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光:這裡地下水得“休養生息”

用好長江水、溝塘渠庫連成生態蓄水網、農業工業擰緊超採“閥門”,東光縣探索引、蓄、節結合模式,打響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的攻堅戰——

東光:這裡地下水得“休養生息”

告別苦鹹水,全縣9個鄉鎮447個行政村全部喝上長江水 

“瞧這水,多清亮!”東光縣東光鎮高八里村77歲老黨員王登升擰開水龍頭,望著汩汩流出的清水,滿臉幸福:“俺們的日子正如這清水般,越來越甜!”說著,老人提筆寫下38萬東光人民的共同心聲:“長江水甜潤萬家!”
  變清了!變甜了!東光的水,變了!
  曾經,水,對於東光縣而言,是個充滿苦澀的字眼。
  淺層地下水苦鹹無法飲用,深層地下水含氟量嚴重超標;人均水資源量248立方米,畝均水資源量115立方米,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0和1/16,全省平均水平的2/3和1/2;除每年相機引蓄上游瀝水外,主要靠超采地下水來維持居民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生產,連年超採已形成地下漏斗區且日益嚴重……
  沒有水談何生存?談何發展?不轉變用水方式,一切都是空談。東光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把飲水安全作為最現實、最緊迫的民生工程,打響了一場“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攻堅戰。
  先通水,後改造。成熟一村,通水一村。推行每村按總表收費、水損由財政負擔的“土辦法”,確保群眾“用得上”;實行建檔立卡貧困戶水費補貼管理辦法,確保群眾“喝得起”;建立水質常態化檢測制度,確保群眾“喝得好”。


  以南水北調長江水為水源,以縣中心水廠為起點,在全縣鋪設3條供水主管線,將長江水輸送至16座農村分水廠,再通過分水廠供至各村進入村級供水管網後入戶。
  縣、鄉、村幹部一鎮一戰場,一村一方案。同時,堅持有序關停自備井,推進地下水超採治理常態化,光農村飲水,全縣每年就可壓減深層地下水超採量達1000萬立方米。

以縣域飲用長江水全覆蓋為契機,將機井封停與聯網供水同研究、同部署、同開展,採取關停、封存等方式,對各行業機井實施全面封停,目前已封停1425眼。
  浩浩長江入東光,水潤萬戶笑聲揚。如今,東光縣9個鄉鎮447個行政村全部喝上了長江水,徹底改寫了東光人祖祖輩輩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的歷史,一汩汩甘甜清泉,潤澤著千家萬戶。
  

留住雨水,引來客水,溝塘渠庫連成生態水網

“有了這個天然‘小水庫’,俺們的生活如魚得水。”站在找王鎮肖莊村的一處坑塘旁,肖莊村黨支部書記馬現軍難掩興奮。
  “沒錯,俺們把這大坑叫做小水庫,是它讓俺們生活更有幸福感了。”圍觀村民搶著發表感言。


  “以前這是片廢棄窪地,如今成了俺村一景,尤其春夏,清清的水、綠綠的樹,沒事來這遛遛彎兒,心裡多敞亮!”
  “這水庫與村裡村外溝渠連著,雨季雨水蓄積在這兒,不光俺村莊稼渴不著澇不了,附近3個村都能沾上光!”
  “澆地再不用‘榨取’地下水了,地不返鹼了,每畝還能增產五六十公斤!”

村莊環境好了,莊稼解渴了,糧食增產了……在東光縣,除了肖莊村,還有938個大大小小的坑塘,它們如顆顆明珠散落在鄉間,編織成一幅幅“來水能引、降水能蓄、灌溉能用、人水和諧”的農村生態水網。
  一個地區可用水資源有多少,既取決於降水多寡,也取決於盛水盆的大小。為加大地下水超採治理,東光縣堅決把“盆”做大,在全市率先實施“一村一坑塘”工程,如今全縣447個村的939座坑塘,與溝塘渠庫聯網,最大蓄水能力達4500萬立方米,可保灌全縣80%以上耕地,每年可減少地下水開採3200萬立方米。
  與此同時,依託緊靠漳衛新河和大運河的地緣優勢,東光縣主動加強與上級水管部門協調,爭取引水指標。2019年春季,在全市率先啟動漳衛新河調水工程,引水5000萬立方米;7月份,實施歷史上首次主汛期引調水工程,成功引水3600萬立方米,有力應對了連續9個月無有效降雨的乾旱災情;為保障春耕灌溉,今春引水650萬立方米……開源引蓄活水來,觀州大地換新生。潺潺地表水,注入了溝塘渠庫,流進了田間地頭,滋潤了百姓的心田。

東光:這裡地下水得“休養生息”


精準灌溉,中水回用,農業工業擰緊超採“閥門”

東光縣澳牧現代農業園區負責人賈福順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與樹結緣,讓自己與“生態”二字越綁越緊。
  海棠、法桐、絲棉木、五角楓、紫夜稠李等樹木陸續在園區“安家”,為大地增添了綠意。但為它們默默服務的地下灌溉管道,也功不可沒。
  滴灌面積3500畝,每畝比傳統漫灌節水達50%;採取休耕養地種植模式,將核心區5000畝原糧食種植區,改為一年一季種植……園區地上地下過緊日子,用賈福順掛在嘴邊的話說:“省了水又增了綠,太‘生態’了。”
  水是農業的命脈。如何平衡節水與增產二者之間的關係。東光縣從發展節水農業破題,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苗木、果樹、藥材、雜糧等種植面積7.35萬畝,每年可節水560萬立方米;累計推廣節水麥58萬畝,畝節水40立方米;大力推廣微噴、噴灌、滴灌、滲灌模式,面積7.8萬畝,每年可節水470萬立方米……一筆筆細賬加起來,2019年,僅全縣農業節水壓采地下水就達300萬立方米。


  除了農業,工業作為用水大戶,節水與發展更要齊頭並進。東光縣自籌資金2900萬元,啟動南水北調工業管網鋪設項目,以觀州湖水庫為起點,採用蓄供的方式,為用水大戶企業及工業園區供應長江水,在保障工業企業不停產不減產的情況下,有效減少深層地下水的開採。目前,瑞興公司、彩客集團等企業的供水管線已部分投入使用,全部建成後,每年可減采地下水610萬立方米。
  “用好長江水、溝塘渠庫蓄水、農業工業擰緊地下水超採‘閥門’,全縣年壓采地下水達1500萬立方米。”東光縣水務局局長劉旺介紹。他一直認為,水生態的欠賬,早還早主動。實施地下水壓採、改善水生態環境,就是要補上水生態欠賬,讓地下水“休養生息”。


來 源| 滄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