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华野有多强?自己面对30万国军,还抽出5个纵队帮中野

淮海战场上,我军参战的主要作战力量是华野和中野整整两支野战军,合计约60万人,可以说在这一决战区域做到了兵力的毫无保留。在淮海战役战事紧张的时刻,华野却先后两次,总共抽出来5支主力纵队(还不包括一部分特纵部队),帮助中野作战,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华野面对的可是整个徐州集团的国军,高达30多万人,数量上远比中野的对手更多,任务也更艰巨。

解放战争:华野有多强?自己面对30万国军,还抽出5个纵队帮中野

第一拨抽出来的华野部队,是为了阻击南边的国军第6和第8兵团,避免他们和黄维兵团汇合,这样中野才能安心的围攻黄兵团。中野兵力与12兵团相当,都在十二万人上下,所以再没有多出来的兵力应付南线国军,这就要靠实力相对更强的华野帮忙了,阻击工作完全是由华野王必成部负责。而华野部队也是尽心尽力,成功帮中野挡住了李刘二兵团优势兵力的冲击。不过这还不够,因为中野的对手十分顽强,12兵团虽然被围在了双堆集的包围圈内,但是毕竟是国军当时最强的一个主力兵团,装备极其精良。中野攻克12兵团的最后时间被一再延后,从一开始的3天,到后来的一周时间,又到后来的“还需要7-10天”。显然,中野面对这个强劲对手摆下的汽车防线,情况十分棘手。

再看华野这边,在永城把杜聿明从徐州撤出来的30余万人围得一动不动,对手日渐陷入被动,不过还有相当强的战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打掉的。况且时间久了,谁也不能保证南线的第6、第8兵团会不会北上解围。而华野此时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提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再派3个纵队支援双堆集的中野。换了别的部队是不敢想象这样的打法的。华野这么做,就是为了让中野尽快先打下敌12兵团,然后集中华东地区所有的兵力一起打杜聿明部的30万人。这首先是打法上的创新,力图用兵力的转进,对敌人实现各个击破,打破当时的僵局;再就是华野对兄弟部队的信任,只有解放军才有这样的仗义无私,国军方面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解放战争:华野有多强?自己面对30万国军,还抽出5个纵队帮中野

果然,借助华野最新增调过来的3个纵队,十余万生力军,尤其是特纵带来的大量火炮,(中野最缺的并不是兵,而是炮和炮弹)中野实力大幅增强了,攻势远比之前猛烈。之前中野的火力实在不足,进大别山的时候丢光了。从华野第二批的3个纵队到达以后,黄兵团每天晚上阵地都在缩小,逐渐开始崩溃。只要是能用的人,哪怕工兵和伙夫,全部被国军派上去阻挡解放军的猛攻,然而于事无补。在12月15日,中野一举拿下了黄维兵团。

解放战争:华野有多强?自己面对30万国军,还抽出5个纵队帮中野

此战过后,由于消耗巨大,中野急需补充力量。华野考虑到了这一点,要求增援中野的这几个纵队,要充分支持中野的后勤,在双堆集一战缴获的所有弹药,一颗都不能留,全部留下用来帮助中野实力的恢复。而从双堆集一战结束后抽回的5个纵队,又迅速加入到永城战场,兵力充足的华野将杜聿明集团彻底歼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