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究竟是不是渣男

近年來,隨著魯迅文學逐漸退出小學語文課本,魯迅的影響力也開始下降。進而,對魯迅的各種批判指責,也如雪片般紛沓而至。繼徐大詩人、郭大文豪之後,魯迅也榮幸地被貼上“渣男”的標籤,冠以“負心人”的頭銜。

今天我們不研究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單從一個男人的角度來討論:魯迅到底渣不渣?

魯迅(1881.9--1936.10),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祖上曾為官僚,後家道敗落,父親早亡。

魯迅究竟是不是渣男

青年魯迅

1901年,20歲的魯迅和23歲的朱安,由各自的家長做主定下終身大事。這樣,兩位素未謀面的年輕人,被封建禮教強行扭擰在一起。

1906年7月,在日本留學得魯迅被母親騙回家中完婚。由於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當晚魯迅便躲開新娘,在書房度過一夜。婚後第三天,魯迅藉口“繼續學業”,離家出走回到日本。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魯迅對新娘碰都沒碰而匆匆離開?據二弟周作人解釋:

朱安的外貌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不僅身材瘦小,似有發育不全;而且顴骨高聳,薄唇大嘴。更要命的是年紀輕輕便脫髮嚴重,讓原本寬大的額頭更顯得突兀。

魯迅究竟是不是渣男

朱安

當然,這只是周作人的一面之詞。魯迅本不是貪戀美色的人,這點從第二任夫人許廣平的顏值上便能看出來,許廣平也算不上美女。具體的原因應該是,朱安作為舊時代的產物,目不識丁不說,且不願卸下舊思想的包袱而裹著小腳。這與受新思想影響的魯迅,在觀念上格格不入。

儘管如此,魯迅並沒有拋棄朱安,一直承擔贍養的責任。魯迅說:

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1919年,魯迅在北京西直門內八道灣買了一處三進院。自己單獨居住一處,母親與朱安同住一處院。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每天朝夕相對,魯迅和朱安卻形同路人,這種局面很是尷尬。

魯迅想過離婚,也曾試著讓朱安回孃家小住一段時間,但朱安住的並不舒坦。當時紹興的風俗,出嫁的姑娘就是潑出去的水。孃家人對朱安並不歡迎,甚至表現出了嫌棄。

朱安沒有孃家的支持,又無一技之長。倘若離婚,恐怕她連自己都養不活。這無形中會將朱安逼上絕路,魯迅毅然放棄了這種念想。

然而,同情並不代表愛情。我可以可憐你,但想讓我愛上你,絕不可能,這樣對不起我自己的心。

直到與許廣平同居前,魯迅一直未近過女色。換言之,亦未與朱安有過肢體上的觸碰。相比於某些人明明不愛,但為了滿足自己的性慾而行禽獸之舉,魯迅的行為更君子,人品更值得讚賞。

魯迅究竟是不是渣男

相傳魯迅為了剋制情慾,在冰冷的冬天只穿一條單褲。什麼意思?飽暖才能思淫慾。人在飢餓或者寒冷的情況下,是不會想那些情愛之事。這也是魯迅為了不傷害朱安,而採取的無奈之舉。

雖然在情感上得不到魯迅的寵愛,但在物質上,朱安並不曾受到虧待。

魯迅每次出差回家,所帶珍稀食品或者衣物。除了第一份必給母親外,第二份一定給朱安,第三份才能輪到自己。如果說魯迅是渣男,世上哪個渣男做事這麼暖心。

1923年,許廣平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為魯迅的學生。從此,這位率直的女生,便愛上了文筆犀利,充滿正義感的周先生。在瞭解到魯迅與朱安有名無實的婚姻關係後,許廣平大膽地向先生表達了愛慕之情。

魯迅究竟是不是渣男

魯迅與許廣平

對於許廣平的追求,魯迅表現得相當淡定,考慮到自己已有夫人,且不可能離婚。魯迅委婉地拒絕了她。

這樣,兩個相愛的人中規中矩地維持了四年友誼。最終經受不住思念的折磨,走到了一起。於是,各種譴責紛紛指向魯迅,痛斥魯迅為了小三而拋棄原配。

不知批判者是出於何種目的,為了中傷魯迅而歪曲了事實。首先魯迅並沒有拋棄朱安,他一直在贍養朱安。其次,魯迅也是個受害者,也是被封建禮教迫害的無助的青年。

如果說魯迅有錯,那麼錯就錯在他不該為了孝道,而同朱安結婚。如果他當日悔婚,拂逆母親的意,也許就沒有愛情悲劇的產生。偏偏魯迅是個孝子,他不可能為了自己讓母親傷心。為了母親,只好委屈自己和朱安了。

或許有人說了,魯迅既然接受了這種婚姻,為什麼不給朱安愛?

愛情不是物品,我憐憫你就可以施捨於你。愛情亦不是商品,可以通過財物換取。如果魯迅在不愛的情況下,便與朱安睡到一起,那才叫道德的淪喪。

或許又有人說了,即便魯迅和朱安註定沒有愛情,畢竟結了婚。為什麼最終又和許廣平同居了呢?

魯迅也是凡夫俗子,也有七情六慾。為什麼明明相愛,卻要互相折磨?四年來,魯迅為了顧及朱安的感受,為了所謂的禮數壓抑著自己的情感,對許廣平保持距離、不敢親近。這對許廣平來說又公平嗎?

這種情況下,無論魯迅怎麼做都是錯誤。接受了許廣平,便傷了朱安;不接受許廣平,便負了紅顏。

但不論接不接受許廣平,魯迅與朱安的關係是不可能改變。既然已經傷了一個,又何必再傷第二個。假如我們也遇到這種狀況,誰能保證會比魯迅處理的好?

受魯迅的影響,許廣平嫁入周家後對朱安禮遇有加,敬其為姐,她對這個封建禮教的犧牲品相當憐惜。

1936年魯迅去世後,朱安和婆婆的生活來源由周作人擔負,婆婆死後朱安拒絕了周作人的接濟。許廣平每月寄錢給朱安,勉強度過餘生。

朱安的一生無疑是一場悲劇,但這場悲劇並不是魯迅造成的。世人為了同情朱安的遭遇,而將魯迅道德綁架實為不妥。逝者已逝,且讓他的靈魂安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