革更像是新一輪電改中的“雞肋”,參與討論的人越來越少。

2019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宣佈取消涉及北京、河北、江西、湖南、重慶、四川、甘肅等省市24個增量配電業務試點資格後,增量配電行業悲觀氛圍瀰漫。最典型的,便是去年陝西漢中市的試點項目全部退出。而到今年,難入場或直接“退圈”的增量配電公司正越來越多。“我們組建的電力公司,到目前為止,增量配電網業務都沒有實質性進展。”四川省洪雅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

河北一位參與增量配電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增量配電網涉及的配電價格、容量電價、峰谷(分時)電價都有政策上的空間才可以,如今經營空間有限,加上近年增配改革仍有許多不確定性,我們決定不再推進這個業務了。”“市場主體的期待與實際落地的成效之間差異巨大,不少增量配電企業被消耗太多,說實話,我們信心消失殆盡。”廣西省參與增量配電的地方電網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大吐苦水。

賈豫表示,增量配電改革取得的成績毋庸置疑,但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亟待將紙面意見推向實操。“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實質性的利好,市場在苦苦期盼。”

配電價格機制未形成

作為目前增量配電項目最大的爭議點之一,配電價格也是導致眾多企業“退圈”的原因。

增量配電價格在國家層面早已明確,即電力用戶或售電公司承擔的省級電網輸配電價與配電網配電價格之和,不得高於其直接接入相同電壓等級對應的現行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在這一條件下,若不突破增量配電網與外部電網的結算機制,意味著增量配電項目的配電服務收益將很難達到“合理”水平。

賈豫認為,配電價格的爭議,歸根結底在於真實反映增量配網企業運營成本的電價形成機制尚未形成。“目前的電價政策對投資者來說,在電價無經營空間的情況下,再支持增量配電也可能夭折。如何形成合理的配電價格機制、理順配電價格結算體系,都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小配電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吳俊宏看來,目前投資人對於增量配電項目的投資決策往往陷入誤區,僅考慮項目的配電服務收入,其投資收益將非常有限,難以達到一般企業對於投資收益率的要求,這不利於通過投資人的內部投資決策。“投資增量配電網需要綜合考慮區域內可以開展的業務類型,通過分佈式能源、節能、充換電設施、電力運維等多種業務模式的收益疊加,提高項目整體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