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把控與細節分析(一)

前言:有了首次頭條發文的經驗 也總結了很多不足,均會在今後文章中做出改進。

水質把控與細節分析(一)

一. 魚缸管理

1. 硝化細菌是養魚界經久不衰的話題 沒人能否認它的作用與存在, 作為亞硝酸菌屬和硝酸菌屬的總稱,前者的作用是將氨氮降解為亞硝酸鹽 而後者是將亞硝酸鹽繼而降解為硝酸鹽 ,其實硝化細菌並不是單一種類的細菌 而是在不同環境(溫度 ph 等)條件下起到上述作用細菌的統稱,此外 硝化細菌並非浮游生活,而是需要寄住在沙石或濾材上且非常喜氧的細菌,簡而言之 硝化細菌的存在就是為了降解水中毒素。

水質把控與細節分析(一)

然而 今天的重點並不是硝化細菌,介紹它的文章數不勝數 在此就不做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上網查找。對養魚來說 返璞歸真未嘗不好,在開始的開始 我們大多在說“養魚得勤換水 但可別換太多”,這點大概不管是養小金魚還是高端魚的魚友都知道,可隨著時間的推移 我們卻把這根本的根本忽略了;說到這 敲黑板的重點就出現了,換水!申明一下:絕不是說硝化系統不重要,只是硝化系統受各方面條件影響且具有一定侷限性 有的魚友也並不能很好的把握,此次 我們把它放在次要的位置,作為換水的輔助手段來講述。

水質把控與細節分析(一)

2. 換水說起來簡單 可在操作上要考慮的卻並不少,很多魚友問到底該怎麼換水 其實這是沒辦法直接回答的,換水量和頻率與魚種 飼養溫度 飼養密度 餵食量 以及硝化系統健全程度都有關係(除魚種本身因素外 其他方面的考慮基本均與水中毒素(氨氮 亞硝酸鹽)的積累速度有關)。下面我們逐個說明一下,魚種方面:以魟魚為例 就非常喜歡新水,而水虎卻更適宜偏老的水質,所謂喜新與喜老絕不單是對毒素的耐受力,個人猜想可能與原生狀態下的生長區域有關(也就是生活在上游且水流略湍急河段的魚喜愛新水 而生長在下游相對封閉河段的則偏愛老水);飼養溫度方面:在魚的承受範圍內,水溫越高 魚的新陳代謝也會越快,說直白點就是會吃得多拉的多 這意味著食物殘渣及糞便會更快地轉化為氨氮, 相對來說也就要以提高換水頻率為代價將毒素保持在正常範圍內;飼養密度方面:高密度飼養時,魚只餵食量和排洩量大大增加 且食物的消化過程也需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氧氣,自然應該以更大的換水量來維持水體平衡;餵食量方面:十成飽的投餵並不可取 七八分飽或少量多次才是王道,單次大量餵食的餌料剩餘是水質的致命殺手 在高密度壓魚時尤為突出,這時依然只能通過換水來解決,而且 從利用率角度來說,十成飽的投餵不意味著完全吸收 也就談不上快速生長了;硝化系統健全程度與換水:這是上述所有要點中最難判斷的,它與濾材本身 濾材擺放 過濾方式 水泵功率 水體溶氧量均有聯繫,下面逐一分析下,濾材本身:一款好的濾材並不見得要多高的價格,只需做到不改變ph值(呈中性)和tds值且具有疏鬆多孔的結構即可,形狀方面 個人認為體積稍小的圓或橢圓形最好,因為同等孔洞結構下碼放定量的濾材 體積小則擁有更大的表面積,至於形狀方面 圓與圓不能完全貼合,這樣濾材就會留出足夠水流通過的縫隙(水中的氧氣是硝化菌的“命根子”);濾材碼放:濾材的碼放也需遵循留出足夠水流縫隙的原則,建議濾材下用騰空版墊起兩三釐米 同時不要堆滿到水面(幾乎不存在濾材少導致的硝化系統缺陷 大多是利用效率低所致);過濾方式:過濾方式千千萬 大家儘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選擇,只不過生化濾材建議泡水使用 滴流通過濾材的效果要遜色很多,原因是滴流做不到濾材完全浸泡 硝化菌對水中溶解氧的汲取率較低;水泵功率:從理論上說,水泵功率越高 水流通過濾材速度也越快,硝化菌就可以更高效地獲取氧氣 ,但我們也必須考慮下水時對魚的衝擊和影響 以及管件和上下水口的承受力,一般來說慈鯛和一些非肉食性中小型魚 使用水泵的抽水量在缸體的4-6倍,肉食性中大型魚 可用到6-10倍(以上數值不含功率虛標);水體溶氧量:水體高溶氧量對硝化菌來說是好事 對魚也基本如此,但需注意一下 如果換水頻率較低(低於兩天一次),還是不要超高的爆氧 因為過分爆氧可能會引起水體tds和ph值發生震盪 也存在水體過度氧化的問題。以上即是所有要點 大家可自己對照下,其實硝化系統和換水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就像老玩家常說的“過濾不夠 換水來湊” 這話反過來說也對“換水不夠 過濾來湊”,因為即便硝化菌非常健全的理想情況下,水體也會出現緩慢跌酸的情況 還會有硝酸鹽和有害菌的持續累積,這些都必須依靠換水來解決;反過來說 單純大換水也不現實,一來養魚是觀賞 不可能時時刻刻在旁邊換水,二來各地水質參數參差不齊 部分地區也實在不適合大換。

水質把控與細節分析(一)

以上為本標題第一部分內容 感興趣的朋友請留意,近期將更新第二部分!

(PS:接下來的主要是經驗和細節的分享,逐漸切入重點——換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